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承PTFE產品 助半導體邁入循環經濟

吳國棟

遠承科技在乘載潔淨與半導體等級化學溶液的容器-鐵氟龍(PTFE)內襯桶槽造,已在半導體產業打響知名度,日前更上一層樓,跨足循環經濟領域,攜手半導體廠與環保業者,成功啟用將廢氫氟酸合成冰晶石系統,並完成半導體100M3內襯PTFE儲槽製造,協助半導體產業導入循環經濟,並在原料永續上創造新商機。

遠承科技的冷凝器己提供半導體廠的使用。 遠承/提供
遠承科技的冷凝器己提供半導體廠的使用。 遠承/提供

遠承科技表示,鐵氟龍產品已有60年歷史,過去普遍應用在不沾鍋塗層,而最廣泛的是汽車烤漆,能滿足耐酸鹼及抗紫外線等需求,另在食品業方面,如烤物輸送帶利用其不沾黏的特性而被採用,後續從化學品溶劑桶槽及運輸槽車,再到半導體化學品桶槽等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讓鐵氟龍產品的應用發展極具想像空間。

半導體業者對於循環經濟非常重視,主要是半導體業原料取得門檻極高,且需通過層層關卡,若不能有效回收再利用,將增加可觀的成本,善用循環經濟成為重要的功課。

遠承科技的熱交換器,製造過程皆在無塵室內生產。 遠承/提供
遠承科技的熱交換器,製造過程皆在無塵室內生產。 遠承/提供

遠承科技20年磨一劍,專精回收半導體業化學品再製的技術,如:TMAH(顯影液)回收、廢氫氟酸液合成冰晶石系統、硫酸、鹽酸回收系統等,都有成功實績,包括半導體廠100噸桶槽6套、完成100M3內襯PTFE儲槽製造,導入循環經濟,預估可協助半導體業創造數十億商機。

循環經濟中強調回收再利用的關鍵設備,如純化系統,攪拌、過濾、收集,熱交換器、冷凝器等,其中冷凝器有如人體皮膚系統,具有冷凝及加熱功能,可在液體運輸、溫度調控等發揮適時作用,目前遠承科技在冷凝器產品製造領域已成為台灣的領導廠商之一。

遠承科技電話(04)2371-7995,網址:https://www.eversupp.com.tw/

德律科技挺進先進封裝與AI檢測新戰場 SEMICON Taiwan展現全球布局與技術實力

張傑

檢測與測試系統領導廠商德律科技(3030)今年在SEMICON Taiwan 2025上,展出旗下最新半導體智慧檢測解決方案。此次參展不僅展示德律在先進封裝與AI應用上的技術深耕,也具體呈現其全球布局成果與未來成長藍圖,彰顯從SMT邁向半導體產業的全面升級。

德律科技(3030)此次參展不僅展示德律在先進封裝與AI應用上的技術深耕,也具體呈現其全球布局成果與未來成長藍圖,彰顯從SMT邁向半導體產業的全面升級。德律科技/提供

德律科技此次主打新一代TR7950Q SII晶圓檢測與量測平台,整合晶圓3D外觀檢查與微觀量測功能,鎖定WLP/PLP晶圓級封裝、TSV、μBump、SiP系統封裝等關鍵製程節點。同時展出後段封裝專用設備TR7007Q SII-S、TR7900Q SII-R及X光非破壞檢測方案,全面涵蓋從C4錫球到金線、底填膠、銅柱等元件檢測,提供一站式全流程解決方案。

技術層面上,德律科技已成功將AI深度學習,導入其自動光學檢測(AOI)與X光檢測(AXI)設備,實現高精度、高速且低資料需求量的檢測模式。其獨家六軸同動技術模擬人眼視角,結合斷層掃描產生清晰3D影像,不僅大幅縮短建模時間,也顯著提升微米級缺陷的識別率,成為客戶導入AI智慧製造的重要推手。

德律科技(3030)今年在SEMICON Taiwan 2025上,展出旗下最新半導體智慧檢測解決方案。德律科技/提供

面對地緣政治、供應鏈重組與AI基礎建設崛起的多重變局,德律科技展現靈活應對策略,不僅強化全球布局,業務據點遍及德國、美國、墨西哥、泰國、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並與歐、美、日等科技大廠與學研單位建立深度合作,挹注先進封裝、電動車、AI伺服器與無人工廠等高技術門檻市場的發展。

