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生成大遲到
一遇到台灣就轉彎

史上罕見異象、歷年慘重災情一次解密


台灣每到7、8月,颱風就是一個接一個侵襲,但2020年與往年相比,颱風生成總數明顯偏少,即使有颱風,也很巧妙地迴避台灣,讓台灣免於災害之苦。究竟每年颱風生成數有多少?侵襲台灣的頻率有多高?台灣上空真的有「金鐘罩護體」躲颱風嗎?台灣曾有哪些重大的颱風災害?《聯合新聞網》帶讀者一一解密。

- 歷年颱風統計-

台灣往年遇到的颱風大多是從西北太平洋來的,根據氣象局2010年至2019年氣候年報顯示,西北太平洋海域全年颱風生成數最多的一年為2013年,當年有31個颱風生成;最少為2010年,有14個颱風生成(下表一)。從生成月份來看,颱風主要生成季節於7月至10月(下表二),以2019年舉例,全年颱風總數為29個,8月、9月至11月生成數較多。

雖然2020年氣候年報尚未出爐,但氣候異常使人提早警覺,截至11月9日西北太平洋有21個颱風生成(下表一)。另外,2020年7月份西北太平洋零颱風生成,打破台灣46年來的紀錄,氣象局表示,7月為颱風生成高峰期,每年平均要有3.6個颱風生成,但2020年一個都沒有,甚至連熱帶性低氣壓也屈指可數,氣象局解釋,2020年副熱帶高壓比較強,加上位置落在緯度較低的地方,佔據颱風會生成的位置,才會導致形成颱風的機率不高。

近10年北太平洋西部海域每年每月颱風生成數
Infogram

氣象局表示,每年約有3至4個颱風侵襲台灣。所謂侵台颱風的定義為該颱風中心登陸台灣,或颱風中心雖然沒有登陸,但導致台灣陸上有災情發生。回顧2010年至2020年侵台颱風的數量,最多的1年為2013年,有5個颱風侵台;最少的為2011、2018年,皆有1個颱風侵台;至於2020年,氣象局預估侵台的颱風個數正常為3至5個,但天氣變數難料,根據「有發警報颱風列表」顯示,2020年截至第21號颱風艾陶都沒有登陸台灣的紀錄,其中僅有10月底生成的颱風閃電,是台灣2020年第1個發陸上警報的颱風。

近10年北大西洋西部海域侵臺颱風數增長情形
Infogram

- 2020年颱風異象-

● 颱風生成爆發期延遲

誠如上文提到,7月份創下46年來零颱風生成紀錄,但8月份情況截然不同,截至11月9日共有21個颱風在西北太平洋生成,其中4個就在8月初接連生成(下表四),也代表2020年颱風季晚了一個月才來。

究竟8月份是否為颱風生成爆發期?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兼任副教授吳德榮解釋,從8月1日至9日,西北太平洋已有3個颱風生成,其頻率遠高於氣候平均值,代表颱風爆發期已經來了。另外,天氣風險公司總監賈新興公布8月1日至8月10日的歷年颱風生成數據,發現1955年的這10天最多有5個颱風生成;其次發生於1960年、1981年、2006年及2020年,同時間皆有4個颱風生成。經由統計,這10天的颱風生成中位數是2個,75%的發生數也為2個,顯示2020年8月1日至8月10日颱風生成數明顯偏多,8月確實是「颱風生成的爆發期」。

2020年北太平洋颱風生成數及時間表
Infogram

● 颱風普遍營養不良

氣象局表示,2020年下半年受到反聖嬰現象影響,西太平洋海水溫度升高,連帶台灣附近海水溫度攀升,可能讓颱風的生成地點比較接近台灣,預警時間會縮短,生成輕颱的機率也會提高。此外,氣象局解釋,颱風需要長期在洋面上吸收熱能才能增強,但反聖嬰年的颱風大多在關島西側的位置生成,也比較靠近陸地,因此2020年的颱風強度自然偏弱。

另外,賈新興指出,颱風生成後進入的海域較為狹窄又靠近陸地,發展起來往往「先天營養不良」,直到颱風北上中高緯度時,所在的海域廣闊、海溫也合適,颱風才會變胖增強,也顛覆以往的「緯度較北的地方,不利於颱風發展」的印象。

