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病毒

我和我們的憂鬱症

你有憂鬱症嗎?你身邊的家人或朋友正被憂鬱症所苦嗎?

憂鬱症跟一般的憂鬱情緒是不一樣的,它是一種大腦的疾病,長期下來會造成人的嚴重失能,根據衛福部推估,全台約有200萬人罹患憂鬱症,但真正去就醫的人卻遠不及這數字,就是因為多數人仍不覺得這是一種疾病。連著名的家醫科醫師林青穀都曾兩度罹患憂鬱症,甚至到現在仍然在對抗這個疾病、努力不讓憂鬱症復發。

其實憂鬱症就像感冒一樣,既然鼻子喉嚨會因感冒而失靈,那麼大腦也會因生病失去判斷情緒的能力,所以真正得憂鬱症的人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沮喪、失眠、厭食、甚至想輕生等等,進入一種失能狀態。

世衛組織更預估2030年憂鬱症將超越癌症,成為人類「失能」最大的健康殺手;藍色病毒無所不在,讓我們一起了解它,面對它。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憂鬱症小字典

為什麼我會得憂鬱症?

憂鬱症的成因可能與一個人的腦部活動異常有關,人類腦內與生俱來會有兩種神經介質作用在情緒協調: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而根據臨床研究,當這兩種神經介質的功能表現過低時,就容易引發憂鬱症的產生。有可能是神經介質本身的分泌不足:內分泌、荷爾蒙的失調所造成;或者遺傳所帶來的特殊基因,造就一個人天生某一區的腦神經本身就不活躍。而受到嚴重外傷造成的腦部創傷,也可能導致憂鬱症的病發。
其他某些人為因素像是罹患重大疾病、遭逢人生壓力事件、感情上的挫折、與朋友及家人的關係疏遠等,也都會間接影響到這兩種神經介質的消耗過大,進而誘發憂鬱症。很多時候,遺傳、生理、心理和環境因素會共同促成憂鬱症的啟動條件,之後只要任一個輕微的小事件就足以成為導火線,造成憂鬱症的發病。

憂鬱症的症狀有什麼?

情緒低落、想哭、易怒、食慾反常、體重反常、性慾低、失眠、嗜睡、倦怠、四肢無力、悲觀、反應遲緩、健忘、心悸、胸悶、自殺念頭、自殘、恐慌、焦躁、注意力不集中、頭痛、胃痛、腰痛、消化不良、腹瀉、便秘

憂鬱症的好發族群有哪些人?

1. 歷經重大人生危機或生活遭逢劇變者,譬如失業、失婚、財務危機、親人驟逝、退休等。
2. 長期處在人際關係壓力緊繃及挫折感很深的人,如在學校或職場上遭同儕排擠、失戀、婆媳、夫妻、親子問題等。
3. 具特殊性格者,如強迫性格、依賴、神經質、歇斯底里、完美主義、恐慌或邊緣性人格等,容易在生活中遭遇問題時,無法有效解決或紓發情緒,進而導致憂鬱症。
4. 體質性遺傳者,家族中已有憂鬱症病史的人。
5. 65歲以上的長者,因獨居居多、病痛也較多,經常多重用藥,而許多藥物的副作用都易併發憂鬱症,如降血壓藥物、消炎止痛藥、類固醇、巴金森氏症藥物、神經安定劑、鎮定安眠藥、強心劑等。
6. 罹患其他慢性疾病的人,如癌症、中風、癡呆症等,而照顧這些慢性疾病患者的親人,也會因長期身心俱疲而成為憂鬱症的好發族群。
7. 女性帶有經期症候群、產後症候群或更年期症候群的人。
8. 酒癮及藥癮者,酒精以及藥物濫用,可能導致憂鬱症發病。
9. 長期缺乏社會支持的人,如獨居者。

