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與敬業 品質與設計
郭敏能

率皇苑建設深耕高美館區

採訪、撰稿/優質系採訪團隊 攝影/王聰賢 圖/皇苑建設提供

車行至高雄美術館區,仿如置身國外的幽靜環境與宏偉的住宅大樓相映成趣,「宜居城市」的既視感油然而來,這其中,有皇苑建設在地耕耘30年的印記與南台灣豪宅第一品牌的口碑,董事長郭敏能從公職轉建築業界,看著高雄改變、參與高雄改造,一心讓高雄更美好。

影響市容是郭敏能足以驕傲的成績。「我們一直想要蓋出好的建築,除了服務自己的客戶,也希望能夠影響社會。」郭敏能說:「讓我們的都市更美麗。」

郭敏能希望看到城市更美好。記者王聰賢/攝影
被郭敏能視為皇苑代表作的「御皇苑」。圖/皇苑提供

小村莊走出來的土木專家

故鄉是昔日高雄縣茄萣鄉的白砂崙,郭敏能形容那是「沒有農田、沒有魚塭,什麼都沒有的窮鄉僻壤」。郭爸爸是開麵條工廠的,麵廠男孩最後選擇不繼承家業走出小村,進入城市建設的公職,再白手起家轉入業界蓋大樓。

時代背景是十大建設的年代,郭敏能踏進土木專業,民國65年自台大土木研究所畢業後至今,他回看:「到今天,我一直認為我是選對了行業,我也發揮得很好。」

郭敏能曾任職於台灣省住宅及都市發展局,再進入高雄市政府工務局,歷任新建工程處科長與都市計劃科科長,還在民國75年獲選為全國十大優秀青年工程師,民國77年,看準時機,從公職轉入民間。

那時正好是民國62年能源危機以來房地產的一個高潮,郭敏能有朋友要開建設公司,打動了原本擔心資金和專業歷練不足的他,「就這樣糊里糊塗地走到這個行業來,是偶然機會,事實上在人生的規劃裡沒有創業的打算。」

帶著兩百萬資金投入業界,在當年,這金額在建築業裡根本杯水車薪,不過正遇上房地產反轉向上的時機,郭敏能在那家公司做了三年,練成了對建築業的瞭解和功底,又在離開時分得三間房子,以押租方式取得1800萬元的租金,這成了後來皇苑建築的「起家本」。

郭敏能(中)畢業自台大土木研究所。圖/皇苑提供
郭敏能有著「工地郭主任」外號,總是親自巡視每一層樓施工。圖/皇苑提供
郭敏能率皇苑建設參與打造高雄天際線。圖/皇苑提供

專業與敬業兩大支柱

「我從成立建設公司到現在,一路走來都非常順利,這來自於兩件事,一個是專業,一個是敬業。」郭敏能創業的前十年是練功階段,要取得客戶認同,靠的就是專業和敬業。

專業在於對結構的堅持。事實上,當皇苑於91年後進入美術館區,即正式踏進頂級豪宅市場,主打大坪數產品,品質是絕對要求。郭敏能說:「美術館區是非常好的環境,全台能夠有這種大樹成群、藝術相伴的地點不多,這麼好的環境,讓我們更有揮灑空間。」

「我在這裡就如魚得水。可以大展專業達到我希望的品質,客戶的認同就更容易聚焦。」郭敏能說,所以皇苑重視設計,也強調施工品質,兩者所下的成本皆高於業界,以配得上這麼理想的環境條件。

郭敏能認為,建築很重要的是在對產品的定位與設計,設計涵括室內空間、公設的品質及外部的美感,用百年地標的建築思維,盡量採用永久建材,每一建案的裝修使用大量石材和鐵件。因此不意外,成本都較高,但郭敏能可以自豪說,不管高雄的房價如何波動,皇苑推出的房子,品質與品味總能讓北部、中部的頂級客戶也都認同。

除了規劃和設計外,土木出身的郭敏能更強調施工,尤其是結構安全。皇苑嚴選監工人員之外,他自己要看過每一張圖,也親自到每一層樓的工地檢查鋼筋,確認無誤了,才會進行混凝土灌漿。

領導著約50名員工的建設公司董事長有著這樣事必躬親的「龜毛」堅持,為郭敏能贏得了「工地郭主任」外號。可是他說:「很有趣,我欣然接受。」不只如此,他還直接出現在接待中心面對客戶,幾乎兼任業務部經理,將「陪客戶聊天」視為分內工作。

郭敏能自豪說,過去31年來,皇苑對客戶的用心始終如一,整套模式從第一個建案延續至今,甚至有些員工30年來都跟著老闆,「連客戶都變成有一點依賴啦,就是想跟董事長談一談。」他也發現,第一線接觸客戶,不只拉近距離,也第一時間得到了最直接的市場反饋,這比做再多客服、包裝都還有用。