第8號颱風巴威北上後才逐漸增強。圖/氣象局
第8號颱風巴威北上後才逐漸增強。圖/氣象局

● 颱風一遇到台灣全閃開

檢視氣象局颱風資料庫的路徑,2020年截至第21號颱風艾陶皆沒有登陸台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颱風「過門不入」?首先必須了解影響颱風路徑的副熱帶高壓,氣象局表示,2020年副熱帶高壓異常偏強,7月在台灣上空「黏著著」,天氣還炎熱好長一段時間。一旦副熱帶高壓「往北抬」,就會使得季風槽得以在南海及菲律賓東方海面建立,而季風槽是熱帶擾動的溫床,有利於或颱風的生成發展。

為何副熱帶高壓的位置會影響颱風發展?根據「科學雜誌」指出,副熱帶高壓是一股溫暖氣團,也是主要影響颱風走向的因素之一,其位置、範圍及強度會隨著時間而變化,夏季時副熱帶高壓較強,開始向西伸北抬至中國大陸,此時循著副熱帶高壓邊緣行徑的颱風,可能從台灣南部、菲律賓附近經過,最後直撲中南半島;反之,秋季副熱帶高壓轉弱,會東退至菲律賓以東的太平洋,覆蓋位置也比較南,此時颱風可能向西前往菲律賓、或轉向西北到台灣、日本等地,這幾處都是飽受颱風災害最頻繁的地方。

西北太平洋的颱風常在副熱帶高壓的南緣形成,颱風通常會沿著高氣壓邊緣行徑,往西北方向移動。圖/氣象局
副熱帶高壓的強弱會影響颱風路徑,大致分為偏西、偏西北及偏北者,因此颱風經常威脅台灣、日本。圖/氣象局

氣象局長鄭明典也說明颱風不登陸的兩個可能原因,第一個原因是上文提到的,2020年夏季的副熱帶高壓範圍大而強,颱風不喜歡高壓環境,幾乎沿著高壓邊緣走,也導致颱風移動範圍被限縮,第二個原因是,如果有颱風往北移動,氣流會進行繞地形運動,這時就考驗颱風強度,如果強度不夠,颱風接近陸地時會被氣流帶走,且2020年颱風多在南海生成,路徑直接偏向南海,自然沒有機會接近台灣。

不過鄭明典強調,全然用高壓或氣流來解釋颱風繞過台灣的情況,還是有點牽強。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彭啟明也認為是「巧合」,用高壓、地形等無法解釋。

氣象局公布的18個颱風路徑全部躲過台灣。圖/氣象局
氣象局公布的18個颱風路徑全部躲過台灣。圖/氣象局

● 「金鐘罩」不是第一次發生

根據氣象局「颱風百問」統計,1911年至2019年的這段時間,共有369個颱風撲向台灣,一年內有3個颱風撲台的機率最高,歷史上有37次記錄(下表五);而颱風數最多的情況是,一年內高達7個颱風撲台,有4次紀錄(1914年、1923年、1952年、2001年)。

歷年北太平洋西部海域侵台颱風次數情形
Infogram

至於一年內完全沒有颱風撲台的罕見情況,歷史上有2次紀錄,分別為1941年、1964年,其中1964年最誇張,颱風生成多達37個,台灣上空的「金鐘罩」也是全開,沒有一個颱風來襲。

颱風全繞開台灣的情況早在1964年就發生過了。圖/氣象局颱風資料庫
颱風全繞開台灣的情況早在1964年就發生過了。圖/氣象局颱風資料庫

- 台灣史上最強颱 -

颱風所挾帶的風雨,造成陸地上淹水、土石流等災害,更重創公共交通設施、房屋等。這些無法避免的災害,讓台灣人的生命財產飽受威脅,也摧毀無數個幸福的家庭。《聯合新聞網》帶讀者回顧台灣史上10大超強颱風。