預防憂鬱症

1. 保持充足的休息與睡眠,工作時間不要過長,生活壓力不要過大。
2. 多注意自我情緒的起伏,了解並擁抱心情變化的緣由,不作任何批判。
3. 從事一些讓自己開心或擅長的活動,重拾自信和喜悅感。
4. 多到戶外走走,接觸大自然,換個環境調適身心。
5. 多做運動,運動可讓大腦釋放出天然的抗憂鬱成分。學習靜坐、冥想、瑜伽等舒壓的活動,或聽輕音樂、閱讀,讓生活步調放慢。
6. 心情不好時一定要尋找傾訴的對象,不可一味壓抑。
7. 均衡飲食,有助穩定神經系統、對抗焦慮。
8. 隨時提醒自己正向思考,幽默並彈性地看待生活中的人事物。

無所不在的憂鬱症

女性憂鬱症患者 人數高出男性一倍。圖/ingimage
女性憂鬱症患者 人數高出男性一倍。圖/ingimage

早在古希臘時代,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便指出,「精神憂鬱症」是一種有特定心理和生理徵狀的獨立疾病,「恐懼和絕望持續很長時間」是這種疾病的徵兆。時至今日,大家已接受憂鬱症成為一種普遍的疾病,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約1億2000萬人有憂鬱症。

憂鬱症被稱為「心靈感冒」,從過去認為是心理因素導致的疾病,現在大家了解憂鬱症是大腦疾病,只要接受適當治療,便有可能改善,進而回歸日常生活。根據世衛組織統計,平均每100人就有3人罹患憂鬱症;女性一生中發生憂鬱症機率是10%至20%,男性是5%至12%。

40萬憂鬱症患者 45~64歲是高峰

記者劉嘉韻/報導

憂鬱症就醫男女人數、憂鬱症就醫年齡別(107年)。圖╱健保署提供
憂鬱症就醫男女人數、憂鬱症就醫年齡別(107年)。圖╱健保署提供

憂鬱症被稱為「心靈感冒」,從過去認為是心理因素導致的疾病,現在大家了解憂鬱症是大腦疾病,只要接受適當治療,便有可能改善,進而回歸日常生活。根據世衛組織統計,平均每100人就有3人罹患憂鬱症;女性一生中發生憂鬱症機率是10%至20%,男性是5%至12%。

醫療費用 占健保總額不到1%

憂鬱症就醫人數(105~107年)。圖╱健保署提供
憂鬱症就醫人數(105~107年)。圖╱健保署提供

衛福部健保署統計,105至107年憂鬱症人數逐年緩步成長,105年38萬3350人,106年39萬5573人,107年為40萬1059人。以107年因憂鬱症就醫的40萬1059人分析,國內憂鬱症就醫患者約占全台2370萬投保人數的1.7%。

若以就醫人次看,去年因憂鬱症門診就醫人次為272萬8984人次,相當於每位患者一年平均因憂鬱症就醫6至7次。105年至107年健保給付憂鬱症醫療費用分別是60.46億元、64.07億元與66.15億元,以107年用於憂鬱症醫療費用66.15億元計算,僅占當年健保總額6853億元的0.96%,連不1%都不到。

女性患者 高出男性一倍

以年齡區分,憂鬱症患者以45歲至64歲女性居多,107年的憂鬱症患者中,45歲至64歲有16萬4427人,相當於每三位憂鬱症患者,就有一人是45至64歲;男女比大約1比2,也就是說,女性憂鬱症患者人數高出男性一倍。

另外,將憂鬱症依症狀及疾病嚴重度分為輕鬱症及重鬱症,107年輕鬱症患者19萬2千多人,重鬱症患者20萬8千多人。

健保署長李伯璋說,可能因社會對憂鬱症仍存有偏見,加上不少輕鬱症患者可能認為「只是心情不好」,「過一陣子自己就會好」等,不認為需要就醫,所以輕鬱症就診人數較少。另外,健保統計以全憂鬱症患者人數計算,若當年就醫分別有輕鬱症,後來又因重鬱症就醫,就會被列入重鬱症。

