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藝術家展望

北京藝術家展望

用創作隱入台北

採訪/錢欽青 陳昭妤 撰稿/陳昭妤 攝影/陳立凱

從壅塞的汐止道路直線前進,不消半小時,萬里特有的濤濤浪聲襲來,沒入半山腰,北京當代藝術家展望的工作室現於眼前。獨棟建築矗立杳無人煙的扶疏綠意中,鳥聲不絕。「這幾天台北真冷。」感冒未癒,鼻音仍掛在話邊,他招呼著眾人入客廳,代表作「假山石」擺放其中,不鏽鋼材質折射出一行人,宛如被拆解,偌大空間裡頓生時髦的未來感。

與台灣太太結縭12年的展望,因女兒在台念小學,幾乎兩周就飛來一趟團聚。長此以往,一口京片子裡嗅得出些許台灣味。議論起台灣的電視節目、街邊現象,滔滔不絕。生活在他方,也真正是融入了他方。

展望的工作室宛如仙境。記者陳立凱/攝影
展望的工作室宛如仙境。記者陳立凱/攝影
展望在萬里的客廳內擺放了自己的代表作「假山石」。記者陳立凱/攝影

為山海買房 廢墟打造成桃源

跟著鑽入屋內電梯,展望帶我們登上露台眺望基隆嶼。「當時來這,還是個廢墟,但一走到上面,發現能看到這個島、這個海,馬上就決定折騰吧!買吧!」背靠著山,面對著海,露台下整片盡是天然形成的花園。展望望向一旁山林,「這片山和其他山不一樣,它是由上百個樹種集合而成。這種多樣樹種的山在北京,甚至世界各地都很少見,像個植物園,卻是自然生成。」

話語剛落,頂上傳來少見嘯聲,抬頭一見,竟是老鷹。見我們稀奇,他再笑說:「這兒還有藍鵲呢!就全世界絕無僅有的地方。房子哪兒都有,就這環境找不到第二個。」信步其中,耳邊盡是樹林颯颯、蟲鳴鳥叫,所謂遁入山林是何貌?如此便是。

展望把廢墟打造成世外桃源。記者陳立凱/攝影
展望把廢墟打造成世外桃源。記者陳立凱/攝影
和室延伸出去是充滿自然感的浴室。記者陳立凱/攝影
展望在萬里工作室內放滿了女兒的塗鴉畫作。記者陳立凱/攝影

著迷台灣美學 愛上靜與慢

事實上,早在台灣剛進入民主階段,展望就到過台灣。「那時還是李登輝執政的時代,台北金寶山有個雕塑園請我來創作作品,帶我們進行了一次環島遊,那是我第一次來台灣。當時兩岸交流還很少,我記得從香港坐上來台灣的飛機時,一股莫名的興奮感升起,覺得要到一個很神秘的地方了。」

彼時大陸尚未開發,沒太多高樓大廈。但展望一入台灣,就見到一幢幢直入天際的辦公大樓,街頭隨處可見的繁體字招牌,更勾起他對民國時代的想像。「大陸有很多民國時代的電影,都是繁體字,同樣是中文,美感卻大不相同。不論食品、生活用品,房子、內飾,台灣都有基本的美學要求。反觀大陸的路邊標語,基本上就是一個紅布條,字很簡單,沒有任何想法和裝飾。」

會有如此差異,他認為文化大革命是關鍵。「台灣嚴格講,文化並沒有經過人為斬斷,從荷蘭到日本統治,是一個自然而然形成的現象。該講究的講究,該實用的實用。大陸不一樣,被文革一刀切,把所有人都變得簡單了,這是人為的一個結果。當然近幾年也有慢慢改變了。」

儘管兩地美學認知不同,展望對台灣和大陸仍各有所愛。「台灣我就喜歡它的靜和慢,所有事物都在不知不覺中產生和消失,房子、街景的變化都是一點一點。大陸的改變就比較暴烈,但我也喜歡它的那種變化,唯獨有時變得太過分了,被摧毀的東西太多,你會覺得某些東西喪失或流失了。」

展望喜歡台灣的靜和慢。記者陳立凱/攝影
展望喜歡台灣的靜和慢。記者陳立凱/攝影

嚮往自然 好奇造就無窮想像

「你看這個芭蕉,結成果了!」突地駐足,他雀躍地指向花園中央的樹頭。「我看到這種自然生長的東西就特別興奮!」56歲的身體,裝載的是對周遭細節充滿熱情的孩子魂。領著眾人繼續向林邊階梯走去,他神秘兮兮地說要帶我們去看個得意之作。

