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爭奪戰開跑

台灣起步早為何還落後?

全球新冠肺炎確診數持續攀升,研發新冠疫苗成為各國首要任務。在2020年倒數一個月,英國美國相繼核准輝瑞疫苗緊急授權,為這場防疫路程劃下重大里程碑,也讓台灣人愈來愈關心何時才能接種疫苗。究竟全球有哪些疫苗最有潛力?它們的保護力、售價及優缺點是如何?台灣何時才能打疫苗?哪些人又不適合打?《聯合新聞網》帶讀者一一揭密。

Made with Flourish

施打開跑!
全球疫苗比一比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疫苗被視為終結疫情、恢復正常生活的唯一解方。根據WHO資料顯示,目前約有260種新冠疫苗進入臨床或臨床前試驗階段,其中歐美與中國大陸所研發的疫苗領先全球,目前已經獲得政府機關批准,並開始為民眾施打。

Made with Flourish

研發一款疫苗需要多久時間?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司徒惠康指出,無論是新藥或疫苗,從開始研發到上市推廣「通常要花上7至10年」,但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籠罩下,各國為了讓民眾盡快接種,也會適度放寬要求。本來整個研發程序走完需要10年,如今只要10個月就可以上市。

新冠疫苗研發4大類型
各有優缺點

各國加快腳步研發新冠疫苗,新技術堪稱百花齊放,大致可以分為核酸疫苗、滅活疫苗、重組病毒疫苗以及基因重組蛋白疫苗等4大類型,它們各有優劣之處。

新冠疫苗廠牌比一比
保護力、劑量一次看

目前國際有4家疫苗廠商的表現突出,無論在研發技術或臨床試驗上,都遠遠領先其他對手。分別是輝瑞藥廠的「BNT162b2」疫苗、莫德納製藥公司的「mRNA-1273」疫苗、牛津大學的「AZD1222」疫苗以及俄羅斯的「Sputnik V」(史普尼克V)疫苗。它們共通點是都需要打兩劑疫苗,第一劑主要提供早期保護,第二劑則是加強保護,前後兩劑時間需要相隔約2至3星期。

另外,在疫苗保存上,輝瑞疫苗和莫德納疫苗雖然在攝氏2至8度可以保存5或30天,但輝瑞疫苗在攝氏零下70度冷凍更佳。

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表示,只知道歐美研發的疫苗能減少有症狀病例,但它們能否阻止病毒傳染、免疫力可維持多久及對高風險族群的保護效果,還需要更多資訊才能評估。

在中國大陸,至少有3家疫苗廠牌進入三期臨床,並已經開始施打,分別是國藥集團的「BBIBP-CorV」疫苗、科興生物的「CoronaVac」疫苗及康希諾生物的「Ad5-nCoV」疫苗。其中,國藥和科興生物採用的是「滅活疫苗」,這類疫苗優勢在於,用死去病毒製成疫苗注入體內,也能讓免疫系統產生抗體,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副教授羅大海認為,目前中國大陸尚未公布三期臨床結果,很難評論疫苗是否有效。

從以上兩個表格可以得知,中國國藥疫苗的定價最貴,兩劑售價60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2601元),最便宜的是牛津疫苗,兩劑價格約6至8美元(約新台幣171至228元 ),與國藥疫苗差了近11倍。

Made with Flourish

全球搶疫苗
台灣加入競賽行列

目前有60個國家開打新冠疫苗,已經用掉超過1.7億劑,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團隊表示,各國平均每周就打掉4200萬劑,數量超過台灣的人口。不過五大洲施打率不均,非洲、亞洲、南美洲敬陪末座。

從「Our World in Data」網站公布的各國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3月11日統計資料,至少接種過一劑的人數,以美國6109萬人、英國2259萬人分別位居全球一、二名。

施打人數前三名:美國、英國、巴西

Made with Flourish

至於施打率,若以至少接種過一劑疫苗的人口比例來看,排名依次為以色列58.2%、英國33.3%、智利22.1%、巴林18.3%、美國18.3%。以色列雖然在接種比例、接種總數上都名列前茅,但確診曲線並沒有穩定下降,智利確診曲線毫無動靜、巴林甚至新增確診仍在持續上升。

施打率前三名:以色列、英國、巴林

Made with Flourish

全球疫苗廠牌使用最多前三名:輝瑞、牛津、莫德納

Made with Flourish

初期新冠疫苗產量少
富國狂囤貨

疫苗上市初期產量有限,美國、日本、英國等國家早已預購20億劑新冠疫苗,美國製藥公司莫德納更宣布,2021年第一季大多數的疫苗將供應給美國,其他國家再去分「剩下的」。

