禚宏順

電視圈優雅轉身 細嘗收藏況味

採訪/錢欽青、陳昭妤 撰稿/陳昭妤 攝影/陳立凱

橘色背心外罩深色軟呢夾克,寬褲下緣襯著黃色襪子,一如其人,沈穩裡藏著奔放。操刀過膾炙人口的《天生贏家》《超級星期天》《康熙來了》等節目,禚宏順曾是電視圈呼風喚雨的製作人,催生諸多讓人難忘的單元與輝煌。如今他端坐於一手打造的「別古藏」藝術空間內,在書房間、茶室裡,品味收藏、規劃策展。

「人最怕就是你對什麼都沒興趣。任何事情你要有興趣,生活才會有趣。收藏表示你對生活有熱愛、有深情,那是一個會豐富你精神層面的事情。」離開電視圈多年,他懷念卻不留戀,選擇在眼前的一方天地,優雅揮灑下半生。

禚宏順學習茶文化約十年。圖/記者陳立凱 攝影
禚宏順收藏已達27年。圖/記者陳立凱 攝影
禚宏順期待未來能做出結合古今的新型態展覽。圖/記者陳立凱 攝影
禚宏順於「別古藏」主導的井上有一展覽《無我》。圖/別古藏藝術空間提供
華視「天生贏家」。圖為製作人禚宏順指輝錄影情況。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立足電視 轉身踏入藝術界

禚宏順其實是學電影的,早在大學,便開始為王鈞、王偉忠等人創作短劇劇本,也兼差為當紅的《週末派》寫腳本。畢業後,進入湯臣影業,為人所知的《好小子》第一集至第五集劇本皆出自他手。早早展現創作天分的他,在台灣電影走下坡之際,受王鈞邀約轉入電視圈。

「那時電視工作還被視為金飯碗,我最高紀錄有四到五個節目在手上。」但接下《康熙來了》沒多久,有線電視文化與談話性節目崛起,讓已在電視圈打滾25年的他,思考起下一步。「剛好做電視期間我開始研究、收藏藝術品,就決定全心投入。」

離開電視圈之初,他先接手好友創立的百藝畫廊,從認識策展運作開始。「我當時還不了解這行業,只能自己慢慢摸索,從認識藝術家、拜訪他們的工作室、了解創作過程,到在那小空間策展、出畫冊,才發現經營一家畫廊,和單純收藏實在太不一樣了,有非常多細節要親力親為。」

但這段畫廊經歷,也磨出禚宏順對空間規劃、策展方向的新想法,去年初他決定另闢天地,規劃如今的「別古藏藝術空間」。「搬到這裡,我就想要讓自己的色彩多一點,『別古藏』是我以前工作室的名字,那我的英文姓氏是『TSO』,就決定叫『TSO gallery』。」不僅命名,琢磨多時的挑高空間、擺放的藝術品,皆可見著他「經典卻不制式」的思維。

製作人禚宏順( 左起)、與張小燕、庾澄慶合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1995年台視「超級星期天」錄影情形。圖為製作人禚宏順(左)、藝人張小燕(右)。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製作人禚宏順(左)、主持人胡瓜(右)合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禚宏順主掌的藝術空間兼具當代與古代氣息。圖/記者陳立凱 攝影

興趣廣泛 藝術也能有趣味

朱色古董書櫃倚著藏綠立牆、幾幅當代油畫、水墨襯於其中,禚宏順打造的藝術空間,古今兩相並陳。「我一直是興趣很廣泛的人,喜歡混搭風格。一個空間你如果擺一堆中國家具,不會漂亮,但點綴在當代作品裡,就能突顯它的文人味。」

指向書櫃上的肖像油畫,那是他人生第一幅收藏,非出自名家,僅是1993年在邁阿密當地餐廳瞥見,當下有感覺便買下。「我剛開始收藏都是很直覺式的,比較是一種生理反應。你看畫裡的人那姿勢,是不是有點臭屁?我就喜歡這種不要太傳統、太正常的畫法和態度。」

