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教育制度一改再改、加上少子化導致許多學校退場,部分家長也尋求一般體制外的教育方式。「實驗教育法」於2014年底通過後,實驗教育大爆發,教育部統計,到108學年參與實驗教育的學生人數已破2萬人,較104學年的5331人暴增許多。其中以學校為型態的實驗教育成長最快,校數從104學年的8所快速增至108學年的80所。

udn聯合新聞網「實驗,教育行不行?」專題,詳列全台的實驗學校總數,呈現目前實施現況,並專訪多位師生、家長,多角度探討師培、體制外銜接與升學問題,讓更多人可以深入了解教育的另一面向。

認識實驗教育

● 實驗教育現狀

台灣實驗教育近年蓬勃發展。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實驗教育近年蓬勃發展。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參與人數大爆發 學者提醒「二高一低」

【記者馮靖惠/專題報導】

實驗教育分為「學校型態」、「公立學校委託私人辦理」(公辦民營)及「非學校型態」(包括個人、團體、機構)三種。

「實驗教育這幾年變成一種風尚。」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教授秦夢群表示,以往因為沒有相關法源,學校、機構無法配合處理實驗教育。實驗教育三法通過後,除了學校之外,實驗教育機構也非常流行,在家教育也都合法了,從個人、團體和學校三個層面都可以辦實驗教育,提供的實驗教育類型也越來越多,部分家長不願意孩子接受傳統教育,因此趨向走實驗教育的路。

秦夢群提醒家長,實驗教育的「成本高、風險高、銜接低」。首先,目前公辦公營的數量比較少,台北市實驗國中只有兩所,因此仍是以私營較多,成本較高,家長必須審酌能力;另外,實驗教育講究學生的「主動學習力」,但很多家長並不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是什麼,只是覺得實驗教育很棒,「嘗試」把孩子送到實驗教育學校,之後才發現孩子不適應實驗教育的教學方式,孩子未來是否能再回到傳統學校也是要特別注意。

近5年參與實驗教育校數、學生數

資料來源/教育部、表格統計/馮靖惠、製表/聯合新聞網

全文閱讀點此>>>實驗教育參與人數大爆發 學者提醒「二高一低」

● 實驗教育升學問題

交通大學「百川學士學位學程」,首屆錄取17人,學生於課後討論。 圖/交大提供
交通大學「百川學士學位學程」,首屆錄取17人,學生於課後討論。 圖/交大提供

升學向上銜接 「實驗大學」行不行?

【記者馮靖惠、張錦弘/專題報導】

實驗教育的學生在國中升高中的階段,除了回歸體制內的高中,另外一條路就是選擇設有12年一貫的實驗教育學校,各縣市也有許多高中的實驗教育學校、機構、自學團體。

至於關於實驗教育高中生的升大學管道,除了特殊選才管道之外,也是和一般高中生一樣必須考學測、指考。在大學多元入學管道中,特殊選才最符合實驗教育學生的需求。特殊選才不是以學測成績做錄取標準,而是要發掘不同領域但具特殊才能或特殊優良行為的學生,提供學生以書面審查、口試等方式進入大學。

交通大學107學年度首創實驗教育型態的「百川學士學位學程」,入學不看考試成績,採大一到大四不分系,由導師幫學生依興趣規畫修課,最後以修課內容授予證明。清大「拾穗計畫」招收具特殊才能、特殊優良行為,或逆境向上且具強烈學習熱誠者,可能無法透過現行招生管道入學的學生;或透過現行招生管道入學相對不利,但符合校系選才需求的學生為主,讓學生有機會到清華就讀,使大學選才更多元。

全文閱讀點此>>>升學向上銜接 「實驗大學」行不行?」

● 實驗教育師資問題

國內的實驗教育停留「揣摩」階段,老師要自己設計和架構課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內的實驗教育停留「揣摩」階段,老師要自己設計和架構課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課程百花齊放 師資哪裡來?

【記者馮靖惠/專題報導】

實驗教育是一個新興教育型態,且樣態多樣,但目前國內的實驗教育,僅停留「揣摩」階段,老師要自己設計和架構課程,且公辦民營實驗學校師資部分,不具教師證卻擁有實驗教育教學專業的教學人員,是以代理教師任用,無法得到來自主管機關合理的經費支持,只能領取代理教師薪資,無法留住專業教學人員。

教育部今年修法開放實驗學校、機關可以申聘從事教學、師資養成、課程研發及活動推廣工作的外國人,讓外國老師來教台灣老師。台灣實驗教育聯盟秘書長魏坤賓表示,公立學校若實施實驗教育,建議應有建構相應「師資養成」的機制;至少可先參採民辦實驗教育的實務經驗,經常辦理短期的增能研習或工作坊,以解決公立學校因實施實驗教育計畫而產生的師資特別需求。

他指出,非都會小型學校必須體認,實驗教育可以是啟動教育變革的選項之一,但切不可成為地方政府提供學校解決問題的唯一選擇,甚至是瀕臨裁併撤學校充當浮木之用。教育部也特別規畫暑期師資培訓課程,開放對混齡教學及實驗教育有興趣的全國教師參與課程實作。

全文閱讀點此>>>課程百花齊放 實驗教育師資哪裡來?