在財務面表現上,德律科技亦同步提升,第二季新一代主力產品TR7950Q SII通過客戶驗證,正式認列營收。受惠AI伺服器與網通設備需求強勁,法人預期德律第三季營運動能將延續升勢,全年營收將優於去年。公司指出,雖近月新台幣升值帶來匯兌壓力,但已透過降低美元部位、協商多幣別交易,搭配提升毛利率產品比重,穩健維持獲利能力。

在產業趨勢推動下,德律持續深化半導體先進封裝技術佈局,2024年已推出7項相關檢測設備,預計將為下一波技術升級提供強勁動能。營收結構上,雖傳統SMT電路板檢測仍占比約80-85%,但半導體業務佔比已達15~20%,未來將持續攀升。

德律科技(3030)此次參展不僅展示德律在先進封裝與AI應用上的技術深耕,也具體呈現其全球布局成果與未來成長藍圖,彰顯從SMT邁向半導體產業的全面升級。德律科技/提供

隨著林口第二期廠區於去年完工啟用,德律具備更充沛的產能與研發空間,將成為推進智慧檢測與自動化發展的重要基地。公司表示,目標在SMT檢測應用的AOI領域邁向全球第一,同時在AI與先進封裝交會的市場取得領先地位,與客戶共同邁向更高品質、更低成本的智慧製造時代。

智慧工廠的無人駕駛載人載貨方案 勤崴無塵室自駕車正式發表

藍怡珊

經濟部次長何晉滄(右三)親臨勤崴國際攤位,肯定自駕技術實力。勤崴國際/提供
經濟部次長何晉滄(右三)親臨勤崴國際攤位,肯定自駕技術實力。勤崴國際/提供

自動駕駛領導品牌勤崴國際(6516)於9月10–12日參加SEMICON Taiwan 2025,首次展示智慧工廠的全自動無人駕駛接駁及物流運送方案。展覽首日,經濟部次長何晉滄親臨勤崴國際攤位,實地了解經濟部運用沙盒實驗計畫支持勤崴國際開發自駕技術在半導體廠務運輸應用成果,經濟部作為自駕產業的推手,對強強聯手的實際運行成果表示高度肯定,顯示國內自動駕駛技術應用不限於公開道路的巴士接駁服務,也是應用於高科技廠區人員及貨物移動的最佳解決方案。

經濟部次長何晉滄親臨觀賞勤崴國際的室內雙向自駕接駁車。勤崴國際/提供
經濟部次長何晉滄親臨觀賞勤崴國際的室內雙向自駕接駁車。勤崴國際/提供

自駕車具雙向運行功能,滿足廠區狹窄迴轉空間有效率地進行載人載貨

勤崴國際本次展出室內型雙向自駕接駁車,是為室內及無塵室廠區提供安全、穩定、智慧化的運輸方案。載人版自駕接駁車符合 Class 100 無塵室標準,能靈活穿梭於走廊狹窄、管線密集的環境,具防火、防靜電、防塵設計,自動化發車,最高時速 20 km/h,路線與行駛速度可依需求客製化。自 2024 年導入半導體龍頭廠區後,勤崴國際車隊已累積行駛逾 1.1 萬公里、服務超過 12 萬人次,並取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專利,充分驗證系統穩定性與可維運性。載貨版雙向自駕接駁車則可承載 300 公斤以上,可收納多種推車,具避障、繞行與路線客製化功能,進一步減輕人員搬運負擔並降低風險。

勤崴國際副總經理林映帆(左)向經濟部次長何晉滄(右)解說勤崴自駕接駁服務。勤崴國際/提供

自駕技術廠內外皆可應用,廠外自駕巴士運行載客超過75,000公里

此外,勤崴國際展現其完整自動化載運布局,在經濟部運用沙盒實驗計畫的支持下,勤崴國際的Level 4自動駕駛巴士已經在全球半導體龍頭企業-南科園區營運測試超過四年。該自駕巴士具全天候自駕能力及雲端管理平台,作為廠區員工接駁及回宿舍的最佳運具。整體路線超過10公里,並不斷延伸路線中,自駕率96% 以上,是員工最好的隨叫即到巴士服務!