沿著濕漉漉的青苔側身而下,展望指著自製鐵橋:「你看這裡是個界線,過了這界,就是陽明山國家公園,我們現在踩的這個點是唯一的出入口,可以進入陽明山。我把這想像成一個古堡,吊橋放上去後,整個陽明山就變得像是我家的後花園。你在生活的時候,心裡空間也會因此變得寬廣。」

坐在庭院的和室邊,展望常這樣鎮日編織著想像,有的付諸實現,有的留在腦中。「想像是不需要借助任何東西的。我有時躺在床上想事情就能想一整天,編出一個電影在腦子裡面。身為一個藝術家,想像力就是一切。在我們的大腦裡面有另外一個世界,而這個世界是完全屬於你自己的。當然想像的前提是你也要看很多書,要有很多積累。」。

想像力就是藝術家的一切。記者陳立凱/攝影
展望將北京工作室的地皮拓印下來做成作品。記者陳立凱/攝影
想像力就是藝術家的一切。記者陳立凱/攝影

鬧中取靜 市區以永康街為家

車子駛離萬里,展望帶著我們回到台北市區另一窟:永康街。見過萬里的自然與靜謐,不難想像他選擇落腳於永康街。「我喜歡這區的文人氣息,它的建築跟居樓多是老的,每次回來,我可以從機場直奔想像中的老台北。我特別喜歡青田街、麗水街那一帶,順著胡同逛,會發現很多房子都是在半遮半閉的樹林裡邊,然後一間咖啡廳或茶舍藏在裡面,非常有意思。」

他回想起有次早晨,霧特別大,他晃悠著過了街口,在雲霧繚繞中發現一門景別有特色。「我就敲門,門開後我問『這裡營業嗎?』他說『營業啊!你可以進來。』像這樣的地方,你不敲門根本不會進去。誰知裡面又能喝茶又能買茶,我就買了包高山紅,出來後再去別的地方逛。」

在嘈雜的北京生活久了,展望格外享受台灣特有的閒適。「生活對我來說舒服就行,比如說吃飯,咱們不要趕趕囉囉的。吃飯就坐著、踏踏實實聊天,我喜歡生活裡的每件事情都能得到足夠享受。在這兒的生活特別愜意,特別符合自然。」藝術家講求當下,一個步伐造成的聲響、一個葉片滴落的水露,都能汲取成為靈感。踏著水灘,他繼續順著雨、迎著風,下個街景又能成就另一片想像。

展望格外享受台灣特有的閒適。記者陳立凱/攝影
展望格外享受台灣特有的閒適。記者陳立凱/攝影

藝術來自想像 成就創作經典

採訪/錢欽青 陳昭妤 撰稿/陳昭妤 攝影/陳立凱

「其實本來沒有藝術家這個職業你知道嗎?以前只有工匠,工匠就是你要我幹什麼我給你幹什麼。藝術家是具有工匠的能力,但他用這能力來雕塑他自己想像的事情。」談起創作,展望總是目光炯炯。特別是想像,在他的生涯裡,至關重要。

「我說的想像力是無意識的,是隨時隨地。比如說上廁所蹲在那,或早上剛醒來的時候。越是無意識當中的想像越有價值。像『假山石』就是我路過北京西客站時,聽到正在徵集公共雕塑,我就想如果把一座假山放到那個中西結合的廣場,材料又是不鏽鋼這種現代材料,一定很有意思。」

山石代表傳統,不鏽鋼表述現代。這項2008年後的代表作,就在車內的那個當下誕生了,「所以我特別珍惜我每個無意識的瞬間。」

展望透過創作探視內心。記者陳立凱/攝影
展望透過創作探視內心。記者陳立凱/攝影
展望透過創作探視內心。。記者陳立凱/攝影

雕塑出身 關注社會脈動

初期的展望,其實以人像雕塑聞名,其中「坐著的女孩」已成中國美術史上經典作之一。1990年創作的「中山裝軀殼」更是充滿諷刺意味,他將15件早期大陸人民習以穿著的中山裝以掙扎姿勢放入棺木,再埋入廣東地底。「透過土壤侵蝕去做另一形式的雕刻,也許未來某天會再挖出來看看。」掙扎外形與空洞內核,隱喻當代社會漸失內涵的文化困境,「是我很重要的創作起點。」

