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袁世珮 圖/陳立凱攝影、好多音樂提供
因為興趣即工作所以工作即生活、不曾感到挫折和壓力、不發脾氣、永遠笑臉迎人.... 這種種,多像都市傳說。
可是音樂人陳建騏,身兼唱片製作人/電影電視配樂/演唱會音樂總監/劇場配樂/音樂劇/電視廣告/咖啡店老闆,明明是忙到極致的斜槓青年,但他就是這樣笑咪咪地在這一行20年。
採訪、撰文/袁世珮 圖/陳立凱攝影、好多音樂提供
因為興趣即工作所以工作即生活、不曾感到挫折和壓力、不發脾氣、永遠笑臉迎人.... 這種種,多像都市傳說。
可是音樂人陳建騏,身兼唱片製作人/電影電視配樂/演唱會音樂總監/劇場配樂/音樂劇/電視廣告/咖啡店老闆,明明是忙到極致的斜槓青年,但他就是這樣笑咪咪地在這一行20年。
第43屆金鐘獎音效獎(「跳格子」)、第24屆金曲獎最佳編曲人獎(「諾亞方舟」)及第27屆最佳單曲製作人獎(「大齡女子」)得主,但陳建騏並不是科班出身。
故事要從幼稚園說起。陳建騏開始學鋼琴,儘管也羨慕鄰居小朋友可以出去玩,可是他是喜歡鋼琴的,「聽到好聽的音樂會想學,記下旋律,想辦法找出是哪些音,再配上伴奏、甚至改編。有點像創作的開始。」國小就改編包括「明天會更好」等流行歌曲。
會音樂又會讀書的陳建騏考上高雄中學,人生第一首創作此時誕生,以一首英文歌「It’s You」參加民歌創作比賽,而創作源於兩位女歌手的啟發,分別是黃韻玲和Debbie Gibson,兩人都以鋼琴為主,「原來創作可以很簡單,只要一台鋼琴、會唱、會寫詞就好。」
另一次醍醐灌頂的經驗,是張小燕「周末派」節目某一集,庾澄慶展示著只要有了MIDI,一個人也可以完成多種樂器。陳建騏看完節目,轉頭跟媽媽說要買這東西,「這件事非常關鍵,我這才知道,原來一個人也可以在家做音樂」,不必大費周章地與樂手約期練團。
是的,陳建騏高中已組了樂團,事實上,他承認上高中後成績一落千丈,因為除了樂團,還有話劇社、童軍社、廣播社。但是他為廣播社的節目片頭做了人生第一個MIDI編曲,在話劇社身兼導演跟音效、配樂,做了人生第一個劇場音樂。這些,正是他現在做的事。
進了淡江會計後,陳建騏更放飛自我,加入樂團到pub演出,為了應付點歌,必須大量學會國語與西洋流行歌,去買錄音帶,訓練聽力,自己寫譜,學音色、彈法,兩、三年下來,功力大增。
2000年時,陳建騏退伍三個月後被介紹到周華健工作室,加入新組的「Hard Band」,團中吉他手是鍾成虎。
陳建騏就這樣正式踏入音樂圈,如今身分多元,自己都笑說:「我的營業項目、掛牌掛得有點多。」但不脫音樂範疇,再擴及電影的聲音後期,在每個身分上,都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唱片製作
他不能不提魏如萱,「她對我來講,是一起長大的夥伴。」有兩、三年間,陳建騏是魏如萱的房東,住樓上樓下,生活有很多交集,有著深刻的默契,「跟Waa做唱片,她最近發生什麼事、我最近發生什麼事,一些只有我們知道的秘密會在歌曲裡。」
陳建騏很慶幸兩人有這樣的合作,「否則我無法把在劇場裡這麼實驗的旋律放在她身上,她也沒辦法把她寫的歌改變質地。」例如魏如萱新歌「Ophila」,本是陳建騏為劇場寫的旋律,詩人夏宇(即作詞人李格弟)聽到後寫了詞,陳建騏再將詞寫成歌。
