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宴
採訪/錢欽青、袁世珮 撰文/袁世珮 攝影/Joey Yu
如意宴是如意系列的實踐,從2012年起已辦了9次,與合作的大廚們從食器與佳餚的映襯、上菜次序,去演繹多個菜系。因為張聰相信,如意宴並不是中菜的標準答案,而是拋出一個思考性的問題:中菜可以有多美?
2012年,上海康乾宴,上海私房菜
張聰與法租宴的私房菜餐廳合作,「我就用它來畫出我認為當代中餐宴席能去到多高高度的一幅畫。」包括菜單、菜色,以及每道菜的鋪排、與六道茶的搭配。
初版如意宴做了100多場,約有千人體驗。如今回看,張聰認為仍是超越時代的標準,「很多大陸的餐廳都受了滿大的影響,對擺盤、菜系的產出、鋪墊跟協調、搭配、菜色、分量控制到味道的起承轉合,愈來愈精進。」
2013年,香港新滬坊,粵菜
在香港會展中心進行,香港第一次有這樣的宴席,以這樣的器皿去盛載中餐,如意宴引起媒體高度關注度。
2014年,香港天龍軒,粵菜
在米其林兩星餐廳,由主廚劉秉雷做出午、晚宴兩套菜單。張聰說,劉師傅的粵菜功底深厚,天龍軒在麗池卡爾頓酒店又有最好的品牌加持,奠定了如意宴的高度。
2014年,上海蘇浙總會,淮揚菜
這是第一次跟獨立餐廳而非大飯店合作的如意宴,但也發現一個問題是,因為獨立餐廳沒有大飯店的資源,遇上繁瑣的如意宴,就難以顧及其他,經營者馬上就感覺到收益受損。張聰說:「我們看到小型餐廳在生存跟做品牌、或把飲食文化推高的使命當中,是有矛盾的。」
2015年,北京華爾道夫,北京菜
張聰解讀的北京菜是官府菜、宮廷菜、魯菜跟滿州菜的結合,這次在四合院裡打造華麗宮廷式的如意宴。踏入四合院後,到偏廳品茶、吃糕點,再去主廳享用九道菜、兩道點心,全套國宴等級,將中菜的形象跟體驗做到極致。
2015年,台北東方文華,台菜
張聰記得那一次的如意宴,竟然要提前三個月預約,這是台灣中餐廳首例,不含酒水一餐5100元,也是當時罕見的高價,一次立下了兩大標竿,也拉高台菜的格局。
2017年,東京半島酒店,中菜
張聰與陶國檢師傅合作,使命很明確:「我告訴日本的媒體,中國菜不是小籠包、杏仁豆腐、乾燒魚翅或他們創的天津飯。」
張聰做了卡片說明食物的陰陽屬性,讓日本人認識中國人飲食中「陰陽調和」、「鍋氣」與「潤」的觀念,利用這一次如意宴,將中國菜的哲學介紹給日本。
2019年,澳門永利皇宮,懷舊粵菜
這次的任務在回答:中菜如何與時並進?
張聰與譚國鋒師傅合作,找到一些老食譜,如崑崙鮑甫、戈渣、羊頭蹄羹、雪花雞片,不是復刻,而是以現在的方式組合、但保留過去的愉悅度。
2019年,成都許家藝創菜,川菜
張聰深入研究川菜的24味型,理解到當味型厲害時,搭什麼食材都可以,魚香味可以變化為魚香茄子、魚香冬瓜、魚香豆乾、魚香螯蝦,「味型太澎湃了,這是中國菜文化的美,通過技術、對食物味道的了解,以最不起眼的材料帶來最高的愉悅度。」
張聰想把最好的味型精準描繪出來,但這工程浩大,耗時一年,也是最花時間的一次如意宴,還特地編輯一本冊子介紹川菜24味型。
張聰說:「如意宴梳理每個菜系,給出資料跟信息,讓人快速地有基本認知、引起興趣。」每一次如意宴各有任務與價值,第10次本預定在香港的大班樓做嶺南菜,因疫情暫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