除了憑空想像,入世的觀察對展望來說更是創作關鍵。「我非常愛看台灣的報紙和新聞台,這裡的言論百家爭鳴,很有意思。常常政治人物受訪,後邊就站個人舉牌,寫上自己滿滿的政治理念。」哪一台的政黨顏色為何,他如數家珍。也就是對時事的這般關注,讓他想到用手機裡的重複曝光APP,將各國國旗置入,做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概念。

「激發我做這作品的其實是法國的黃背心運動。」當時他在新聞裡的遊行畫面看見黃背心人士分別揮著法國國旗與蘇俄扶持起來的中國共產黨黨旗,讓他靈光一閃,將英、法、中、台等國旗交疊,彼此隱藏又相互顯現,充滿解讀空間。

展望作品意境從社會關注到自身內在。記者陳立凱/攝影
「宇宙大爆炸」也是展望的話題作品之一。記者陳立凱/攝影
展望作品意境從社會關注到自身內在。記者陳立凱/攝影

文革四合院 傳統現代碰撞

有些西化、有些傳統,展望不論性格或作品,皆如不鏽鋼的流動表面,難以定義。但他坦言,創作根基還是來自大陸,「畢竟那是我成長的地方。」出身文革時代,北京四合院裡的大家庭生活,對展望來說是個起點。但校園裡教的西洋畫與素描,埃及、美洲文化等,卻讓彼時好奇心滿溢的他,像塊海綿,吸取交會出了如今的自己。

「有人會把文革的社會主義和政治口號作為一種波普藝術的立足點。我從小也接收了很多這種政治文化。我眼看著北京從一個沒有什麼樓的中世紀老城一步步變成今天的樣子。我身在其中、活在其中,創作的養分和靈感自然是這些環境造成的。但我不願把傳統作為立足點,我的立足點還是現實,就是我活在當下,所受的各種影響。」

以2001年的作品「鑲長城」為例,展望使用了金磚來修補部分長城,引發熱烈討論。「那時大陸拚命發展經濟,但它的激昂和偏執,卻像是要遮避什麼,有種想用這個事情,忽略掉其他事情的感覺。」長城過去是個邊界,而後變得殘破不堪,展望選用了象徵經濟力量的金銀財寶作為修補,「過去很多人為了顯自己有錢,會把牙齒打掉換成金牙,就像鑲金牙似的,有點幽默性。」

展望的作品與社會脈動息息相關。記者陳立凱/攝影
展望的作品與社會脈動息息相關。記者陳立凱/攝影

年輕關注外在 晚年走向內觀

但2008年後,展望慢慢從關注外在社會,回到了自身內在。某回將講課的雷射筆帶回工作室,隨手比劃,「突然打到牆上,那形狀真美,於是我靜止下來,連氣都不喘,但我發現它還在動。當時我就反應到,喔這是心臟在跳!也就是這個點上,我感受到了生命。」

當步入某個人生階段,人們多會從生存意義,轉而思考生死本身。人從何而來,又將往何處去。「我們這世界只有兩件事情是有結論的,一個是人必然會死,一個就是地球及這個宇宙早晚有一天會結束。除了這兩件事外,沒有任何東西是有結論的,那些永恆啊不朽,都是騙人的。」

由此而生,展望創作出「隱形堆」,結合流體力學演算法及3D列印技術,用擅長的不鏽鋼與石頭,做出自己掉入火山熔岩後異變的想像。「我某次了解到石頭就是來自火山爆發,而我們人類只是在這過程中迸發出的一個生命現象,就想以這個為創作主題。」單是望著不同大小、形狀的爆炸碎塊,似乎就能感受到人類的渺小。

「我想建立起一個人如何看待這世界,而不是用概念看這世界。拋開所有概念,你自己怎麼看這世界?」問號迴盪在偌大展場,有些科幻,有些現實。他背著手,站在不鏽鋼的多重反射裡,一人之外成了無窮無盡。他說著接下來將繼續收集外太空的廢棄材料進行創作,欲用更多科幻元素探討現實。在那交疊的無數身影與作品之間,沒有終點,只有起點。

展望

●北京當代藝術家

●中國最早以寫實方法創作的雕塑家,代表作有《坐著的女孩》等

●近年以不鏽鋼製作的「假山石」、「公海浮石」等創作聞名。

展望在誠品畫廊的「隱」個展,以火山爆發為創作概念。記者陳立凱/攝影
展望作品意境從社會關注到自身內在。記者陳立凱/攝影
展望在誠品畫廊的「隱」個展,以火山爆發為創作概念。記者陳立凱/攝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