郭敏能說:「皇苑是一家由董事長親自領軍,完全對客戶負責的公司。客戶因此很快得到安定感與信任感,以致我們成交的速度非常快。這也是我們預期之外的收穫。」

郭敏能有著「工地郭主任」外號,總是親自巡視每一層樓施工。圖/皇苑提供
郭敏能有著「工地郭主任」外號,總是親自巡視每一層樓施工。圖/皇苑提供
郭敏能有著「工地郭主任」外號,總是親自巡視每一層樓施工。圖/皇苑提供

選址的精準眼光

皇苑的一大特色是選址眼光精準,過去20年在美術館區,就有十大建案,未來還將陸續推案。

郭敏能指出,美術館區跟農十六區具有特殊意義,因為都市的中心會隨著車站的移轉而移轉,當台鐵地下化、當高鐵落腳左營後,美術館與農十六區即崛起,南高雄約有十萬人口移向北高雄這兩區,正因為這裡有絕佳的區位,交通便利、學區佳、公共服務設施完善,周圍一公里範圍內還有100公頃的公園綠地,更是得天獨厚的條件。

但皇苑能進軍美術館區,也是偶然的機緣。郭敏能回憶,在民國90年房地產最低迷之時,也正是他30多年來事業最低谷,當時他唯一的想法是在郊外蓋一些透天厝,蓋一些小有盈餘的產品,先穩住公司的基本固定開銷。結果就有人介紹了美術館的土地。

「那時候來看,美術館這裡只有不到五棟大樓。」郭敏能還記得,自己站在美術館前,聽到尚未地下化的火車經過的聲音,心裡有一點退步,實在太空曠了,「我有一點擔心這樣的環境,但是投進了以後才知道這裡的好。」

郭敏能也不諱言,聚焦這兩區還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因為環境好,房價跟著高一點,正適合向來造價比同業高出不少的皇苑大展身手;第二點是,皇苑正好在這裡做出市場區隔,打出高端產品服務高端客群的金字招牌。

高雄美術館區豪宅林立。圖/皇苑提供
郭敏能打造的建築,重視美感與細節。記者王聰賢/攝影

風格的堅持與轉變

整體而言,郭敏能在創業前十年,是以專業、敬業、結構安全爭取客戶的認同,皇苑自民國91年開始轉型興建大坪數、高質感的建築,在高雄逐漸成為「豪宅」代名詞。

郭敏能說,因為皇苑是一家持續服務的公司,豪宅坪數大,一個案子也許最多200戶,相對於小坪數動輒600、800戶,能提供更好的服務;其次,要做大坪數的房子,就會想得到第一,所以會滿足所有條件,打造第一的豪宅。

何況還有美術館這麼好的基地。包括正在興建的兩個工程,皇苑在美術館區的前11個建案皆為同一位建築師、同一位設計師,因為只有長期磨合才能從規劃設計、內外的裝修風格,都呈現專屬皇苑的風格但又各自有細節變化。

整體而言,外觀走Art Deco風,較巴洛克更為簡化,透過大量線條與幾何圖形的語彙,內裝呼應外觀,簡潔精緻中帶有當代奢華感,這是皇苑過去十年的建築風格。

「要給客戶一個溫暖的家,還要維持高質感,這是皇苑的最大挑戰。」郭敏能自信皇苑是高雄豪宅的第一品牌,「口碑之外也給我相當大的壓力,第一品牌也有可能被超越。我希望在退休之前蓋一棟非常代表性的建築,也讓皇苑在未來繼續站穩高雄第一品牌。」

這個「皇冠上的寶石」級別建案正是「御皇苑」。 2232坪基地面對近百米綠園道,旁邊是鐵路地下化後的美術館站、輕軌車站,面對柴山、壽山,遠眺高雄港,如此好的基地條件,正適合皇苑發揮。郭敏能決定改變這棟大樓所有的設計團隊。

全新的建築師、結構設計師,連公共設施室內設計都請來全球多家四季酒店Four Seasons Hotel御用團隊AB Concept。郭敏能說:「成果也達到了我們的預期,甚至有客戶喊出這是住宅裡的Four Seasons Hotel了。」

御皇苑引領皇苑的設計風格大創新、大顛覆,郭敏能說,最大特點是多了建築藝術,新風格帶進了歐洲的優雅語彙,設計上,例如宴會廳及餐飲空間,帶有法式風情,而天際屋凸設計設有Sky Lounge、娛樂空間,又帶有一點英國休閒情調,在在都讓整體建築的品味往上提升。

室內公設空間處處皆景,設計帶有濃厚藝術性,亦布置了不少藝術品,甚至會議室的一處觀景牆,就耗資600萬元購置了一件大師級藝品,;八米挑高兩層樓的大廳兩幅巨幅畫作,金屬畫框寬6米75、高8米,畫作本身達五百多號,裝置難度極高,完全是美術館等級。