以下颱風是綜合當年傷亡人數、經濟損失多寡以及網路討論度等因素納入,納入範圍從1970年至2016年。

賽洛瑪颱風。圖/中央氣象局
賽洛瑪颱風。圖/中央氣象局

- 1977年賽洛瑪颱風 - 重創高雄港

賽洛瑪颱風1977年侵襲台灣,其路徑詭異,抵巴士海峽時「回馬槍」,以反S型路徑轉向北北東登陸南台灣,登陸才短短幾小時造成南部數十年來最大的風災,被稱為「台灣二戰以來,最大破壞事件」,其中以高雄市災情最為嚴重,當時高雄至少數十艘船毀損,數十座電塔倒塌,高雄向北供電的通道全被切斷。

韋恩颱風。圖/中央氣象局
韋恩颱風。圖/中央氣象局

- 1986年韋恩颱風 - 三進三出台灣

韋恩颱風為台灣史上第一個從中部登陸的颱風,生命期長達23天,是西北太平洋生成的第二長壽颱風。韋恩曾創下「三進三出台灣」的紀錄,過程還180度轉向,被稱為最怪颱風。其造成當時中、南部及澎湖災情慘重,電信業、農漁業受到衝擊,全台估計損失金額超過200億以上。

韋恩造成嚴重災情,國軍迅速動員官兵助民重建家園情形。圖/水利署
韋恩造成嚴重災情,國軍迅速動員官兵助民重建家園情形。圖/水利署

賀伯颱風。圖/中央氣象局
賀伯颱風。圖/中央氣象局

- 1996年賀伯颱風 - 北台灣大淹水

賀伯颱風為典型「西北颱」,挾帶破紀錄的豪雨量重創台灣,其曾為阿里山帶來連續24小時、48小時的暴雨,逼近當時的世界紀錄。台灣各地出現10級以上的強風,基隆更出現17級強烈陣風。賀伯給台灣帶來大量的雨水,導致台北社子島遭到洪水侵襲、新北市(原台北縣)多處淹水嚴重、南投縣的信義鄉、水里鄉爆發土石流,多人慘遭活埋。

象神颱風。圖/中央氣象局
象神颱風。圖/中央氣象局

- 2000年象神颱風 - 新北成水鄉

象神颱風挾帶充沛的濕氣,形成連日暴雨,讓新北市(原台北縣)汐止、五堵及基隆地區因為基隆河水位暴漲而淹水,有多處街道更淹水到三層樓高,也造成基隆百福社區一家安養院的多名老人不幸溺斃。另外,新加坡航空的一架班機因為大雨能見度不佳而造成空難。

象神颱風帶來豪雨使得汐止新台五線嚴重積水,交通斷絕。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象神颱風帶來豪雨使得汐止新台五線嚴重積水,交通斷絕。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納莉颱風。圖/中央氣象局
納莉颱風。圖/中央氣象局

- 2001年納莉颱風 - 北市街道成河

納莉颱風2001年肆虐台灣,打破各種紀錄,其中包含石門水庫連續洩洪15天,以及滯留台灣本島長達49小時又20分鐘,創下台灣氣象史上颱風中心停滯最久紀錄。

由於納莉颱風伴隨驚人的雨量,加上滯留時間長,造成當時北台灣嚴重的水災,尤其當時台北捷運、台鐵地下鐵路全部被淹沒,都會區的交通癱瘓,內湖區、南港區、松山區成為水鄉澤國,景象令人怵目驚心。

納莉颱風造成台北市罕見大水患,到處一片汪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納莉颱風造成台北市罕見大水患,到處一片汪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敏督利颱風。圖/中央氣象局
敏督利颱風。圖/中央氣象局

- 2004年敏督利颱風 - 颱風尾橫掃

敏督利颱風本身未對台灣造成太大的災情,但其「颱風尾」所挾帶的西南氣流,卻重創中南部地區。各地爆發洪水及土石流、全台至少有十餘處橋樑斷裂、電廠損失慘重,蘭嶼更對外交通中斷超過一星期,台灣一般稱這場災情為「七二水災」。

柯羅莎颱風。圖/中央氣象局
柯羅莎颱風。圖/中央氣象局

- 2007年柯羅莎颱風 - 罕見大眼颱

柯羅莎颱風為2007年登陸時間最短的颱風,其在花蓮外海轉了一圈,接著快速通過台灣北端土地,最後衝向中國大陸福建、浙江。由於柯羅莎風眼直徑約為80公里,比一般颱風大2倍,也被稱為歷年少見的「大眼颱」。其伴隨的強風豪雨也造成全台灣多處淹水、土石流。