人民疫苗聯盟(People's Vaccine Alliance)對此批評,「富有國家根本在囤積新冠疫苗」,如果將所有候選疫苗都獲核准,富國訂購的疫苗足夠讓該國每人接種三次,加拿大訂購的疫苗更多,足夠讓每人接種5次。

當富國開始打疫苗時,各界也開始關注台灣何時才能取得疫苗。圖/美聯社
當富國開始打疫苗時,各界也開始關注台灣何時才能取得疫苗。圖/美聯社

後期變種病毒來勢洶洶
考驗疫苗保護力

就在人們開始施打疫苗,出現一絲疫情曙光之際,各地2020年12月底陸續出現英國(B.1.1.7)、南非(B.1.351)等新冠病毒變異種,也讓人們開始擔心,新病毒株是否會影響現有疫苗的保護力?對此,英國公共衛生部專家蘇珊‧霍普金斯表示,「英國變種病毒和南非變種病毒相當不同,它們有不同的突變」,她強調,兩種病毒皆更具傳染力,但新冠疫苗仍對它們有用,有信心可以控制變種病毒的傳播。

而藥廠阿斯特捷利康表示,在小規模的第一和第二階段試驗中,初步數據顯示,AZ疫苗對源自南非的變種病毒引起的輕症只有有限的防護效力,但不確定對重症和住院患者的防護力,因為感染南非變種病毒者,主要為年輕的成年人。

Covax平台取得疫苗?
台灣恐只拿剩下的

當各國都以自己人民為優先,台灣作為防疫優等生,疫苗布局面臨什麼困境,又該如何突破重圍?

在2020年9月,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下的「新冠肺炎疫苗全球取得計劃」(Covid-19 Vaccines Global Access,Covax)。此計劃是希望讓疫苗分配公平,並幫助經濟弱勢國家,目標在2021年底前取得至少20億劑疫苗給簽署協議的國家。

但疫情當頭燒,各國普遍有超買疫苗的情形,此計畫是否能如期執行,還是未知數。我國前疾管署長蘇益仁就直言,歐美日本等強國用剩的疫苗才會給Covax,並痛批「遊戲規則都是指揮中心談,等真的拿到疫苗再說吧」,但指揮中心強調,會把握住所有的選擇機會,「不論哪支疫苗先上市,我們都可以做出選擇」。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專家諮詢小組成員黃高彬則坦言,台灣疫苗採購能否達標,要看各國搶購程度,搶得到什麼疫苗很難說。但他對國產疫苗比較樂觀,估計若順利做完第二期臨床,最快2021年中有機會開打。

台灣疫苗產業起步晚
政府要加把勁

在爭取國外疫苗愈來愈困難的情況下,自主研發疫苗的能力顯得重要,但台灣疫苗產業起步晚,遇到許多瓶頸。國衛院董事長林奏延表示「在這場全球新冠疫苗研發競賽中,政府應該扮演更積極的角色」,並呼籲政府將目光放遠,視疫苗產業為「國安產業」,以跨部會方式來推動及扶植本土疫苗產業。

國衛院院長梁賡義也感嘆,疫情、疫苗發展太快,已經無法用傳統思維應對。他建議政府成立國家人用疫苗策略委員會,落實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公共私營合作制),讓產官學界通力合作,加速疫苗開發,並讓疫苗可以CDMO(委託開發製造),因為國內有些廠商沒有成立自己的研發部門,而是以生產別機構所研發或設計出的產品為主,他們也是量產疫苗的一支生力軍。

各國啟用緊急授權
台灣也要跟進?

為了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歐美、中國大陸紛紛動用緊急使用授權(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 EUA)制度,將所有流程盡可能「跳過、簡化、平行」執行。只要先把一些臨床檢測資料準備齊全,免除製造廠GMP申請,並簡化流程,本來從申請到上市需要長達220天,可以縮短到30天以內。

台灣能否啟動緊急使用權,讓本土疫苗廠可以同時進行研發和製造?高端疫苗總經理陳燦堅坦承「是巨大挑戰」,如果台灣要加速疫苗研發,除了要克服技術門檻,還要加速人體臨床試驗,更要有「彈性法規」配合。國衛院研究員周彥宏無奈地說道,「台灣研發速度真的不輸給國際」,只不過他國取得緊急使用授權,可以省下半年時間,才會使得外界有「台灣研發疫苗很慢」的觀感。至於台灣能否加快批准緊急使用授權,專家看法不一。