荷爾蒙影響 加上世代壓力

女性憂鬱症患者多於男性,李伯璋認為,除了荷爾蒙、內分泌等因素,國內許多女性是神力女超人,尤其是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的「三明治世代」,同時面臨工作、家庭財務經濟等壓力,又要操煩家務事,也擔心孩子學業,或面臨小孩長大離家唸書的空巢期等。

健保署長李伯璋。圖/健保署提供
健保署長李伯璋。圖/健保署提供

李伯璋呼籲,家中孩子以及另一半,平常千萬不要把什麼事情都推給媽媽,必須要適時體諒女性對於生活付出的辛勞,不僅分擔工作,並應肯定女性為家庭的付出。

生理和心理會互相影響,有人因慢性病、重症而導致憂鬱症,也有人因憂鬱症引發其他不適或疾病。李伯璋提醒,若發現家中親友的情緒、行為出現落差,時常哀聲嘆氣,對平常感興趣的事物卻失去興趣,甚至整天關在房間不出門等,應有所警覺,協助患者求醫。

千萬不要用言語給予進一步刺激,例如「你為什麼這麼懶」、「每天苦著一張臉,就不能開心一點嗎」等,刺激性言語可能讓患者更加否定自我價值。李伯璋表示,若發現患者行為及情緒異常,最好的方式就是陪伴、傾聽,與患者一起面對惱人的憂鬱症。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延伸閱讀

別什麼事都推給媽媽!女性憂鬱症患者比男性高出1倍|元氣網 6萬多人1年只看診1次 憂鬱症就醫不足增加惡化風險|元氣網 疾病百科/憂鬱症|元氣網
憂鬱症「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圖/ingimage

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

本期「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系列以憂鬱症為主題,帶您了解目前國內憂鬱症治療現況、藥物使用及如何選擇就醫場所。

107年憂鬱症人數統計

107年憂鬱症人數統計。
107年憂鬱症人數統計。

107年憂鬱症個案就醫情形

107年憂鬱症個案就醫情形。
107年憂鬱症個案就醫情形。

6萬多人1年只看診1次 憂鬱症就醫不足增加惡化風險

記者劉嘉韻、李樹人/報導

憂鬱症患者都在那兒就醫?健保大數據分析國內憂鬱症患者就醫現況,發現患者人數以基層診所最多、其次依序是區域醫院、醫學中心、地區醫院,顯示不少被憂鬱症所擾的患者,直接找「厝邊好醫師」協助。

全年看診 三次以下占比多

另外,憂鬱症應持續治療一年,但健保統計發現,全年看診次數在三次以下的患者占32.42%,顯示短期就醫、早期中斷,仍是國內憂鬱症治療的普遍現況。

統計顯示,105至107年憂鬱症患者就醫人數最多的是基層診所(46.4-47.7%),其次是區域醫院(25.2-26.2%),再來是醫學中心(15.9-16.5%),最後是地區醫院(10.9%-11.1%)。有別於許多其他疾病患者喜歡往醫學中心跑,從統計來看,區域醫院及基層診所,其實肩負診療憂鬱症患者的重責大任。

107年統計,全國診治最多憂鬱症患者的醫學中心是台北榮總,患者人數7171人,所有醫學中心診治患者人數為69701人;基層診所就醫人數最多的是高雄市樂群診所,所診治的憂鬱症患者為3435人,全國基層診所總就醫人數為208604人,相當於全國全年憂鬱症就醫人數的一半。

107年全國憂鬱症門診人數前10大醫療院所

107年全國憂鬱症門診人數前10大醫療院所。
107年全國憂鬱症門診人數前10大醫療院所。

●「人數」為患者數量,「人次」為患者就醫次數。
●資料來源:中央健保署三代倉儲門診明細檔。
●資料範圍:各年度主診斷曾被診斷為重鬱症(F32、F33)或輕鬱症(F34.1)診斷之門診任一診斷為憂鬱症之案件。
●治療人數係以病患之身分證號及生日歸戶。

