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 卻成一種喘息

新冠疫情加劇,口罩已是不可缺的生活配備。在罩不離臉的一年多日子裡,顏面損傷的傷友卻默默有了最自在、「我們都一樣」的時光──口罩遮去了臉上疤痕,戴上帽子,行走人生,再也不擔心異樣眼光

這是一段意外得來的平權縫隙,是「非常」時期。摘下口罩之後,顏損傷友仍須面對各樣的「平常」,包括求職路上的刁難。

履歷貼照 是顏損傷友的痛

5月17日是「國際臉部平權日」,目的是喚起世人對顏損傷友遭受歧視的關注與覺醒。各國倡議組織同步推出活動,與社會對話。發起的英國組織「變臉(Changing Faces)」今年擴大在5月17日到21日推出「臉部平權周」,挑戰世人對顏面差異的偏見。

陽光基金會響應「臉部平權日」多年,更在2019年起倡議「履歷不貼照」行動,希望用人單位至少給顏損傷友一個面談的機會。

「給專業一個機會。」最早在台灣提出「履歷不貼照」想法的是9歲時曾烈火灼身的女孩郭采瑀,28歲的她現在一家AI公司擔任產品設計師。

郭采瑀大學主修服裝設計,得過設計獎項,「我化妝技巧很厲害」,她化著淡妝、戴變色片,照片上幾乎看不出疤痕。她猜這是過去應徵潮流服飾店時,能收到面試通知的原因。

和燙傷陰影共存近二十年,郭采瑀勇敢活出自我。
和燙傷陰影共存近二十年,郭采瑀勇敢活出自我。

但是,「面試人員一看到我的臉就愣住了,跟我說這個職缺沒了」,直接打發她。另一次面試,主管肯定她的實力,卻說「這個職缺需要接待客人,你不太適合」,建議她去管倉庫。

「不要讓傷友在準備履歷時感到自卑或困惑。」郭采瑀現在是陽光基金會的「臉部平權大使」,她現身拍影片重現求職歷程,收到的回響卻遠遠不只有傷友:「臉上有痘痘、痘疤,或打扮比較中性的人,求職時也同樣被歧視。」

郭采瑀打抱不平:「我應徵專業工程師,為什麼不是看寫程式的能力厲不厲害,還要擔心因為長相被刷掉?」如果用人唯才,「求職者也會更注重提升專業能力,對整個社會都好。」

連兩次求職碰壁後,郭采瑀再念交大應用藝術研究所提升專業能力,畢業後進入IT產業。她想改寫顏損者的人生劇本,「我們不一定要這麼可憐」。

勞工遇顏面歧視 難申訴

黃立丞永遠記得那一刻:21歲的他正在連鎖餐廳擦拭碗盤、做營業前的準備,來巡店的經理一見他就罵了店長:「你怎麼請這種人?」他說的「這種人」是黃立丞,臉上有大面積血管瘤的人。因為經理的一句話,黃立丞被當場開除。他黯然脫下制服,這天是他到職的第三天。

紅色血管瘤佔據黃立丞的半張臉。這是他無法掩藏、必須一生與之共存的記號,也是「黃立丞」的一部分。他說,常有人訕笑他的臉,「其實也習慣了」。

不過十年前被當眾羞辱、剝奪工作機會,至今仍令他難受。黃立丞記得踏出那家餐廳後,問電話那頭的爸媽:「我明明就很認真,也沒有做錯事情,為什麼要被這樣對待?」

黃立丞說,顏損傷友共同的困擾是雇主一看到履歷上的照片就直接刷掉;直接面對客人的服務業、餐飲業最常以「顧客觀感」作為拒絕的理由。

政大勞工所教授劉梅君表示,雖然《就業服務法》規定,雇主不得因勞工的外貌、五官而歧視,但成功申訴的勞工「非常少」。

劉梅君強調,現代雇主多半知道「什麼不能說」,勞工很難證明自己是因外貌失去機會。她贊成「履歷不貼照」,因為「雇用是最大的門檻,至少要(讓傷友)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透過考試求職,是對傷友最公平的路,黃立丞當了數年高中歷史老師。2015年,為了替傷友撐出友善的就業空間,他才決定辭職,與家人一起創業,從販售黑木耳露的小攤位做起。一年後,攤位轉為門市,順利招募到顏面損傷的工作夥伴。在黃立丞的店裡,顏損傷友都有機會服務客人,至今沒有顧客抱怨。