最沉默的研發黑馬!
台灣新冠疫苗新布局

面對疫情,台灣生技醫療產業早早組成「新冠疫苗國家隊」,包括中研院、國衛院、國光生醫、高端疫苗等廠商,他們第一時間投入研發疫苗的行列,研發技術也不同。

其中國光、高端及聯亞研發的新冠疫苗已經完成一期臨床試驗,即將進入二期臨床試驗,預計2020年底開始。由於台灣防疫措施嚴謹,確診率低,如果要完全在台灣投入第二期臨床,很難看到疫苗效果。因此本土疫苗廠陸續有和海外國家洽談,合作進行二期試驗,也有廠商打算將三期試驗延伸到南亞國家

台灣訂緊急授權條件
二期臨床過關即可量產

指揮中心11月中招募2萬名疫苗臨床試驗自願者,申請情況踴躍。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指揮中心11月中招募2萬名疫苗臨床試驗自願者,申請情況踴躍。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衛福部食藥署在10月中旬訂出緊急授權條件,在未來,候選疫苗只要通過二期臨床試驗、受試者達3000人,且追蹤1個月確保有效性及安全性,將可取得緊急使用授權,屆時每支候選疫苗可生產100萬劑,並視疫情情況優先提供給國內高風險族群使用。

不過有科學家對疫苗做到二期臨床就緊急授權感到擔憂,據BBC報導,病毒學家賈米爾(Shahid Jameel)表示,通過二期有限試驗的疫苗,頂多能證明疫苗的安全性,但如果沒有經過三期臨床試驗,不知道該疫苗有多大的效力,「後來發現有效率只有50%,會如何?這對接種的人來說公平嗎?」。

對此,食藥署表示,如果國產疫苗二期臨床進展順利,屆時會看疫情發展,「有必要」就會批准緊急授權上市,否則就會照臨床試驗的SOP,要求國內廠商走完三期臨床試驗再上市。

三管齊下存疫苗
政策方向轉為「國際預購」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我國疫苗策略已經從「緊急授權製造」轉向「向國際預購」。由於各國緊急授權製造所要求的量非常大,台灣雖然可以消化訂單,但如果未來要出售或贈送,還會剩很多,容易把台灣疫苗生產的量能占滿,因此疫苗政策趨向國際預購或透過Covax平台爭取,以及扶植本土疫苗廠。

買到哪家新冠疫苗?
盤點我國「疫苗口袋名單」

至於台灣何時才能打到新冠肺炎疫苗?陳時中說道,原本預計是2021年中施打,時程可能會提前到3至6月間開始接種第一劑,但第二劑應無法在年中前打完,得看疫苗發展而定。(延伸閱讀:‧ 整理包/AZ疫苗到貨了!看三大新冠疫苗防護力與副作用

幾經波折後,國內首批11.7萬劑牛津AZ疫苗在2021年3月3日運抵台灣,由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進行檢驗封緘,截至3月10日已通過6項檢驗,僅剩無菌試驗合格就能放行,外界期盼兩周內完成檢驗,希望能在3月17日開打,提供全台211家新冠肺炎責任醫療院所高風險醫事人員優先接種,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當然有機會。」

何時開始打疫苗?
2021年接種計劃一覽

根據指揮中心「新冠疫苗接種計畫」,目前規畫三階段,預計今年6月起六十五歲以上長者接種,9月全面開放給所有適用對象施打。

我OK你先打!
接種疫苗的挑戰

台灣確定買到新冠疫苗,但怎麼打及怎麼取得還需進一步討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灣確定買到新冠疫苗,但怎麼打及怎麼取得還需進一步討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由於全世界疫苗供應量有限,國內的公費疫苗恐怕不足,指揮中心目前研擬五大族群優先接種。

其中,國內長照機構人員不少是社福類外籍移工,陳時中表示,未來我國新冠肺炎疫苗開打後,在長照體系中第一線照顧者,不論國籍都是我國新冠疫苗接種對象,換句話說,外籍移工也是我國新冠肺炎疫苗公費對象。

第六順位以後依序是64歲以上長者(估348.5萬人)、19到64歲具重症高風險相關疾病者(384萬人)、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者(3.5萬人)、50到64歲成年人(530萬人)。相較於年輕人與老年人,兒童案例都是輕症且人數較少,因此優先接種族群不包括兒童,未來會視情況隨時評估。不過也有5種人不建議打新冠疫苗,因為他們不在臨床試驗的收案對象,無法預知會有何反應,因此不建議接種。

頭痛、發燒、疲勞
接種新冠疫苗副作用

參加臨床試驗的一名受試者爆料,接種疫苗後的副作用像嚴重宿醉,也有受試者認為副作用像打流感疫苗一樣,且打完第二劑後狀況更嚴重。究竟施打新冠疫苗的副作用有哪些?