憂鬱症就醫不足 增惡化或自殺風險

如何找到「好」的身心科醫師,協助度過憂鬱症病程?台灣俗諺:「先生緣,主人福。」「先生」是指醫師。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張家銘也說,「要看緣分!」意思是應該找一位可以良好溝通的醫師,並信任他。

張家銘強調,大多數接受過精神醫學訓練的精神專科醫師,應該都能勝任憂鬱症的治療,除了藥物,由於憂鬱症患者七成合併外在壓力,患者必須學會處理面對失落、感情問題等,也常需要適時轉介心理師給予心理諮商治療。

同時,患者也須與醫師合作,持續治療。健保統計發現,107年憂鬱症患者一年平均門急診33.6次,其中6.8次因憂鬱症就醫,門診就醫最多次數是一次,總計6萬多人一年只看一次醫師,近4萬人只看二次門診,有三分之一的憂鬱症患者一年憂鬱看診次數在三次以下。張家銘指出,憂鬱症的短期治療與提早中斷治療,容易導致憂鬱治療不完全,憂鬱症狀惡化,甚至增加自殺的風險。

江漢光指出,憂鬱症患者就醫順從度偏低,病識感不高,就他執醫經驗來看,約有九成初診憂鬱症患者不會回診,以為可以靠著意志力戰勝憂鬱。另外,憂鬱症患者一次可以拿一個月的藥物,理應一個月回來一次,但許多人一個月藥量可以吃上兩、三個月,想到才吃,這也是治療效果不佳原因。

張家銘說,隨著社會變動多元,壓力與失落增加,憂鬱症只會越來越多。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投資憂鬱的治療一元,可以回收四元。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也呼籲台灣應該仿效部分歐美國家,固定舉辦憂鬱症的全民覺察與促進運動,才能真正下降憂鬱症的發生與社會經濟負擔。

107年各縣市憂鬱症門診人數前5大醫療院所

107年各縣市憂鬱症門診人數前5大醫療院。
107年各縣市憂鬱症門診人數前5大醫療院。

●資料來源:中央健保署三代倉儲門診明細檔。
●資料範圍:各年度主診斷曾被診斷為重鬱症(F32、F33)或輕鬱症(F34.1)診斷之門診任一診斷為憂鬱症之案件。
●治療人數係以病患之身分證號及生日歸戶。

治憂鬱症藥吃2、3天都沒效?醫師:抗鬱劑需時間生效

記者劉嘉韻、李樹人/報導

藥物在憂鬱症治療占重要角色,患者持續的負面情緒與生理症狀,常需要使用抗憂鬱劑來當第一線的治療。一般來說,服用藥物約2至3周便會逐漸出現療效,三個月可達到治療效果。患者要對醫師及藥品有信心,不宜自行停藥或改藥。

四大類藥物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張家銘說明,抗憂鬱劑分四大類,分別是「三環抗鬱劑(TCA)」、「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SRIs)」、「正腎上腺素與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NRI)」、「其他」類。

根據健保大數據,去年健保全年支出抗憂鬱劑藥費約13.42億元,約占全年憂鬱症患者醫療給付66.2億元的二成。去年憂鬱症使用抗憂鬱劑以SSRIs最多,占38.2%;其次是SNRI,達30.7%;最少是 TCA,僅占百分之1.1%。

107年抗憂鬱劑要費分布。
107年抗憂鬱劑要費分布。

1.三環抗鬱劑(TCA)→副作用多,目前使用量較少。
目前使用占率最低,是最早出現的抗憂鬱劑,因副作用較多,目前使用量較少。書田診所精神科醫師江漢光以「亂槍打鳥」來形容「三環抗鬱劑」,主要作用在多巴胺、血清素、腎上素等受體,效果看似廣泛,但因難以專一,以致於效果差,常見副作用包括,心悸、想睡、噁心、腸胃不適、口乾舌燥、精神不濟、注意力難以集中等。

