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ACHEN藝術總監
陳智權

心物合一的珠寶創作人生
師法自然啟發減法美學

文/曾智緯、攝影/陳立凱

初秋,空氣裡還嗅得到一絲盛夏所遺留的悶熱,茶室沒有空調、只有一片蒼翠為景,還有不合時宜的蜻蜓停駐。坐在一角的AKACHEN珠寶藝術館藝術總監陳智權先生,緩緩笑道的說:「或許我們只需要一盞茶的時間,就能把人生意義看透?」一旁鐵壺中水依舊翻騰,冒出飄散蒸汽,伴著秋蟬鳴叫,時間頓時也凝結了。

人生是一個大哉問的課題,對你、我、他是如此,當然對陳智權先生也是。但他多了可以從珠寶創作的角度來看待,亦或是經歷了許多事物,才能以淡然的態度去思考這可能窮其一生都不會有正確答案的問題。

就像是他念茲在茲的「回歸內心」,因為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應不斷的問自己有無合乎理想,才能不愧來到這世上一回。

放鬆而專注,是陳智權先生認為,每一位創作者都該有的特質。記者陳立凱/攝影
對陳智權先生而言,禮佛、喝茶都是放鬆,哪怕是走路也罷、搭車也好都是一樣的道理。記者陳立凱/攝影

時常走訪礦區與珠寶展售會,經歷兩個截然不同的環境,也讓陳智權感受到衝擊,觀察靠著挖礦賴以維生的人怎麼過日子,然後反思人生,是否還需要擁有太多,我們其實並不需要的部分。

於是,在近二十年前,選擇開始放慢步調,並從自然中啟發「減法設計」,他說:「如何把一件珠寶減到剛剛好,不給配戴者或週遭的人有壓力,這才是有意思跟特別的」。過去都把珠寶做得很繁複,會去想鑲嵌多少克拉的寶石,來彰顯珍貴。雖然曾有樂趣,但也會感受到重覆的無趣,讓自己覺得不自在。

並認為,人只要內心不自在了,所做的東西就不會太好。所以鼓勵眾人回到自然,把姿態放低,其實就越能感受到「活著」的渺小與偉大。許多你原本覺得混沌的狀態,都會有機會變得清晰,而在那個當下,就能學會專注,不在意身外事,遇到突發事件時,也顯得從容。

熟稔的用茶匙抖落多餘捲葉,動作乾脆,陳智權在替到訪的眾人砌上新茶後說:「所謂的禮佛、喝茶對我來說都是放鬆,哪怕是走路也罷、搭車也好都是一樣的道理。」輕鬆而專注,這就是自在,也是他認為每一個創作人都該具備的特質。

AKACHEN招牌的蜻蜓胸針,正好呈現了鈦金屬的特色,以及在選用寶石之間的平衡感。記者陳立凱/攝影
AKACHEN的作品,總以有機物為主題,因為陳智權先生認為,這樣的線條最自然。記者陳立凱/攝影
細細觀察AKACHEN的奔奔鳥鈦金屬擺件,就會發現陳智權先生所說的顏色與紋理變化。記者陳立凱/攝影
鈦金屬的顏色、光澤的變化豐富,最適合仿效甲蟲的外觀,因此讓AKACHEN的作品顯得獨特。記者陳立凱/攝影
鈦金屬的顏色、光澤的變化豐富,最適合仿效甲蟲的外觀,因此讓AKACHEN的作品顯得獨特。記者陳立凱/攝影
鈦金屬的顏色、光澤的變化豐富,最適合仿效甲蟲的外觀,因此讓AKACHEN的作品顯得獨特。記者陳立凱/攝影

但要如何專注?放鬆?他提出「專注其實就是放鬆」的概念,並解釋,就是從生活開始,透過嘴巴、耳朵、眼睛去感受環境的改變。人就會忘了時間的存在,放在設計上就會產生有意思的結果,做出來的東西就很棒,這也是佛學裡的因果。

而且在現代,無論是工作或生活都在講求效率,人就容易變得焦躁,不自覺的就會急迫起來。可在設計裡,就要去反思「為什麼而急?」特別是珠寶工作並急不得,幾毫厘的差錯,會有天與地的結果。陳智權時常在想一個創作者,若不能跟自己的生活結合,又會怎樣把工作做到好呢?

每個人都應專注內心世界,不該一味的追求「市場價值」,他舉例創作時,也許不在預設裡會出現一個轉折點、衝突點,可那也是自己創造出來的,所以要轉念看待,有時殘缺能指向完美,這就是日語中「侘寂」的境界。

不久前,英國的V&A博物館,才典藏了AKACHEN的多項作品,說明品牌在鈦金屬珠寶上的成就與定位。陳智權覺得這是給團隊的一次鼓勵,但不以此為滿,早已跳脫「物」的思維,只希望能透過創作,傳達對於萬物的珍惜與尊重。

並不是非要鈦金屬不可,而是這項素材在製作時,如同木質,能呈現時間感,聯想到生命也是如此。雖然珠寶本質上仍是奢華的象徵,但要賦予更多工藝底蘊,提升到文化層面,就如同他曾說過「只做有靈魂的珠寶」,期待配戴者能夠有心物合一的境界。

創作近三十年,陳智權不斷的探究人生與珠寶之間的關係,從見山不是山,到見山又是山的心境轉變。也唯有如此,才能讓AKACHEN的鈦金珠寶,從作品提升為藝術,並走向國際。「把珠寶做活,遠比做出價格,更重要」,徐風吹拂,他幽幽的說完這句話,替稍涼的茶,添上熱水,眼裏依舊滿是哲理。

陳智權先生曾表示,把珠寶做活,遠比做出價格,更重要。記者陳立凱/攝影
放鬆而專注,是陳智權先生認為,每一位創作者都該有的特質。記者陳立凱/攝影
對陳智權先生而言,禮佛、喝茶都是放鬆,哪怕是走路也罷、搭車也好都是一樣的道理。記者陳立凱/攝影
陳智權先生曾表示,把珠寶做活,遠比做出價格,更重要。記者陳立凱/攝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