此次展出廠內物流到公共運輸的自動化解決方案,再次展示勤崴國際在智慧交通與自動化運輸領域的高技術整合與營運成熟度。勤崴國際副總經理林映帆表示:配合經濟部發展無人駕駛產業,「勤崴國際以實際行動提出自駕解決方案為核心,串聯雲端平台與路側設備,打造自動化,省時,省力的智慧運輸生態系,協助產業全面邁向自動化接駁與物流服務。」

勤崴國際長期深耕自駕技術,已經在全台累積大量實際營運數據,為自動化接駁解決方案提供落地信賴基礎。勤崴國際誠摯邀請業界、媒體及合作夥伴於 9 月 10–12 日蒞臨南港展覽館二館 4F R 區 R7624,親身體驗無塵室載人與載貨自駕車,了解自駕技術應用,共同見證自動化物流與智慧交通的創新發展。

2025國際半導體展/經濟部聚焦矽光子平台、3D晶片模組強化創新產業鏈

李珣瑛/台北即時報導

2025 SEMICON Taiwan國際半導體展10日盛大登場,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整合工研院、金屬中心打造「經濟部科技研發主題館」,並攜手日月光、承湘科技、和亞智慧科技、巽晨國際、德律科技等業者展示37項前瞻技術,全面展現在AI晶片、先進製造與封測設備,以及化合物半導體等關鍵領域的研發能量及產業鏈實力。

本次展出亮點包括具備高速傳輸與低功耗優勢的矽光子晶片技術,透過高密度異質整合與低損耗光學設計,能有效解決AI資料中心高速傳輸瓶頸,以及全球首創、具高度彈性設計的新晶片模組「3D客製化晶片通用模組」,可提升產品開發效率七成,兩項技術共促成逾24億元重大產業投資,帶動AIoT產品應用加速落地。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副司長周崇斌表示,生成式AI與高速運算推升資料中心流量自2010年至2024年暴增逾70倍,帶動高速傳輸與高效能晶片需求。技術司近5年投入近400億元,聚焦AI、高效能運算(HPC)、矽光子、先進封裝與化合物半導體,推動晶片軟硬整合與先進製造自主化,在臺灣打造一條更具韌性、技術領先且自主可控的先進半導體供應鏈。

其中,工研院已成功開發國內首款1.6 Tbps矽光子光引擎模組,效能已達國際水準,並與日月光等業者串聯,打造「矽光半導體開放式平台」,提供設計、製造、整合及封測的一站式服務,加速資料中心升級;另推出全球首創「3D客製化晶片通用模組」,讓晶片如積木般能快速組合,無需從零設計,縮短開發時程七成並降低成本,已服務逾133家業者、促成逾21億元投資。這些成果不僅為AIoT注入新動能,也強化臺灣半導體供應鏈的自主性與競爭力,確保臺灣在全球高速運算與智慧應用的舞台上持續扮演關鍵角色。

工研院副總暨電光系統所所長張世杰表示,工研院致力於前瞻半導體與AI技術研發,並以系統整合思維帶動產業鏈升級,展現臺灣在下一世代高速運算與智慧製造的關鍵能量。面對全球資料傳輸需求急遽攀升,傳統光電架構已逐漸逼近極限,工研院率先突破開發矽光子光引擎模組,以先進封裝高度整合光電元件,不僅大幅降低延遲、提升頻寬與效率,更成功鏈結產業打造「矽光半導體開放式平台」,協助臺灣業者直攻國際新藍海。

另一方面,工研院全球首創3D客製化晶片通用模組,將原本需半年以上的開發流程縮短至12周,模組體積更小但功能更完整,已成功技轉巽晨國際,並攜手欣興電、鼎晨科技等建置試產線,協助產業跨越效能與良率的瓶頸,成為推動臺灣AIoT產業加速的重要引擎。這些成果不僅填補國際技術缺口,更彰顯臺灣在全球半導體競賽中的領航地位,未來,工研院將持續推動半導體AI化,打造更具韌性與競爭力的產業生態系。

2025 SEMICON TAIWAN「經濟部科技研發主題館」亮點技術:

1. 矽光子技術國際接軌 加速高速傳輸新里程碑

傳統方式需要先經由電路板,將運算晶片的資料傳送至光晶片再輸出,傳輸路徑長,速度受限。工研院藉由矽光子結合先進封裝技術,將光電元件高度整合,使資料可即時傳輸,大幅降低延遲、提升頻寬與效率,為資料中心與高效能運算所需之超高速、低功耗傳輸能力奠定基礎。

工研院成功開發臺灣首款1.6 Tbps矽光子光引擎模組,效能達Nvidia GTC 2025國際水準。同時串聯產業打造「矽光半導體開放式平台」,以高密度元件設計(2.5D/3D)結合超高速及多通道量測能力(224Gbps/Lane),搭配光電晶片異質封裝,以一站式服務協助業者快速發展矽光子技術。並成功鏈結設計、製造、封裝、量測、設備等供應鏈夥伴,強化臺灣在下一代高速運算的全球競爭力。