專訪/沒有考試、成果展…和平實小重學習歷程 學生樂:這裡不一樣!

● 台北市和平實驗國小師生

消弭以進度為思維的教學 沒有教科書、考試

原本想發展為體驗教育為主的和平實小,在歷經差點停辦的插曲後轉型為實驗教育學校,沒有教科書、沒有考試的教學方式,反而讓孩子的學習充滿更多可能,「為什麼不用教科書、沒有考試,這些措施只是想消弭以進度為思維的教學模式,因為這樣的氛圍一旦產生,落後的學生就會一直落後。」

讓孩子選擇喜歡的選修課 用學習分享取代成果

除了基礎課程外,和平實小還有特殊的「選修課」,不同於一般學校,以考試、成績來評量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吸收到的知識,和平實小一開始是以「成果展」做為評量機制,實施後老師們發現「可能會為了達成目標而壓縮學習品質」,因此用「學習分享會」取代,著重在整個學習歷程。

不同於填鴨式教育孩子們,必須花費一整天待在苦悶教室中反覆背誦課文、練習算數,放學甚至得上補習班繼續「煎熬」,和平實小跳脫以往教學框架,讓這群小五學童們臉上洋溢著屬於這個年紀該有的笑容。

全文閱讀點此>>>專訪/沒有考試、成果展…和平實小重學習歷程 學生樂:這裡不一樣!

專訪/無界塾謝忠瑋:實驗教育最大挑戰 老師如何帶領學生認識自己

● 無界塾老師 謝忠瑋

「我想是因為我有一顆叛逆的心吧」,一身爽朗、談起教育總有滿腔熱血的「瑋瑋老師」謝忠瑋,提到自己如何奮而投身體制外教育,他不禁開懷大笑。

「教育再怎麼好、再怎麼優秀,如果沒辦法讓學生發生改變,那都是假的」。

曾經也接受體制內教育的謝忠瑋,他表示自己當初在大學的翻轉教育課程中被葉丙成老師的這個理念感動,讓他開始思索「以學生為本位」的可能,也開啟了他的實驗教育之路,目前在「無界塾」擔任高中的公民科教師。

體制內的「100分」卻變成體制外的「C」

他提到過去有家長看見孩子由體制內的「100分」轉為體制外的「C」,因此產生懷疑,「雖然我們有晤談、說明會,但仍不足他們當下看到成績單的衝擊感跟感受」。難免會有家長質疑學校的評分方式、期末成果展現如何代表學習而產生衝突,因此他們更需要花時間與家長溝通理念及想法。

老師是學生的陪伴者、引導者

談到教育對他的意義,謝忠瑋眼中閃爍著熱忱:「視學生所需要的東西去協助成就他、讓他更完美,我覺得這是一個教育工作者最棒的事情」。他將自己視為學生的陪伴者、引導者,曾有已經離開的學生提到,無界塾給他思考的能力,讓他知道探索世界的可能性,並對謝忠瑋說,「被你開啟的世界就回不去了」,這讓他十分感動,「他知道老師在做教育改變,也知道老師在做什麼」。

全文閱讀點此>>>專訪/無界塾謝忠瑋:實驗教育最大挑戰 老師如何帶領學生認識自己

專訪/毫不起眼卻蘊藏生命力 讓孩子一眼就愛上的種籽實小魅力何在?

圖/卓同學提供

● 種籽親子實驗小學親子

灰色的屋瓦、藍白相間的建築與周圍的綠意相映,種籽親子實驗小學靜謐地座落在新北市新店區的烏來山谷中,從市中心搭校車約需一個半小時的路程抵達,1994年創立的種籽實小是由一群關心教育的家長興學、也是當時台北縣第一所公辦民營的小學。

天然、真誠的教學環境

「種籽是一個很真實、很真誠的場域,每次去學校都有被療癒的感覺」,就算孩子已畢業一年,但談起種籽實小帶給她的感受,Amy(卓媽媽)仍然充滿感動,認為種籽實小不僅讓孩子成長,就連家長都會被學校質樸的氛圍感染。除了基礎課程外,培養孩子解決事情的能力以及待人處事的態度,更是學校課程的一大重點。「有一個像法庭的機制,比如說我今天跟同學有衝突,我就可以寫狀紙告到法庭,法官不會一直指責你,可能也會覺得告訴人有哪裡做錯,比較像是教導的方式。」卓同學指出,校方為了培養孩子解決問題、論述的能力,會由高年級的學生法官及兩三個老師擔任顧問,排解學生之間的紛爭。