2.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SRIs)→目前治療憂鬱症第一線用藥。缺點是抑制性欲、血壓可能升高。
江漢光說,SSRIs類藥物是門診最常使用的抗憂鬱症藥物,憂鬱症與血清素、腎上腺分泌不足有關,這類藥物單一作用於血清素,選擇性的抑制血清素再吸收,可說是治療憂鬱症的第一選擇。
不過,SSRIs最大缺點是抑制性欲,許多人無法接受吃了抗憂鬱藥物後,心如止水,一點欲望都沒有,對於男性來說,可能無法滿足另一半的需求。但江漢光強調,如果出現性功能障礙,應該回診時告訴醫師,自己不可貿然停藥。
另外,SSRIs類藥物常見副作用還包括噁心、腹瀉、頭痛、失眠,通常服藥後兩周後會逐漸好轉。此外,SSRIs類藥物也可能造成體重增加、容易激動,血壓變高等狀況。

3.正腎上腺素與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NRIs)→增正腎上腺素受體,可調節情緒。缺點是抑制性欲、血壓可能升高。
正腎上腺素與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NRIs)的用量接近SSRIs ,作用機轉也相似,但增加了正腎上腺素受體,可調節情緒。江漢光說,SNRIs類藥物最大副作用是抑制性欲,其餘常見副作用為噁心、頭暈、失眠、鎮靜、便祕、流汗等。另可能導致高血壓,如果服用高劑量,或是本身就有高血壓,應每天監測血壓。
江漢光說,SSRIs類和SNRIs類治療範圍廣泛,除了用於憂鬱症,還可用來改善成癮、焦慮、強迫症,以及治療衝動控制,相較於其他藥物,副作用較低,不少醫師習慣使用這些藥物。

4.其他類型藥物→機轉不同,副作用不一。
包含其他各種作用機轉不同的抗憂鬱劑,如美妥平、威克倦、美舒鬱、煩多閃等。江漢光以煩多閃為例,藥物作用在褪黑激素受體,可改善睡眠障礙,但抗憂鬱效果就較差。張家銘則指出,煩多閃的優點是副作用較少,讓憂鬱患者的興趣與活力提升,也適合老人憂鬱症與憂鬱症長期治療。其他類藥物因作用機轉不同、受體不同,副作用也不一。

憂鬱症治療 使用抗憂鬱劑狀況

憂鬱症治療 使用抗憂鬱劑狀況。
憂鬱症治療 使用抗憂鬱劑狀況。

延伸閱讀

6萬多人1年只看診1次 憂鬱症就醫不足增加惡化風險|元氣網 治憂鬱症藥吃2、3天都沒效?醫師:抗鬱劑需時間生效|元氣網

藍色病毒一:無所不在 你是否已掉入憂鬱症漩渦?

你有憂鬱症嗎?你身邊的家人或朋友正被憂鬱症所苦嗎?

憂鬱症跟一般的憂鬱情緒是不一樣的,它是一種大腦的疾病,長期下來會造成人的嚴重失能,根據衛福部推估,全台約有200萬人罹患憂鬱症,但真正去就醫的人卻遠不及這數字,就是因為多數人仍不覺得這是一種疾病。連著名的家醫科醫師林青穀都曾兩度罹患憂鬱症,甚至到現在仍然在對抗這個疾病、努力不讓憂鬱症復發。

其實憂鬱症就像感冒一樣,既然鼻子喉嚨會因感冒而失靈,那麼大腦也會因生病失去判斷情緒的能力,所以真正得憂鬱症的人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沮喪、失眠、厭食、甚至想輕生等等,進入一種失能狀態。