變革第一步 政府需跟緊

陽光基金會於2019年,環台拜會各縣市,22位縣市首長承諾在市府單位落實「履歷不貼照」。但兩年過去,大部分縣市首長都是「口惠而實不至」,真正拿出行動的只有新北市府、台南市府,主動修改內部規定,應徵約聘僱職員不必在履歷上貼照。

新北市人事處秘書室主任蔡庭嘉認為,「履歷表附照片已是社會根深柢固的習慣」,剛開始推動時,市府內部不免有疑慮,但最後達成共識,「找到優秀且適合的人。」選才不是選美。

台南市政府勞工局就業促進科科長沈淑敏表示,推行「不貼照」兩年,面試更有效率,目前也有顏損傷友在市府內工作。「履歷不貼照」也列入台南企業「五心職場」評比指標,鼓勵民間響應「臉部平權」。

行政院身障者權益小組也在去年八月決議,要求勞動部協助宣導臉部平權,銓敘部須修改公務人員履歷表,不再貼照片。

陽光基金會指出,各公務機關習慣套用銓敘部的公務員履歷表,所以這項變革是重要的一步,傷友都在等待。

目前勞動部「台灣就業通」網站,大頭照已不是必要項目,並由各地就業輔導中心道德勸說民間雇主。銓敘部近日給的答覆是:待「完成考試院數位轉型,整合中央人力管理系統」之後,便會修正公務員履歷表,至今沒有明確時間表。

全台22縣市首長,皆在2019年簽下推動臉部平權承諾書。
「臉部平權」運動承諾書內容。

那你敢不貼照嗎?

「你有種嗎,履歷不貼照片?」斜槓人生教練洪雪珍曾如此提問,因為她深知台灣企業太習慣「看照片」取人;人力銀行還有程式自動剔除未附照片的履歷,沒照就沒機會。

洪雪珍曾是人力銀行副總,她旅居外國的同學對台灣履歷上制式要求貼照片非常驚訝。同學對她說:「這是歧視耶」,不僅照片,連種族、年齡都不能要求列出,以免有歧視之嫌。

洪雪珍指出,「未貼照片的履歷常常直接刷掉,學經歷或自傳寫再好都是枉然」。台灣社會以為履歷貼照片是天經地義,其實這並非放諸四海皆準,有些國家貼了照,才是犯了歧視大忌;但有些國家若履歷不貼照,就視為資料不完整。

美國有求職網站表列,美國、英國、加拿大、紐澳等英語系國家,明確要求履歷不能貼照片,因為「增加歧視及不自覺偏見的可能性」。

洪雪珍贊成履歷不貼照,但要政府帶頭。「只要政府法令修改,企業就必須遵守;人力銀行跟著企業需求走」,所以改變的源頭就在政府。

不是附上照片就叫禮貌

人力顧問克莉斯汀‧摩根在部落格中寫著,「履歷貼不貼照」視文化而定,有些國家會期待履歷附照,「例如部分歐陸國家及亞洲」。摩根指出,在美加等國,除了外貌之外,種族、年齡、身高體重,這些資料也都是禁忌;人力部門會以電腦軟體將電子履歷上的照片移除,好讓主管無偏見地以專業選才。

資料來源:Kickresume、Bayt.com
資料來源:Kickresume、Bayt.com

摩根建議,如果可以不貼照,還是別貼。理由是:現代的人力主管除了看履歷外,也都會上「Google」,本尊長相在網路上無所遁形,貼不貼都沒差;再者,主管平均「花六秒鐘看一份履歷」,所以「你要讓這六秒是看你的長相(不論多麼驚為天人),或是你對準這份工作的專業與勝任程度」?