「皇苑一定要努力完成這一棟可能是我認為全台內裝費用最高的一棟建築。」郭敏能說:「我想很難得有建設公司會做這樣的決策,但是我是努力做到了。」

郭敏能打造的建築,重視美感與細節。記者王聰賢/攝影
皇苑標誌性的大廳風格。圖/皇苑提供
郭敏能希望看到城市更美好。記者王聰賢/攝影

正向學習迎向挑戰

雖然看似一帆風順,但郭敏能常以民國90年間那次重大挫折為警惕。當時因為容積率政策的規定,皇苑手中三塊基地只有兩塊基地的收益能夠打平,第三案卻失敗了,也是他一生中唯一失敗的一次。

他將一棟大樓的基地改成24戶的透天厝,即使售完,還是賠了一億多元,對當時仍算小公司的皇苑來說,這無異是一記重擊,股東幾乎全部退股抽身,但這也使得後來的皇苑能股權集中,接著就剛好因緣際會進入美術館區。

郭敏能現在能正向看待那一次的失敗:「在剛開始十年的時候有一次失敗,我覺得是好事,一個事業如果一生都很順遂,以後的投資方向也許會產生更大的錯誤,一個小瑕疵,也許幫助很大。」

進入美術館區後,皇苑大展拳腳,「人文臻藏」105戶兩個月完售,又重新站起來。郭敏能說:「這31年給我的感覺,除了那一次失敗之外,面對所有政府的打房政策、還有疫情的影響,幾乎都很短暫。」

因為他的原則是超越自我卻也量力而為,做好金流控管,同時也有因應措施,加上皇苑不是「量產」型的建設公司,穩紮穩打中,他能樂觀迎向高雄市接下來的黃金十年,極度看好高雄未來的發展。

郭敏能希望看到城市更美好。記者王聰賢/攝影

十年樹木與百年樹人

看著高雄變好,郭敏能也在盡一份心力。

首先是回饋母校。郭敏能小時讀的砂崙國小矗立在一片木麻黃、番薯園之間,人口嚴重外移,多年來,當地都有隔代教養、單親家庭的情形,生活比較辛苦,所以皇苑贊助高年級學童註冊費及學雜費、每年補助36名國小至高中貧困學童生活費每月每人3000元。以己之力、拋磚引玉,助教育達百年樹人之效。

另外,郭敏能很重視庭園的規劃設計,所有建案都請景觀設計師加以設計,甚至親自到田尾、嘉義、屏東全省各地挑選所有的樹種、植栽、石頭等,不惜花巨資打造庭園。

「每一棵樹木都有生命力,有美感、有姿態的,我要的是我喜歡的東西,我喜歡的東西當然會投進一些資源在上面。」郭敏能至今仍很帶有感情地談起逾十年建案裡某一株桂花、某一株雞蛋花初來時的模樣。

郭敏能也將對植栽的講究延伸到建案外,認養了高雄美術館站的整體美化,想為高雄多盡一份企業責任。

不僅是因為「御皇苑」就在美術館站對面,郭敏能更覺得站體周圍場域感可以更提升一些,等政府去做,總有各種條條框框,不如民間來,他總共捐種了21棵大棵鳳凰樹,沿著馬卡道路,從美術館路、一直到青海路,未來將有大鳳凰樹影搖曳。

在停車場,郭敏能也種了41棵樟樹,因為損耗替換的緣故,前後種了近60棵,整體植栽經費驚人。

此外,在美術館站體上方,郭敏能也「種」了12棵的「鐵樹」裝置藝術,是以鋼管跟鋼板構成的鐵製造景,遮蔽與美化車站。

「因為對於庭園、對於環境的重視,從我們建案的庭園開始,一步一步來做,我想這個都市會更美。」郭敏能說:「這是我對自己的一點期許。」

郭敏能親自挑每一株樹木。圖/皇苑提供
郭敏能在意每一株樹木。記者王聰賢/攝影

皇苑30年持續發展

雖已經將部分工作交給子女負責,郭敏能仍心繫皇苑的十年大計,忙著安排十年布局,期使企業永續,加上還有許多顧問職、公益職的工作,每天還是很忙碌。

再忙碌,郭敏能堅持享受每天的一個小習慣,每天早上散步100分鐘、大約走9000步,這樣一天下來超過1萬3千步,不僅維持健康,也是他的興趣。

就走美術館跟馬卡大道,看著這麼多年來的點滴變化,看風穿過樹梢、穿過建築,而他穩穩踏在愈來愈好的城市土地上。郭敏能說:「這個環境對市民是很禮遇的。」而這一切,他和皇苑不曾缺席,未來還會繼續參與。

郭敏能希望看到城市更美好。記者王聰賢/攝影
郭敏能堅持每天散步健身。記者王聰賢/攝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