話語剛落,他再推開書房內的隱藏立門,藝術家張恩利的作品《蕾絲》現於眼前。「人是這樣,當你走進一個空間看到一幅作品,那感覺太直接了,但你做個門,說『我給你看件東西』,再把那個門慢慢打開,經過一個轉換,就帶點戲劇感,那就很有意思。」推推眼鏡笑了笑,這是他身為影視人的小小巧思。藝術不必然總是高大上,在禚宏順心中,趣味同樣不可或缺。

禚宏順的收藏品項豐富而多元。圖/記者陳立凱 攝影
張恩利作品「蕾絲」。圖/記者陳立凱 攝影
「別古藏藝術空間」由禚宏順一手打造。圖/記者陳立凱 攝影
張洹的作品「香灰頭」。圖/記者陳立凱 攝影
禚宏順於「別古藏」主導的井上有一展覽《無我》。圖/別古藏藝術空間 提供

自學閱讀 好友父親成啟蒙

非學藝術出身,禚宏順卻早早受藝術文化吸引。和設計師好友葉裕清大學就相識,他動輒往葉家跑,和熱愛藝術的葉爸爸成了忘年之交。「他父親是個很好的收藏家,對藝術非常有熱情,我每次去他家就是跟他爸爸聊天,搞得他爸爸常說『你每次來跟我講的話,比我跟我兒子一年講的話還多。』」

在葉裕清父親那,禚宏順接觸了大量古董及台灣老一輩畫家如陳澄波、廖繼春、楊三郎等真跡,「尤其油畫,它有肌理,光打下去時,那些細節對你的視覺衝擊和海報就是不一樣,我每次都看到出神。」如同開關被啟動,禚宏順開始踏入畫廊、美術館,每逢假日就投入深讀美術史、印象派、當代藝術等著作。二十多年,從繪畫、雕塑到古董家具、當代水墨,長出自己一套收藏哲學。

「大量閱讀很重要,我常跟年輕藏家說不要急著買,你應該先急著學。我每開始要收一個項目,都會先花幾年時間去了解,包括看美術館、各種文獻、資料,你要先去了解你到底收了什麼東西,在這歷史的時間軸上又占什麼位置。」

禚宏順與設計師葉裕清(右)是多年好友。圖/禚宏順 提供
禚宏順於「別古藏」主導的馮君藍攝影展《羔羊的筵席》。圖/別古藏藝術空間 提供
禚宏順強調展覽空間的高度。圖/記者陳立凱 攝影
禚宏順於「別古藏」主導的井上有一展覽《無我》。圖/別古藏藝術空間 提供
禚宏順的收藏品項豐富而多元。記者陳立凱/攝影

不戀過往 茶文化學會慢

燒好開水,坐定茶席前,禚宏順緩緩將水注入壺中,偶然接觸的茶文化,是他別過電視圈,跨入的新領域。「大概十年前吧,我閒來沒事跑去逛永康街,發現好多漂亮的茶道具,覺得泡茶也不錯,就開始學。」彼時的他對茶葉一無所知,腦海裡只有連鎖品牌,「第一堂課老師問大家都喝什麼茶,每個人不是普洱就是烏龍,只有我傻傻回『立頓茶包』,全場傻眼。」

十年過去,如今聊起茶葉,他已能侃侃而談,甚至分析箇中優劣。為了和同好共享茶文化,他精心打造茶室,擺放起收藏多年的茶道具,在其中感受藝術品帶來的安定,悠然啜起前半生不曾想過的慢活氣味。

「我覺得我很幸運,大學畢業後,生命裡每個階段,都是在做那個年齡喜歡的事情。以前做電視、做娛樂也很有成就感,但就是滿足一般大眾。現在做的,觀眾沒那麼多,比較精神層面,但也最適合這個階段的我。我現在不追求什麼,能做幾個不同於一般畫廊的特殊展覽,就很開心了。」

從螢光幕轉身踏出,將過往的鎂光燈與喝彩聲留在其內。他偶爾回望,只因那曾是生命裡重要的一隅。茶煙冉冉升起,消於畫作之間,眼前的安然自得,更為他所珍惜。

禚宏順相當享受退休後的收藏生活。圖/記者陳立凱 攝影
禚宏順學習茶文化約十年。圖/記者陳立凱 攝影
禚宏順學習茶文化約十年。圖/記者陳立凱 攝影
禚宏順打造了茶室,希望能和朋友共享茶文化。圖/記者陳立凱 攝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