2. 全球首創3D客製化晶片通用模組 小晶片推動AIoT加速上市

傳統系統級封裝(System in Package, SiP)開發時程長達半年至一年,並因反覆驗證而延宕產品上市進程。工研院全球首創「3D客製化晶片通用模組」,透過預製連線基板內嵌主動式切換晶片,有效將開發時程縮短至12周,提升效率七成,可突破AIoT產品上市瓶頸。

同時制定公規基板符合JEDEC國際標準,確保高良率並降低生產複雜度。其彈性設計可通用各式感測器,模組體積縮小三成,仍能整合多IO介面、Full-HD影像處理、AI高速運算及RF傳輸,打造全球最小開發板。此技術不僅已成功應用並技轉於巽晨國際委託開發的微型模組,亦預計覆蓋七成AIoT市場應用,並已攜手欣興電、鼎晨科技等廠商建置試產線,帶動投資逾21億元,成為臺灣AIoT產業加速器。

3. 顯微干涉同步檢測模組 一站掌握晶圓尺寸與形貌

先進封裝層疊製程日益複雜,傳統檢測需使用多台設備,無法同時掌握尺寸(2D)與形貌(3D)對應關係。本模組將2D顯微與3D干涉複合於單一光路設備,省去多站搬運與重新對位,可縮短50%檢測時間、降低40%設備成本,並具大範圍(400μm)及奈米級(<0.5 nm)高解析分析能力。已協助承湘科技開發5G天線模組檢測設備,並與台灣暹勁合作開發HAMR硬碟檢測設備,滿足先進封裝製程需求。

4. 陣列視野×奈米精度:次世代封裝高效檢測方案

全球半導體與電子製程先進封裝產能持續成長,因應檢測效率提升需求,工研院全臺首創微型化陣列式鏡組技術,達成2x2多鏡頭自動化顯微校準,可應用於奈米級檢測如先進封裝、μLED、被動元件等產業檢測設備,相較傳統單鏡頭檢測系統,本技術擴大4倍檢測視野,維持高精度,檢測效率提升4至10倍,滿足奈米級線上檢測在製程上的要求,已與國內設備商及系統整合商合作開發雛型設備,並完成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NIST)標準件、μBump、μLED樣品驗證。

5. 晶圓表面粒子檢測設備 精準監控透明晶圓品質

晶圓表面粒子檢測是半導體製程中的關鍵流程,現有光學檢測技術速度慢、靈敏度不足,無法滿足透明晶圓與更小粒徑的需求。工研院自主研發傾斜入射雷射散射光學模組與演算法,可檢測矽、碳化矽、玻璃等材料,最小粒徑達0.2 μm,8吋晶圓僅需4分鐘完成檢測。目前已協助國內晶圓廠導入檢測應用,透過晟格科技與和亞智慧科技應用於玻璃載板及積亞半導體SiC晶圓線上檢測,協助產業提升良率與降低成本,並補足國際缺乏透明晶圓檢測標準的產業空缺,協助國產自主設備開發以強化國內供應鏈韌性。

2025 SEMICON Taiwan國際半導體展登場,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整合工研院、金屬中心打造「經濟部科技研發主題館」,並攜手業者展示37項前瞻技術,全面展現在AI晶片、先進製造與封測設備,以及化合物半導體等關鍵領域的研發能量及產業鏈實力。圖左起為工研院量測中心執行長藍玉屏、工研院機械所所長張禎元、工研院副總暨電光所所長張世杰、巽晨國際董事長林志敏、德律科技副總經理林江淮、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副司長周崇斌、日月光副總經理洪志斌、和亞智慧科技董事長石文機、承湘科技總經理謝家雄、金屬中心副執行長林烈全、工研院感測中心執行長朱俊勳、佳凌科技董事長特助林信翰。記者李珣瑛/攝影

工研院成功開發臺灣首款1.6 Tbps矽光子光引擎模組,效能達國際水準。同時串聯產業打造「矽光半導體開放式平台」,以一站式服務協助業者快速發展矽光子技術。圖左起為日月光副總經理洪志斌、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副司長周崇斌、工研院副總暨電光所所長張世杰、工研院電光所組長吳明憲。記者李珣瑛/攝影

SEMICON Taiwan 2025登場 半導體展成台股多頭火種

李慧蘭/台北即時報導

全球半導體產業年度盛會「SEMICON Taiwan 2025」10日於台北南港展覽館盛大開幕,適逢展會30周年,今年擴大為「國際半導體周」。這場科技盛事不僅創下參展家數與攤位數新高,更聚焦於AI晶片、先進封裝、矽光子、HBM等前沿技術,為市場注入強勁信心,激勵台股相關概念股走強。