種籽實小還有幾項「與眾不同」讓卓同學和Amy印象深刻,包括師長與學生的關係、家長輪流上山備餐、以及每個學期的校外教學,「那邊的老師相處起來很真,跟孩子講話也不會一副老師的樣子。」Amy回憶孩子第一天試讀時還擔心他隔天會不會因為不適應就不想上學,幾天後才發現擔心是多餘的,而每學期兩三次的赴學校的備餐更是家長們交流的好機會,「除了讓小孩吃的健康外,也是家長之間很好的交流。」此外,校外教學更是學校的核心活動之一,「他把台灣分成十二大區包含離島,六年十二個學期你就會走遍台灣,課程內容也會扣著校外教學。」

相信孩子的能力 尊重孩子的意願

然而要讓孩子進入體制外學校,Amy也曾面對周圍的質疑,認為讓剛上小學的孩子捨近求遠念書「是不是很殘忍、是不是想要滿足自己」,但Amy提到自己的觀念:「學校就在你家隔壁,可是你每天都不想去,這樣也是沒有意義。當學校這麼遠小孩都不願意請假,除非是一定要發燒隔離的程度他才願意請假,你自己去想,到底哪一個對小孩才是好的?」認為家長應該給孩子機會和空間,並且相信孩子的能力,「當小孩有那個意願的時候,他就是會長出那個力量去承受這件事情,我覺得這也是種籽一直強調的精神」。

全文閱讀點此>>>毫不起眼卻蘊藏生命力 讓孩子一眼就愛上的種籽實小魅力何在?

專訪/教改讓補習變本加厲 他們寧願在家自學

「自學生」成員王逸聖(右)、曾晞寧(左)今年初拜會唐鳳(中)。圖/王逸聖提供
「自學生」成員王逸聖(右)、曾晞寧(左)今年初拜會唐鳳(中)。圖/王逸聖提供

● 自學生 王逸聖

【記者張錦弘/專題報導】

今年17歲、相當於高三生的王逸聖說,升上國中後,開始面臨升學壓力,老師不斷提醒三年後的國中會考,他念的雖然是桃園社區型的國中,但班上過半同學補習,學生的時間都被填鴨的課程、考試占滿,王逸聖常自問:「我現在學的東西,將來有什麼用?能帶給我什麼?」加上他發現自己越來越關注公共事務、社會政策,但學校課程無助於他這方面的成長,因此花幾個月做功課,決定在家自學。

在家自學發展三階段 唐鳳是先驅

王逸聖指出,國內在家自學的發展可分成三階段,1997-1998年唐鳳的那個年代,政府已容許在家自學,將學籍寄在一般學校,但學校沒義務提供協助,多半讓自學生放牛吃草,但唐鳳當時寄學籍的木柵北政國中,倒是有提供協助。

王逸聖說,非學條例通過後,他申請從國二下學期開始在家自學。根據法律規定,國中小在家自學,一定要在學校設學籍,自學生要先提出計畫書,包括自學動機、如何自學及學習內容等,及希望學校提供哪些協助,例如想升學一般高中者,可能仍希望參加學校段考、模擬考、或上部分課程等。

不過,王逸聖說,當他提出自學計畫時,在業界工作的父母及學校都反對,校長當時認為,最頂尖的學生才需要自學,他又不是,起初還不想協助把自學計畫送到教育局。王逸聖的爸爸後來轉向支持,並和校方溝通,校長態度軟化,仍把自學計畫送出去。

時間全由自己掌控 在家自學要克服一年撞牆期

「以前是90%的時間由學校控制,在家自學後,則是90%的時間由自己掌控。」王逸聖說,中途才自學,通常有約一年的撞牆期,要慢慢探索、冷靜下來,得設法給自己安排很多探索的機會。

例如他就去參加很多和公共事務相關的研討會;以前在學校上英文課,整天背單字、文法,他找不到念英文的意義,自學後他讓自己重新出發,找老師好好學英文。

升上高中後,自學生可選擇完全不和學校合作,自己寫計畫送審,也可比照國中小在學校設學籍,由學校提供協助,但這類自學生很少。

全文閱讀點此>>>教改讓補習變本加厲 他們寧願在家自學

專訪/對學習負所有責任 不普通的大學生

● 清大 蘇寄偉

不同於多數人走的路,蘇寄偉在大學以前得過4個機器人世界盃足球賽個人冠軍,並以機器人競賽專才,經「拾穗計畫」特殊選才管道進入清華大學,上大學後,他在大二參加了清大第一屆「實驗教育方案」,成為台灣首個大學實驗教育下的第一批學生。

