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品宅
聯合。大哲

大隱於市 繁華中的寧靜致遠

文/袁世珮、攝影/陳立凱、圖/璞園提供

在車水馬龍的通衢大道上、距離商業區一個路口之遙,國父紀念館、松山文創園區和大巨蛋在咫尺之內,「聯合。大哲」卓然立於這人文流域的金三角。

如陶淵明詩說,「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怎麼做到的呢?詩人 說要「心遠地自偏」,找到安定身心的所在,自然車馬聲不入耳。放 到現代,聯合報執行董事項國寧說:「一方面有都市的便利,又可以 回到自己的空間裡沉澱,這就是大隱隱於市,有更高的格局及對人生 的關照。」

在聯合報舊址改建的新建案「聯合。大哲」,就是「大隱隱於市」的一方淨土,以文化為家增添溫潤氣質。

項國寧說,大哲於位繁華信義區,但無車馬喧。記者陳立凱/攝影
「聯合。大哲」外觀沈穩溫潤。圖/璞園提供
「聯合。大哲」基地前身是聯合報系大樓。圖/璞園提供
「聯合。大哲」基地前身是聯合報系大樓。圖/璞園提供

哲:選擇住居的智慧

位於台北市信義區忠孝東路四段561號的「聯合。大哲」,是聯合報系繼「聯合。大於」後的新推案,邀請大元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姚仁喜設計,打造24層純住宅大樓。

案名「大哲」,來自對這個位於黃金區塊建案的自我期許。項國寧 說文解字,「哲」是知識,是從學校、書本、師長學到的學問、在生活中得到的經驗;另一意是「智慧」,指的是選擇和判斷的能力,是在取得知識後,能做出正確、長遠、有格局的判斷。

項國寧衍伸其義:「這是一個選擇的問題,就是你對居住環境做怎麼 樣的一個選擇。」

所謂環境,從理性角度說就是買房鐵律「location,location, location」;若從感性角度,就是五柳先生說的「結廬在人境」的那 個「人境」。

環境的定義眾多,在項國寧看來,文化也是其中一種,意即「在這樣的氛圍裡有些什麼設施,讓人處在比較有知識跟思考的環境裡。」文化還可以指「心境」,因為對一些主題產生興趣,所以有企圖心去進 一步探討,這就是「環境」跟「心境」的互動影響。

所以當中國人重視著「風水」,文化自然是其中一環。項國寧說:「當環境和心境互相影響,處在這樣子的環境裡面,這是不是風水?這 必然是一種廣義的風水。」

文化,正是宜居宜傳承的好風水。

項國寧認為,居住環境的一環是心境。記者陳立凱/攝影
在聯合報系任職40年的項國寧,深知這塊基地的文化意義。 記者陳立凱/攝影
大哲的泳池,一窗之隔是忠孝東路的行道樹梢。記者陳立凱/攝影
在「聯合。大哲」,對著忠孝東路綠樹運動。記者陳立凱/攝影
居住在繁華塵世,「聯合。大哲」許一個寧靜的生活。記者陳立凱/攝影
居住在繁華塵世,「聯合。大哲」許一個寧靜的生活。記者陳立凱/攝影

在這裡的文化事件

「聯合。大哲」和「聯合。大於」一樣,前身是聯合報大樓,這個基地就是一塊文化風水寶地。

項國寧細數,聯合報系在這個忠孝東路與基隆路交叉口地段的39年裡,有許多文化事件在此發生,最主要產品當然是報紙,見證並紀錄時代,還有參與許多文化活動的文化基金會,在「大哲」原址一樓有聯經書店、有藝文空間。

其中,聯經書店是聯經出版社主要一處門市。項國寧說,聯經出版社雖非專門出版大眾暢銷書的出版社,但非常重視文史哲,早在八0年代就出過「中國文化新論」一套13本的系列叢書,顯然不是面對大眾市場的出版品,但在文化論述的意義上有深遠的影響。

聯經出版社也在高行健尚未摘得諾貝爾文學獎桂冠之前,就很有勇氣、有眼光地出版了他的作品,即使高行健的著作並不大眾,是直到獲 諾貝爾獎後才成暢銷書。項國寧說,聯經出版社做了這類的事,也出了許多思想性、文學性的雜誌,這些文化範疇裡的事情,都發生在這裡。

聯合報系、聯經出版社與聯經書店、藝文空間,在此形成雄厚的文化底蘊,「聯合。大哲」周邊還有松山文創園區、國父紀念館的演藝場所,不久的將來,還有多功能的大巨蛋,過個紅綠燈就進入信義商圈 ,有誠品書店及商圈內各種文化場所與活動。

「聯合。大哲」座落於這樣的人文氛圍中,所以項國寧說:「整個環境加總起來,我想台北市大概很難找到這樣的一個地方,如此地位於 中心區、又如此地有密集的文化相關歷史與場所。」

在聯合報系任職40年的項國寧,深知這塊基地的文化意義。記者陳立凱/攝影
項國寧說,大哲於位繁華信義區,但無車馬喧。記者陳立凱/攝影
「聯合。大哲」周邊有眾多文化場域。記者陳立凱/攝影

大隱於市

日本石藝師和泉正敏的實石雕塑在門廳迎賓。記者陳立凱/攝影
日本石藝師和泉正敏的實石雕塑在門廳迎賓。記者陳立凱/攝影

因為家是安定身心之所在,「聯合。大哲」注重「生活的處境」,建築師姚仁喜設計出線條極其簡單卻精緻的精品住宅,建築外觀內斂優雅、前衛而不張揚,所有建材都超過環保標準。

走入建築,設計師陳瑞憲營造出淡泊寧靜、舒緩自在的門廳公設,燈光設計師姚仁恭細織光影,營造出溫柔安靜的氣氛。連室內游泳池,都可見到戶外的樹冠,一牆之隔,是車水馬龍。

項國寧以「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解釋,前者是「雖然處在都市的環境裡,可是心境仍然平靜」,相較於遁入鄉野山林,是格局比較 大的隱士,在積極性就不一樣。

或者說,在現代社會,人們汲營於工作事業,想真正離開城市隱於野,並不實際,反而可以追求大隱於市,在萬象生活圈中享受便利,在最繁華的地段安於己身,享受悠靜的生活。

就像陶淵明寫出「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答案就在「心遠地自偏」,就是心境,就是找到安定身心的地方,然後才能「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項國寧說:「當你要在繁雜喧囂的環境中找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心境的選擇、心境的調適、心境的鍛鍊,很重要。」

曾經是繁忙的文化事業、報社總部,如今周邊高樹成林,婆娑光線被樹影打碎,迤邐在灰石牆面上,四合的綠蔭隔絕了喧囂的外境,進得門廳,就進得清淨的內境,日本石藝創作家和泉正敏的石雕藝術櫃檯,沈穩大氣,這就是「聯合。大哲」營造的家。

項國寧認為,居住環境的一環是心境。記者陳立凱/攝影
在聯合報系任職40年的項國寧,深知這塊基地的文化意義。記者陳立凱/攝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