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風格 陳瑞憲的一眼萬年

京都風格 陳瑞憲的一眼萬年

採訪/錢欽青、袁世珮  文/袁世珮  圖/陳瑞憲提供

對一座城市的一眼萬年,往往是因為那城市接近心靈故鄉。對建築師陳瑞憲來說,京都就是這樣一個所在。

「第一次去京都就愛上。」自近40年前首度造訪後,陳瑞憲說:「我覺得我還沒有看完京都,不知道有沒有看了10分之一。」童年印象、空間建築、櫻花與楓葉、庶民美食、街邊小店、茶道美學、氛圍,是他對京都念念不捨的七大理由。

童年印象 從京都隱然浮現

「京都和我小時候的經驗有關係。」或許是天賦的敏銳,陳瑞憲最先想到的還是建築。童年在台北的家不是日式房子,好奇鄰居或同學家的日式屋舍:「那對我來說是非常神秘的空間,可以開又可以關,有各式各樣的變化,好有趣。」

陳瑞憲後來去東京唸書三年,再到大阪跟安藤忠雄做事,有空就往只有半小時電車車程外的京都跑。

「第一次看到京都,我對於中國文明的鄉愁全部清楚地浮現在眼前。」他說,原以為京都跟唐朝比較接近,後來才知道其實跟宋朝更有關係,「老的東方文明真真切切這樣呈現在面前,那種震撼力永遠無法忘掉。」

京都的美,帶有古韻。 圖/陳瑞憲提供
京都的美,帶有古韻。 圖/陳瑞憲提供

複雜空間 玩賞不盡

陳瑞憲說:「我從小對建築很有興趣,我整個人一下子就進到京都裡面去。先是空間。一進去就沒完沒了。」木造老房子,屋頂那麼大、結構那麼複雜又美,讓讀建築的他一頭栽進去。

京都的空間安排有學問。 圖/陳瑞憲提供
京都的空間安排有學問。 圖/陳瑞憲提供

陳瑞憲說明,京都受到長安城的影響,因此在如今的京都還可以看出南北軸線,哪邊是朱雀、玄武,有宮殿屋宇、有民生賞玩的地方,也有宗教性的建築,光寺廟就有3,000多間。

他指出,今人所見京都,自然是已有所改變,留下的大概是以前架構的20分之一,但還是有很多很有趣的建築,例如老的宗教性建築,就有日本本土的神社、佛教的寺廟,這兩者占大宗,就已經看不完了。

他還很欣賞那種半戶外的空間,有頂蓋、沒有邊,從一棟建築移到另外一棟建築時,下雨、下雪都不怕,高高低低都有留頂蓋的廊道,建築是深度跟地景結合的。陳瑞憲說,在中國,大概只在蘇州園林看得到了,「這樣的建築美學在中國漸漸式微了,卻傳到京都被留下,這是非常非常吸引我的地方。」

人人都說京都美,但在陳瑞憲看來,「京都的每一個東西都是人工,極盡雕琢被想像和設計過的東西。」

他舉例,觀光客鮮至的蓮華寺是個小小的老寺廟,造訪時正好是夏末,光線極美,「太陽穿過已很繁盛的楓葉,有影子、但還是有一些光透出來,在這樣的環境裡,我覺得自己是被綠的光影包圍著的。」朋友拉著他走過僧人背後,打開一道門,裡面是一個榻榻米大的茶室,付點錢就可以喝茶,而茶室外有一條溪,對面是一座山丘。整個畫面非常美,看來沒什麼人工雕琢,不像銀閣寺裡的「枯山水」,但他說:「可是我相信是人為的,即便是那麼自然的東西,我相信都是經過精確的計算。」

陳瑞憲分析:「在京都,人跟自然之間,不管是接納、控制,我覺得他們就是一個『預備好』的狀態。」

蓮華寺的一草一木,帶有無盡意。 圖/陳瑞憲提供
蓮華寺的一草一木,帶有無盡意。 圖/陳瑞憲提供

楓葉櫻花 時光之鑰

「我第一次到日本看櫻花,啊,原來櫻花是這樣子。」陳瑞憲這才發現日本櫻花和台灣櫻花不一樣,原因當然出在氣候。

後來,櫻花對他有了另外一層意義。在母親離世前四個月,陳瑞憲帶著媽媽到京都賞櫻,老人家力乏,坐在樹下休息,「我遠遠看著她,像看到一個18歲的少女,坐在800年的櫻花樹下。這樣的櫻花對我是完全是一種Communication,我把媽媽帶到櫻花樹下找到她的一個夢,圓那個夢。」