本屆SEMICON展會全面呈現AI時代下晶片設計與智慧製造的最新技術與應用。從台積電(2330)、輝達、博通等六大科技巨頭齊聲力挺的矽光子,到首次同台較勁的記憶體三雄SK海力士、三星、美光,共同探討HBM與DDR5在AI運算中的關鍵角色,都讓市場對半導體產業的未來充滿期待。

展會釋出的樂觀訊息,成為半導體族群上攻的強大動能。龍頭股台積電今日續寫1,225元歷史新天價,帶動半導體設備族群股價活絡,天虹頻頻觸及漲停270.5元,志聖(2467)大漲逾6.5%,均豪漲逾4%。此外,日月光投控(3711)也力拚重返170元之上,展現封測廠的回神氣勢。

除了展會本身釋出的利多外,外資報告也成為市場追捧AI概念股的催化劑。美系外資在最新報告中,大幅調升對輝達GB系列伺服器的出貨預估,樂觀預期今年出貨量上看3.4萬櫃,明年更將至少6萬櫃起跳,年成長率高達76.4%。

在龐大需求驅動下,緯穎(6669)早盤高掛漲停,股價來到3310元,展現伺服器組裝廠的強勁動能。報告更指出,今年鴻海(2317)在下游硬體組裝廠中市佔率高達57%,穩居龍頭,廣達(2382)與緯創(3231)則分別為21%與18%。

同時,AI對於高頻寬記憶體(HBM)的需求也帶動記憶體族群人氣爆棚。華邦電(2344)成交量近午已逼近昨日全天水準,價彈升逾2%;群聯(8299)更是放量強漲逾8.5%,強勢挑戰收復600元大關,表現相當搶眼。

外資報告也對整體雲端AI半導體市場規模給出極為樂觀的預測。報告指出,僅計算全球前十大雲端服務供應商的資本支出,明年預估將達5,820億美元,年增逾三成。

更值得關注的是,根據供應鏈數據驅動的樂觀假設,雲端AI半導體的總市場規模(TAM),今年可能成長至2,350億美元,並預估到2030年將擴增至近5,000億美元,成長逾倍,佔總體半導體市場規模約48%。

這波由AI引領的技術創新與龐大市場需求,不僅讓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的關鍵地位更加鞏固,也為相關供應鏈業者帶來了成長機遇。SEMICON Taiwan 2025的成功舉辦,無疑為這股強勁的多頭趨勢提供了最新的有力佐證。

2025國際半導體展/林佳龍:打造台美聯合艦隊 壯大民主 AI 供應鏈

余弦妙/即時報導

外交部長林佳龍9日應邀出席「SEMICON Taiwan 2025 國際半導體展」會場舉辦的「2025 半導體與地緣政治論壇:探索供應鏈韌性與策略新局」開幕式並表示,台灣在AI產業鏈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期待與美國攜手打造「台美聯合艦隊」,他也深信「值得信賴的科技台灣」(Trusted Technology Taiwan)將是全球民主國家推動AI 發展的最佳夥伴。

林佳龍表示,外交部今年首度與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合作,在國際半導體展舉辦「2025半導體與地緣政治論壇」,邀請來自美國、日本、歐洲、非洲、越南等八個國家及地區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全球戰略重整下,半導體產業所面臨的挑戰與機會。

「半導體是推動AI科技發展的核心引擎」林佳龍指出,在民主與威權兩大陣營展開AI競賽的背景下,先進製程半導體已成為重塑全球秩序的戰略資源,攸關國家安全、經濟繁榮與人民福祉。

林佳龍說,今年歐盟、日本與美國相繼發布國家級的AI戰略,台灣則提出「AI新十大建設」。各方一致認為,建構 AI基礎設施是推進AI發展的首要關鍵。林佳龍再補充,台灣在AI產業鏈中,從晶片製造、封裝測試、AI伺服器組裝,到資料中心建置,不僅市占率極高,更因堅守民主價值而贏得國際信任,成為全球最可靠的合作夥伴。

林佳龍強調,無論是Stargate、Nvidia、Apple推出的5,000億美元AI投資計畫,或Google、Amazon、Meta、Microsoft等科技巨頭的AI布局,台灣供應鏈始終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他期待台灣未來能在此基礎上,深度參與美國的AI行動方案,攜手打造「台美聯合艦隊」,協助美國保持領先優勢,同時也讓台灣企業善用美國的市場、技術、人才與資金,共同壯大民主供應鏈,提升彼此經濟韌性。

最後,林佳龍表示,他深信「值得信賴的科技台灣」將是全球民主國家推動AI發展的最佳夥伴,而也唯有與台灣合作,民主陣營才能在這場AI科技競賽中立於不敗之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