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景工程DNA解密

願景工程DNA解密

《解鎖台鐵誤點之謎》幕後花絮

那一趟趟追逐誤點王的旅程

吳姿賢/採訪中心生活組記者

新聞人的內心OS:從來沒有那麼希望台鐵誤點過

「台鐵誤點是老問題,為什麼你要做這麼小、又這麼沒有新意的題目?」接下願景專題後,十個受訪者有九個會問我這個問題,但這個大家口中的「老問題」,卻幾乎沒人可以完整論述誤點背後的原因。

身邊的火車族朋友聽到這個題目的反應卻截然不同,他們第一句話通常是:「終於有人要重視這件事情了!」然後每兩三天就傳來台鐵又誤點的照片向我抱怨。

然而這真的是老問題嗎?近年台鐵捷運化車站陸續啟用,乘客量攀升讓月台更難維持秩序,老車也愈來愈跟不上載運需求,我們採訪發現,台鐵準點率竟在去年達到十年新低。

當台鐵誤點習慣成自然,官員跟專家卻忙著追逐更大更新的議題,市井小民只得天天忍受誤點,讓生活更為疲累。

年初願景工程何策略長與惠萍姐討論可否做一個台鐵為什麼老是誤點的願景專題?長期主跑交通的惠萍姐,立即分析出台鐵維修、差不多文化、進站停靠不準、乘客不習慣排隊、排班不夠自動化等,都可能是造成台鐵經常誤點的主因。惠萍姐醞釀一段時間,今年三月交給我執行。我是第一次主寫願景工程,說沒有壓力是假的,尤其台鐵誤點牽涉太多制度面,處理起來非常困難。

惠萍姐理出架構,又來回修了多次稿單,這幾個月我們通話跟見面討論的時間累積數十小時,很多次都是報紙交版後的晚上11、12點,惠萍姐傳來一句「睡了嗎?」我們又開始漫長討論,才能從這個龐雜的議題中找出真正的問題點。

實際採訪後,最困難的是南北奔波、全程搭乘誤點王列車,初衷是希望用記者的眼睛帶讀者到現場,抽絲剝繭誤點原因,但實務上很難預期搭上的車一定誤點,尤其「莫非定律」最喜歡這種時刻來鬧場。

我和仲裕搭乘潮州往彰化168車次,全程四個小時都被人潮擠在角落站著記錄。
我和仲裕搭乘潮州往彰化168車次,全程四個小時都被人潮擠在角落站著記錄。

凱竣、仲裕分別跟我一起搭乘幾次火車,在車上的四、五個小時,我們最常焦慮互問:「怎麼辦,好像要被趕回準點了?」只好摸摸鼻子宣告任務失敗,再重搭一次。搭車時的四、五個小時也要全神貫注車上情況,抓著列車長跟司機員的空檔問問題。

全程搭乘誤點王列車,事前被不少人阻止或被笑很傻,報導後卻意外收到極大回響,很多人在網路分享遇到的誇張誤點經驗。透過這次中性又忠誠的誤點實況紀錄,讀者才恍然大悟為何老是誤點;更由於書寫的是絕對客觀事實,官方也私下坦承沒有任何辯解空間,只能確實改進。

從台鐵誤點這個民眾最有感的「小問題」,發展成硬體、文化、組織、制度的「大體檢」,交通部長林佳龍為此接受上任後的首次媒體專訪,全面檢視並承諾解決台鐵問題,包括建立各級維修保養SOP、檢討師徒制訓練制度、優化捷運化政策,更要創置改革推動小組,百年老店終於動起來,設下今年準點率九成五的目標。

到台東找鐵道專家,一邊採訪一邊拍藍皮火車。
到台東找鐵道專家,一邊採訪一邊拍藍皮火車。

採訪願景的三、四個月時間,原本是公車跟捷運族的我,為了更深入體驗台鐵誤點問題,改成天天搭火車回家,卻常常連晚上9點多的離峰時間都大誤點20分鐘。我才猛然想起,明明我家離火車站比捷運站更近,但為什麼我幾乎不搭火車回家?因為台鐵時間實在太不可測,太容易打亂通勤計畫。

採訪期間幾乎天天搭台鐵回家,即使晚上九點仍常常遇到大誤點。
採訪期間幾乎天天搭台鐵回家,即使晚上九點仍常常遇到大誤點。

住在台北的我可以選擇不搭火車,反正有更多公車跟捷運可以替代。但採訪過程中,有不少乘客說「就算誤點也只能等下去,因為他們只有火車可以搭。」

行的不正義產生的歧視,近年在願景工程報導下以各種面向呈現,除了常探討的移動困難及交通安全,我們這次發現,住在只有火車可及之處的通勤族,面對誤點毫無回擊能力,只能忍受台鐵因疏漏導致的誤點,長年累月之下,被剝奪大把大把的時間。

過去總在發生嚴重意外時,政府、專家及媒體才會想到檢討台鐵,等到事件熱度消退後,台鐵又故態復萌。但誤點卻是天天上演、不會落幕的戲,很慶幸這次透過民眾最有感的面向,總算讓台鐵踏上這條無法逃避的改革之路。

以前每次碰上台鐵誤點,網友都會開玩笑說,台鐵正常能量釋放,希望在我們的督促之下,台鐵能夠擺脫誤點王,讓通勤族不再承受台鐵誤點之苦。未來我們會持續監督,台鐵不改善不罷休。

延伸閱讀

【解鎖台鐵誤點之謎】完整報導 更多專題精彩幕後花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