小店風情 安穩妥當

京都的老師傅專注工作。 圖/陳瑞憲提供
京都的老師傅專注工作。 圖/陳瑞憲提供

陳瑞憲喜歡京都小小的咖啡店,「氛圍和香氣,是整體的經驗」。例如,進去就是一個乾淨的吧台,也許只能坐四個人,穿著和服的咖啡師父就在後面沖咖啡,而店面全是原木的,他說:「京都很多這樣的空間,我也不知道他們怎麼活得下來。一輩子就做這麼一件事情,安安靜靜地。」

或者像他的私房天婦羅店,只賣蝦子和蔬菜,已傳到三代了,就在京都最熱鬧的地段,店也是那種30年、50年沒裝潢的簡單小店,大概只有當地人才會進去,但就是好吃。

這樣的庶民小吃最合陳瑞憲的味蕾。 圖/陳瑞憲提供
這樣的庶民小吃最合陳瑞憲的味蕾。 圖/陳瑞憲提供

醉翁之意 不在茶道

陳瑞憲喜歡京都的茶道,「茶道對我來說,是進入、了解日本美學的一個途徑。因為日本美學是源自於茶道所發生的這些事。」

他說明,在茶室要泡茶之前,後方會掛一幅畫,那幅畫就是此次茶會的主題,「我是因為想要接觸日本美術,所以先進入茶的世界,可以看到茶碗、道具,這是一個目的,我對喝那個茶沒有那麼大的興趣。」

宗教氣氛

8月15日的盂蘭盆節,也是陳瑞憲覺得特別的經驗,整個嵐山變成一個大道場,數百和尚就在桂川邊各自架起小神壇。民眾寫下想超渡的親友名字,交給僧侶幫忙超渡。而河面蕩著一片水燈。

同樣也是氛圍懾人,那是在和歌山縣的世界遺產高野山,給了陳瑞憲在日本最震懾的經驗。

高野山,日本遣唐使空海自長安帶回唐密後的道場,是日本的一代大師,因此許多名人希望藏在空海的墓旁邊,形成高野山一大片的墓地,有些甚至有6、700年歷史。

陳瑞憲記得,快下山時,氣氛變得靜謐,「跟在點燈僧人後面,墓地裡許多小廟,僧人要逐一把燭火點亮,你真的覺得像掉進了黑澤明的電影裡。」

訪京都注意事項

陳瑞憲著迷於京都的空間。 圖/陳瑞憲提供
陳瑞憲著迷於京都的空間。 圖/陳瑞憲提供

陳瑞憲也承認,自己會一點日文,比較容易進入他們的世界裡面,否則,即便日本人也很難被京都人完全接納,「京都人是非常特別的,自認是貴族、住在千年的古都,他們有理由驕傲,他們是被眷顧的,所以還是繼續過他們的貴族生活。」

陳瑞憲說,到京都,每個人都客客氣氣,那背後可能就是冷漠和距離。因此陳瑞憲說,不意外一旦外國人破壞了規矩,京都人會很生氣。

儘管京都已滿街台灣遊客,陳瑞憲認為,完全沒有「京都達人」這回事,「沒有人可以『達』,因為京都太深了。我每次去每次都會發現新的東西。」

他享受京都,卻懂得保持一點距離,「當然,京都這些年的確比較觀光化,但我會去找我自己的京都。」所以陳瑞憲不公開自己的私房美食與秘境,「如果你真的對京都有興趣,應該自己花時間去發掘。」

陳瑞憲臉書粉絲團

延伸閱讀風格專刊第三期封面故事「遊台北東區 品嘗東西美食」

採訪/錢欽青、袁世珮  文/袁世珮  圖/陳瑞憲提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