「實驗教育的核心價值是要跨領域、跨場域,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想要的東西」蘇寄偉說道。他們向學校提出方案後,學校也認為這項提案不錯呈給教育部,30個特殊選才進來的學生,最後有7個申請參與實驗教育方案。

「實驗的用意是讓他自由發展,才會知道最後結果是怎麼樣」

「我上大學的用意就是希望能獲得需要的東西。然而一般的學制會遇到的最大問題是130幾個學分全部被規劃好,但有些課程是與專長不太相關,實驗教育的學程很明確符合我的需求,因此我提出申請」。從言談間可以看出蘇寄偉對自己專長的了解和對教育的想像。

全文閱讀點此>>>學生提案讓你去TRY 清大蘇寄偉:自由發展 才知最後結果

圖/李孟一提供
圖/李孟一提供

● 清大 李孟一

和蘇寄偉一樣參加清大第一屆「實驗教育方案」,李孟一說著他參與的初衷,「打破傳統的學習框架,不像傳統的科系要求修套裝的必修或選修課程,可以自己選擇,校外實習等都可以列入修課內容,那因為我在創業,原本大一的時候考慮要不要休學,後來有機會參與實驗教育便留在學校」。

李孟一為第三屆清大特殊選才生,以魔術方塊特殊專長入學,在校外還有開設魔術方塊常態課程,他認為「參與實驗教育方案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只要學校老師認可,覺得可以跟學校的課程結合,很自由」。他強調「實驗教育方案參與學生,共同點是都要對自己的學習負所有責任,必須好好監督自己,因為不像傳統的課堂有考試、作業,要有自制力,有自己想做的內容,可以不用有長期的目標,可是要有階段性,這學期的目標是什麼這樣子」。

「如果我沒有參與實驗教育方案,我可能就是個普通大學生,沒有辦法一邊創業賺錢一邊讀書」。

不少人對實驗教育有一些期待和想像,但他坦言實驗教育一點都不輕鬆,「想要探索或有很明確目標,那我很推薦,可是如果都還不太清楚也沒自制能力的話就不太推薦,比較有想法的人就很適合。實驗教育不一定是比較輕鬆的管道,除了修習自己的課以外,有些規劃課程還有審查要多比其他人付出更多心力,為自己未來想更多」。

全文閱讀點此>>>專訪/用魔術方塊翻轉世界 清大李孟一:對學習負所有責任

實驗教育Q&A

得獎名單

【10/15更新 得獎名單公布】

《走過愛的蠻荒──撕掉羞恥印記,與溫柔同行的偏鄉教師》一本,寶瓶文化出版,共3名:

1.柯x忠 2.周x諺 3.林x芬

籃球旅行袋一個,共5名:

1.朱x綾 2.簡x芬 3.陳x臻 4.陳x偉 5.吳x融

精美筆記本一組,共5名:

1.袁x涵 2.黃x中 3.蔡x原 4.林x欣 5.蔡x姿

恭喜以上獲獎者!獎品將陸續寄出。

※活動辦法

10/14前完成填寫問卷,即可獲得抽獎權利。

活動結束後,udn將抽出13位幸運者贈獎。

※抽獎說明

活動獎品:

《走過愛的蠻荒──撕掉羞恥印記,與溫柔同行的偏鄉教師》一本,寶瓶文化出版,共3名

籃球旅行袋一個,共5名

精美筆記本一組,共5名

獎品13份,採隨機抽獎方式送出,每位抽獎者只會獲得其中一份贈品。

活動期間:

即日起至2019年10月14日

領獎方式:

得獎名單2019年10月18日前公佈於本活動專題頁面,請務必留意訊息。

※主辦單位:聯合新聞網

※協辦單位:聯經出版、寶瓶文化、udn NBA

※注意事項:

.活動結束後,中獎名單僅供聯合新聞網寄送贈品用。

.活動參加者同意聯合新聞網蒐集中獎者之姓名及聯絡方式(電話、地址)作為寄送贈品使用。中獎者個人資料保留至2019年10月18日止,其後不再接受查詢獲獎或贈品寄送事宜。

.本贈品寄送僅限台澎金馬,海外網友若得獎希望領取贈品,請留國內代收處資料。

.本活動之贈品不得要求兌換現金、折讓、更換獎項或作任何調整。

.主辦單位保留取消、終止、修改或暫停本活動之權利。

專題製作/聯合新聞網編輯張瑋珊、侯品如
採訪協助/聯合報系記者馮靖惠、張錦弘
美術設計/陳效維
協辦單位/聯經出版、寶瓶文化、udn NBA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