另外,輝瑞疫苗在臨床實驗中,曾有4名受試者接種疫苗後出現名稱為「貝爾氏麻痺」(Bell's palsy)的暫時性顏面神經麻痺; 美國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報告中指出,雖然無法確認顏面神經麻痺是因為疫苗引起,但醫師應該對疫苗的可能副作用提高警覺,輝瑞也應持續追蹤有多少志願者發生相同狀況。

疫苗安全嗎?
不良事件考驗民眾信心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表示,未來台灣開始接種新冠疫苗時,勢必會出現不良事件,「如何安撫民心是政府的一大考驗」。李秉穎解釋,不良事件是指打完疫苗發生的狀況,有時序關係卻不一定有因果關係,只能算是「不良事件」,要有因果關係才能判斷是否為「不良反應」或「副作用」,如果民眾都將「不良事件」通通視為「不良反應」,心理一定會對疫苗安全有疑慮,進而影響接種意願。

由於英國批准施打輝瑞疫苗後,一度傳出2人有過敏反應,英國當局建議,有嚴重過敏史的人不要施打。對此,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認為,6月會有較多各國施打後的經驗資料可供我國參考,到時再評估那些類型的人可能不適合施打。

陳時中曾說明不良事件不等於副作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陳時中曾說明不良事件不等於副作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疫苗接種不同族群
保護力也不同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感染科權威黃立民提出另一個隱憂,他表示疫苗接種在不同人群上,可以維持保護效果的時間也不同,例如有些疫苗只對長者有長期作用,因此未來疫苗政策要考慮到這問題,看是要所有族群統一間隔一段時間接種一次,或分族群幾年打一次。

此外,黃立民表示,目前臨床試驗速度最快的RNA疫苗也是隱憂,因為RNA是生命的起源,除了可以形成人體保護力,也掌管非常多基因表現。而快速製造、又強迫大量人群接種的RNA疫苗,會造成人體產生什麼改變,還是未知數,「這是做一個大膽實驗,只有時間能告訴我們答案」。

如果新冠疫苗開打
有望自費接種

莊人祥表示,未來會就國際狀況、疫苗安全及有效性提供高風險族群公費接種,也可能開放自費接種。蘇益仁則呼籲,政府要避免出現有錢人先打,健康不平等的狀況,新冠疫苗不論自費或公費,都應該由政府規畫接種政策及對象。

關於疫苗5大迷思
打完還會確診嗎?

隨著新冠疫苗陸續在各國開打,網路上流傳很多迷思引發許多人恐慌,以下咨詢專家意見為你釋疑!

【投票 】

疫苗不是仙丹!
無法終結疫情

世衛曾警告,疫苗問世後不代表就能終結疫情。圖/路透社資料照
世衛曾警告,疫苗問世後不代表就能終結疫情。圖/路透社資料照

公衛學者林庭瑀根據2020年發表於《科學》期刊的推估研究指出,在沒有疫苗的情況下,如果康復者再次感染的機會是50%,未來5年內仍會發生兩次大流行;如果康復者再次感染的機會為100%,那未來五年內還有五次大流行,而且每次大流行隨著二度感染的嚴重度不同,將造成不同程度的衝擊。

林庭瑀表示,樂觀來說,如果自然免疫及疫苗免疫持續時間長,第二次感染的嚴重性較低,那麼5年後全世界將有一半人口感染過,而且具有免疫力。然而,如果感染率高、疫苗免疫力持續時間短,就要更大規模的接種疫苗,才能控制流行。

世界衛生組織也曾公開表示,「疫苗不等於零疫情」,儘管疫苗是全球對抗疫情的「重要工具」,但單靠疫苗無法讓疫情消失。全球領袖與民眾必須學會控制病毒,並永久調整日常生活,才能有效控制疫情。

延伸閱讀

新冠肺炎最終章何時登場 365天疫情數據解析
新冠肺炎最終章何時登場 365天疫情數據解析
查看全文
【QA測驗】2020疫情肆虐 你的生活變什麼樣?
【QA測驗】2020疫情肆虐 你的生活變什麼樣?
查看全文
全球航空業到底有多慘?
全球航空業到底有多慘?
查看全文
專題製作/聯合新聞網編輯李詩敏、李振興
日期/2020.12.2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