世衛組織更預估2030年憂鬱症將超越癌症,成為人類「失能」最大的健康殺手;藍色病毒無所不在,讓我們一起了解它,面對它。

延伸閱讀

憂鬱症無所不在 你是否已掉入漩渦?|元氣網

藍色病毒二:憂鬱症患者的告白:我和我們的藍色病毒

譚艾珍:「你沒有想過早上起來,第一眼看到她(歐陽靖),用菸把臉燙傷...」 

歐陽靖:「跑馬拉松可以幫助紓壓,可以預防憂鬱症,但不是跑馬拉松憂鬱症就會好,你要逼一個憂鬱症患者去跑馬拉松?不是這樣的。」

蕭奕辰:「叫憂鬱症患者『想開點』的人根本就是幫凶,『那就好像叫一個斷腳女孩站起來是一樣的道理』。」

憂鬱症其實是很普遍也很棘手的一種疾病,因為它的治療是一種「長期抗戰」,有些人可能需要幾個月、有些人可能需要半年到一年、還有人是像慢性病一樣,需要長期吃藥。

藝人歐陽靖學生時期曾長達6年罹患重度憂鬱症。回憶起那段日子,她說「每一天都是灰的」,而且不只是病患痛苦、對陪伴的家人朋友來說更是煎熬難受。

蕭奕辰則是另一個例子,他從國中罹患重度憂鬱症至今15年了一直都沒好,他吃藥、看心理醫生、試過各種輔助治療通通無效,對他而言,只能像慢性病一樣學著「與它共存」,他認為那些叫憂鬱症患者「想開點」的人根本就是幫凶,「那就好像叫一個斷腳女孩站起來是一樣的道理」。

憂鬱症的治療之路真的很辛苦,但我們還是期待,憂鬱症會有好的一天。

延伸閱讀

憂鬱症患者的告白:我和我們的藍色病毒|元氣網

藍色病毒三:為什麼是我?輔助療法協助憂鬱者轉念

治療憂鬱症對患者而言,是一條漫漫長路。在尋求醫療協助的同時,該如何減少社會對於憂鬱症的污名化也是一項重大課題。

心理諮商師白詩淵設計一款桌遊《小柔的最後一天》,讓玩家們透過遊戲,感受到憂鬱症患者所處之情境,讓社會大眾能夠更加包容與理解憂鬱症患者的生命狀態。

另外,如何引導患者「轉念」,也是不少專家致力的課題。藝人譚艾珍與歐陽靖學習量子轉念引導技術課程,希望能為「轉念」找出邏輯性引導步驟,藉此來幫助更多憂鬱症患者。

但最重要的是尋求專業醫療協助,由台北榮總率先引進的重覆透顱磁刺激 (rTMS),被認為是難治型憂鬱症患者的希望。

有些人相信憂鬱症可治癒,但有些人認為這是一輩子的奮戰。無論如何,透過專業人員的協助,讓憂鬱症患者走在治療的路上不再孤單。

延伸閱讀

為什麼是我?輔助療法協助憂鬱者轉念|元氣網

藍色病毒四:走出藍色低潮 治療與預防如何對症下藥?

憂鬱症到底多普遍?如果你到校園的輔導室,可能會很驚訝發現從國小一直到大學,需要專業諮商的孩子比例高得嚇人。

但政府目前面對憂鬱症仍是「治療重於預防」,也就是把預算跟人力放在那些已經得憂鬱症、且有輕生念頭的重度患者,專家批評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方式,只是亡羊補牢。

政府每年在心理衛生的防治經費上,平均每人只有22.5塊,連一個飯糰都買不了,專家認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每投注1塊錢在心理衛生方面,回報率是4塊錢,對國家而言,這投資是非常值得的,防範未然,多參考國外作法,才是正確之道。

延伸閱讀

走出藍色低潮 治療與預防如何對症下藥?|元氣網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

從醫學中心到基層診所,治療憂鬱症方針有什麼不同?我們從健保大數據中,選出各層級醫療院所就醫人數較多者,請醫師分析該院所的病患治療狀況。

蔡世仁 台北榮總精神醫學部主任。圖/蔡世仁提供
張家銘 林口長庚醫院復健暨社區精神科主任。圖/張家銘提供
陳易隆 北市聯醫松德院區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圖/北市聯醫提供
陳豐偉 快樂心靈診所院長。圖/記者蔡容喬

