戲水意外數據公布

教你防溺+救溺

臺灣四面環海
親水是咱生活的一部分

美麗的臺灣四面環海,親水是生活的一部分,完整的水安知識、水域運動資源及親水體驗更顯得的重要,擁有水域安全知識及應變能力,才能在從事水域活動時更盡情享受親水活動的美好體驗。

體育署長年推廣學生水域運動,建構學生的「水域安全」認知,讓學生能安全地、多元地體驗海洋;在行政院「向海致敬」政策支持之下,將持續協助各區域中心因地制宜,結合產、官、學之能量,推展區域特色的海洋運動。

親水是臺灣人生活的一部分,圖為民眾泛舟。
親水是臺灣人生活的一部分,圖為民眾泛舟。

防溺這件事
臺灣做了這些努力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的統計,民國108年全球因溺水意外而失去生命的人數是36萬人,這個數字不只是36萬條生命的喪失,更是代表背後無數個家庭的破碎,為重視溺水對家庭和社區的影響,同時提供預防溺水意外的解決方案,聯合國大會於110年4月首度宣布將每年的7月25日訂為「國際防溺日」,這是聯合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對於防溺議題所作的決議,期待透過全球合作,提出防溺的整合方案與政策,以強調防溺的重要性。

教育部體育署自90年起推動提升中小學游泳能力以及防溺相關計畫,自94年學生溺水人數80人,109年降為21人,體育署將持續與國際接軌,期盼學生溺水人數趨零。

學生溺水事故統計

根據教育部校安通報統計,民國94年到110年(截至10月)累計溺水事故造成668名學生喪命,以國小237人最多,其次為國中176人、高中職154人、大專院校101人。

台灣學生溺水數據
Infogram

重複溺水事件學校101~110
Infogram

戲水不再釀憾事
救溺方法學起來

臺灣四面環海,全島特殊的地質地形造就了許多奇特的地理景觀及優美的海岸風光,也是民眾喜歡在連續假期間出遊的首選,但這些美麗的背後卻也潛藏著許多陷阱

東北角海岸常見瘋狗浪,容易將站在岸邊或是礁岩上的人捲入海中。
東北角海岸常見瘋狗浪,容易將站在岸邊或是礁岩上的人捲入海中。

依據教育部體育署學生水域運動安全網統計資料分析顯示(如表109年&110年溺水案件)學生溺水死亡事故主要以海、溪河流以及湖或潭最多,例如花蓮七星潭、高雄旗津、宜蘭內埤等海岸最常見的「陡降型海灘」,在離岸十至數十公尺之外地勢陡降,造成「反捲流」,當長浪一來,人很容易就被捲到外海;「離岸流」─石門白沙灣、墾丁南灣屬於這種地形,看似風平浪靜的水域卻隱藏著殺機,離岸流強大的拉力常讓人無力游回岸上而發生溺水意外;「瘋狗浪」─以臺灣東北角海岸、基隆外木山、新北市三貂角、台中清水北防沙堤等地最常見,因遠處傳來的波浪進入淺水區後破碎,轉變成驚人衝擊力,很容易將站在岸邊或是礁岩上的人捲入海裡。

除了海岸之外,溪流、水潭也是民眾喜歡戲水的地方,溪水暴漲發生的時間可能只有5到10秒之間,紅十字會提醒民眾,一旦發現平緩溪流中,出現同等速度的「齊頭水」、「水面混濁」或是「突然水流加快」,就要盡快遠離水域。

109年&110年溺水案件
Infogram

體育署提供自救跟救人的「防溺10招、救溺5步」,謹記在心,從事水域活動時也許就能有效避免憾事發生。

救溺5步

除了「叫、叫、伸、拋、划」救溺5招,遇到溺水者即使情況再緊急,仍應牢記三原則:岸上救生優於下水救生、器材救生優於徒手救生、團隊救生優於個人救生。

立即大聲呼救。圖/體育署提供
打電話呼叫119、118、110、112。圖/體育署提供
利用竹竿、木條、衣物等延伸物。圖/體育署提供
抛送球、繩等漂浮物。圖/體育署提供
利用船、浮木、救生圈、保麗龍等大型浮具划過去。圖/體育署提供

防溺10招

體育署呼籲,民眾從事水域遊憩活動時,務必確實掌握自身能力,並做好風險評估,隨時注意環境變化,遵循「防溺10招」。

1.戲水地點需合法,要有救生設備與人員
2.避免做出危險行為,不要跳水
3.進入陌生水域,戲水游泳格外小心
4.別落單,隨時注意同伴狀況
5.下水前先暖身,千萬別穿牛仔褲
6.不可在水中嬉鬧惡作劇
7.身體疲累狀況差,先休息充電別下水
8.不要長時間浸泡,小心失溫
9.注意氣象報告,現場氣候不佳別戲水
10.加強游泳漂浮技巧,不幸落水保持冷靜放鬆

更多影片

廣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