至於在台灣,台南安南醫院採取求職「不貼照」行之有年。人事室管理師鍾怡華透露,在醫院尚未修改履歷表前,有求職者因為照片太舊或遺失而未貼照,「我們認為這不重要」。倘若對方的經歷符合醫院需求,院方仍會邀請面試。幾次之後,院方發現照片並非必要,決定直接刪除欄位,避免求職者困擾。

「不是附上照片就叫禮貌。」鍾怡華說,醫療業講究專業技能,重視職員的耐心與溫柔,這些特質由照片看不出來;若面試者以刻板印象識人,反倒容易錯失人才。她也建議求職者:「在履歷中呈現專業度,才是重視這份工作的表現」。

我們沒有不一樣

曾有人對血管瘤傷友黃立丞的媽媽說:「這是父母沒做好事的報應。」他還見過一位傷友的母親哭著向先生道歉:「對不起,我把女兒生成這樣。」

那時同在醫院候診的他聽了掉淚:「他們的女兒跟我一樣,我想到我的父母,但他們沒有做錯什麼。」他在心底許願,未來要為傷友多做點什麼。

黃立丞說,多數傷友被迫放棄面對人群的工作,「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做技術面的工作,很多傷友其實喜歡接觸人群,而且有銷售、社交才華。」門市聘過全身百分之七十燒燙傷的傷友,也聘過血管瘤傷友。但黃立丞不諱言,亮麗的外表有助於業績,「傷友在銷售上會遇到更多阻礙,需要更大的熱忱與努力才有機會成交。」

父母無微不至的愛,造就了現在的黃立丞。
父母無微不至的愛,造就了現在的黃立丞。

推動「臉部平權」理念是黃立丞的理想,更是日常。在這當中他也不斷修正對自己的看法,在過去的求職面試中,「他們問我的臉怎麼了,多於了解我的能力,我對工作的想法。」彷彿血管瘤「代表」了黃立丞這個人;血管瘤也讓他在求學、就業與感情的路上受到不少傷害。

然而當整形外科醫師向他提出一項徹底清除血管瘤,需動刀五十次且所費不貲的療程時,他拒絕了;即使父母說「你想做的話,我們抵押房子,借錢也會讓你做。」

黃立丞望著鏡中的自己,「沒有血管瘤的是我?或者,有血管瘤的才是我?」

血管瘤帶給他傷害,同時形塑了他的人格特質。店裡主打的零顆粒黑木耳露,便是他在血管瘤切除手術後,因嘴巴腫脹潰爛沒辦法咀嚼,媽媽為他熬煮的營養品。他心裡明白:臉上有血管瘤,才是完整的黃立丞。

因此他決定重新定義臉上的血管瘤是「卓越的標誌」。黃立丞與陽光基金會一起到校園推廣「臉部平權」時,他告訴學生:「狗有黃有黑,有大麥町,牛有黃牛黑牛乳牛;我們沒有不一樣。」

他說,只要社會不將他們視為異類,只要有平等的機會,顏損者當然也可以在各個領域發光。

黃立丞說,與妻子和女兒的邂逅,是他永遠的寶物。
店面位於台北市鬧區,黃立丞和店員們總勇於迎接顧客。
黃立丞希望讓「臉部平權」成為現實,積極與陽光基金會前往校園開講。

延伸閱讀:

【善待每張臉】臉部平權 履歷選才何需照片?

【善待每張臉】求職看照片 「這是歧視耶」

【善待每張臉】 黃立丞「有血管瘤,我才完整」

採訪/周妤靜、許詩愷、梁玉芳
統籌製作/許詩愷
影像/曾原信、陳正興、黃建亮、陳靖宜、聯合報系資料庫、陽光基金會提供、黃立丞提供
製作單位/聯合報系願景工程
監製/羅國俊、何振忠、梁玉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