延伸閱讀

台北榮總/難治型憂鬱症 可用穿顱磁刺激術|元氣網 林口長庚/三級自殺防治 特別門診照護|元氣網 北市聯醫/除了藥物 還要深入家庭|元氣網 快樂心靈診所/服藥穩定思緒 才能重生復元力|元氣網
心情就像天氣,有時天晴有時雨,對於憂鬱症患者而言,世界可能天天都在下雨。 圖/ingimage

沒有治療的憂鬱症

憂鬱症未就醫的原因與後果

未就醫原因未就醫後果
●不承認自己有憂鬱症●憂鬱症狀嚴重持續
●抗拒就醫●陷入低潮、無助
●不認為就醫對憂鬱有幫助●加重失能
●其他歸因●身體狀況惡化
●不知道哪裡就醫●增加自殺風險
●大腦損傷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張家銘指出,憂鬱症是很複雜的疾病,過去血清素的假說不完全能解釋憂鬱症,SSRIs的效果及限制這幾年也被挑戰,其他各種不同機轉的抗憂鬱劑使用在增加,提供憂鬱症患者更多選擇。

張家銘提到,理想上憂鬱症完整的治療可分三大階段,一開始為急性期,平均約需治療三個月,持續期(治療四至九個月)、維持期(至少一年以上),才能達到症狀緩解、功能恢復、避免復發等目標。

服用抗憂鬱劑若出現輕微噁心、頭暈等副作用,常在服藥一至三天就出現,但對情緒改善的效果有時需一、二周。不少患者會覺得吃藥沒效果,或覺得情緒稍有改善而未順從醫囑服藥,使得治療效果變差或復發。建議仍應持續治療到有反應,若很不舒服應與醫師討論,不要自己停藥。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江漢光指出,許多初診憂鬱焦慮患者只來一次,就再也沒回診。再好的抗憂鬱藥物也須持續服用三個月以上,才能逐漸看到效果。

憂鬱症治療三階段

憂鬱症治療三階段。
憂鬱症治療三階段。

憂鬱症有時像急性病,有時像慢性病。急性病的目標,希望有效改善憂鬱症狀、達到情緒緩解,維持穩定。一般希望有三個月的急性期治療,理想上加上半年的持續期與甚至一年以上的維持期,以避免復發或再發。建議兩次以上的復發就該持續治療,不要隨便停藥中斷。

沒有治療的憂鬱症病程

沒有治療的憂鬱症病程。資料提供/張家銘醫師
沒有治療的憂鬱症病程。資料提供/張家銘醫師

憂鬱症有時就像感冒,看醫師好得比較快:沒看醫師也會慢慢好轉,只是復原過程會影響生活。憂鬱症若沒治療,確實可能有40%會隨時間慢慢改善,但也有40%情緒維持在谷底甚至更差,20%部份改善,無法回到正常。即便是幸運的40%(可能抗壓力強支持系統好)好轉。這也是為何積極就醫很重要,可縮短病程與嚴重性往往也要半年一年才會好轉。這也是為何積極就醫很重要,可縮短病程與嚴重性。

憂鬱症的就醫級趨勢與分布(105~107年)

憂鬱症的就醫級趨勢與分布(105~107年)。
憂鬱症的就醫級趨勢與分布(105~107年)。

105-107年憂鬱症患者就因憂鬱就醫,最多是基層診所,其次是區域醫院,再來是醫學中心,最後是地區醫院。

延伸閱讀

吃兩三天都沒效?抗鬱劑需時間 別輕易停藥|元氣網 憂鬱症成因複雜不易預防 精神科醫師建議培養運動習慣|元氣網 憂鬱症患者僅2成對外求助 醫師傳授「陪伴」的藝術|元氣網
記者/劉嘉韻、李樹人、陳婕翎報導
影音製作/吳文琪、曾玉玲、林志強、許珮珍、高博彥
網頁製作/黃琬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