電影配樂
「後來的我們」是首度與劉若英的電影合作,陳建騏印象深刻,一般配樂不用到拍片現場,但他被叫去北京,在零下幾度的地下道裡看男女主角對戲。
「當然有差別。如果只是看片子,我當然知道冬天、好冷、需要溫暖。」但是當他身歷其境:「我真的好冷、真的需要溫暖,真的知道他在那個情境的感覺。」而劉若英執著求完美,陳建騏在交件的前一晚都還在修改、重新錄音。這部電影配樂也入圍了金馬獎。
演唱會音樂總監
陳建騏製作的第一首歌正是徐佳瑩「失落沙洲」,兩人合作已久,後來擴及到演唱會。
陳建騏說,徐佳瑩給人的感覺比較柔軟,「其實拉拉有很多面向,演唱會正是逼出歌手潛能的機會。」所以徐佳瑩在演唱會時有許多突破的打鼓、跳舞或新嘗試的曲風。
做音樂帶給陳建騏快樂,一是創造的樂趣,不管是流行音樂或劇場音樂,都是在創造一個跳脫現實的想像世界;二是聽眾的回饋,給了作品不同的解釋,帶來更多重量,也讓他覺得有趣。
有辛苦或挫折的時候嗎?「沒有。」陳建騏斬釘截鐵回答,即使自己六攻金曲獎專輯製作人全落空,「對大部分人這是挫敗,我覺得還好,我會反過來想,『撿紅點』撿到零是大贏家。」他認為:「我已經留下一個自己很喜歡的作品,而它得到的反應已超過我的想像。」
這樣一個人,很少失控,生氣多半是因為工作上有人失了尊重的分寸,例如遲到、老鳥欺負菜鳥等,但陳建騏歷來在工作上「真正大聲」,也就三次,而他的大聲,也就是「下次不要這樣」。
不意外他對歌手也不會疾言厲色。陳建騏自認:「我自己不唱歌,我要怎麼教這麼會唱的徐佳瑩、艾怡良、魏如萱?所以要另外想辦法,但如果配唱結果怎麼都差一點時,那一定是我的方法不對。」他把責任攬在身上。
當年彈著鋼琴但眼巴巴望著窗外小夥伴玩耍的陳建騏,入行20年來,也在累積自己的音樂資產。
明年3月13日,陳建騏要到國家音樂廳演出「一人之海」音樂會,這是重要里程碑。「做音樂的人,還是覺得到國家音樂廳是一件很重大的事,雖然我不是學古典的,但可以因為做了不同的音樂類型而到音樂廳去。」他說:「這也是一個鼓勵,不用把音樂看得這麼嚴肅,只要可以感動人,就是值得被推廣的音樂。」
音樂會將集結陳建騏在劇場或電視電影的配樂、音樂劇的歌曲,將原本較流行的編曲改為交響樂團演奏,他彈鋼琴搭配4、50人大樂團,等於將自己的作品做一個整理。
這麼多身分角色,陳建騏理應忙盲茫,沒想到他說:「因為我沒有把音樂當工作,所以它就真的是我生活,也沒有什麼壓力。」一天有12小時都戴著耳機,在鋼琴、電腦前處理聲音,會稍稍在意deadline,但也都能提前完成。
因此,陳建騏的生活就是音樂,幾乎容不下其它,偶爾去看戲,偶爾吃飯看影集,最近才看完人生第一檔韓劇「信號」。
曾想報考應用美術系的陳建騏,10年前搬家後看中附近有適合寫生的公園,興沖沖買了水彩,買回即沒打開過。但他還是愛藝術的,在永康商圈開的咖啡店,就時常辦展覽,如Crispy脆樂團、詞人葛大為都辦過展,也給一些幕後樂手表演空間。
回顧這一路,陳建騏一直攢著未能在金曲獎專輯製作人得獎時說的感言,其實是一連串謝謝,尤其謝謝周華健,然後是同儕和夥伴,最後是小時候熱愛鋼琴的自己:「相信你相信的事情,即使偶爾走偏也沒有關係,都會有人幫你拉回來。」
被朋友們戲稱「網美騏騏」的陳建騏,美美地在音樂裡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