莫拉克颱風。圖/中央氣象局
莫拉克颱風。圖/中央氣象局

- 2009年莫拉克颱風 - 小林村滅村

莫拉克颱風挾帶充沛雨量,侵襲台灣三天便將一年份的雨都下光,也稱「八八水災」。莫拉克導致台灣多處淹水、土石流災情,其中,台東知本「金帥溫泉大飯店」不敵洪水沖刷而倒塌的一幕,更震撼全國。不過最嚴重的是,高雄市甲仙區小林部落慘遭土石淹沒而滅村,400多條人命從此葬生獻肚山。

這場天災造成共造成681人死亡、18人失蹤,33人輕重傷,估計全台損失約200億元,是台灣史上傷亡最慘重的颱風 。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最終決議把莫拉克從「颱風命名表」上除名,理由是「莫拉克」曾重創台灣。

莫拉克颱風大雨成災,釀成台東縣知本的金帥飯店倒塌。圖/中央社資料照
莫拉克颱風大雨成災,釀成台東縣知本的金帥飯店倒塌。圖/中央社資料照

蘇迪勒颱風。圖/中央氣象局
蘇迪勒颱風。圖/中央氣象局

- 2015年蘇迪勒颱風 - 歪腰郵筒誕生

颱風蘇迪勒2015年侵襲台灣,造成新北市烏來區爆發土石流,不僅連外道路被沖垮,當地的基地台也嚴重受損,烏來如同「孤島」般被隔絕。此外,受蘇迪勒影響,新店溪上游的南勢溪流域多處土石崩塌,原水濁度飆高至近四萬度,創下歷史新高,也導致家戶用水又濁又黃,民眾不敢食用,引發各大賣場出現搶購瓶裝水的人潮。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蘇迪勒挾帶的強風,將許多招牌吹落,台北市龍江路邊的兩座紅綠郵筒因此被砸到「歪腰」,可愛的模樣吸引許多旅客打卡拍照,中華郵政後來也將兩座郵筒原地保留下來,並設立告示牌,做為蘇迪勒強風的最佳見證。

蘇迪勒造成全台災情慘重,唯一留下的紀念品是兩支歪腰郵筒。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蘇迪勒造成全台災情慘重,唯一留下的紀念品是兩支歪腰郵筒。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尼伯特颱風。圖/中央氣象局
尼伯特颱風。圖/中央氣象局

- 2016年尼伯特颱風 - 強風掃台東

尼伯特是2016年北太西洋海域第一個生成的颱風,其帶來的狂風暴雨肆虐台東,市區有許多商家招牌被吹起散落一地、路邊的車輛被吹翻,甚至連火車車廂也被吹倒。尼伯特一共造成3死142傷,單是台東縣的損失高達20億元,颱風過後的重建之路讓台東民眾相當頭痛。

尼伯特颱風把台東民眾的住家鐵皮屋頂掀飛撕爛,散落街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尼伯特颱風把台東民眾的住家鐵皮屋頂掀飛撕爛,散落街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 同場加映台灣史上八大颱風之最 -

時間範圍從1980年至2009年。

滯留台灣最長為2001年納莉颱風,時間長達49小時又20分鐘,氣象局前後發布64次颱風警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最嚴重水災之一為2004年敏督利颱風造成的「七二水災」,中南部爆發洪水、土石流等災情。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路徑最詭異為1986年韋恩颱風,曾「三進三出」台灣,在巴士海峽逗留了一圈。圖/水利署
全年最早侵台為2001年西馬隆颱風,當年5月13日侵台,造成台灣部分道路交通中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全年最晚侵台為2004年南瑪都颱風,當年12月4日登陸台灣,是史上唯一一個12月登陸的颱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移動最龜速為2008年辛樂克颱風,在台灣外海原地踏步,移動速度非常緩慢,拉長侵襲台灣的時間。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單日最大降雨量為2009年莫拉克颱風,釀中南部嚴重水患,許多地方2天下的雨,等於一整年份的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造成全台停電戶數最多為2015年蘇迪勒颱風,一度逾400萬戶停電,創下史上最大停電紀錄。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 颱風災情損失 -

台灣位於颱風路徑的首衝,經常受到颱風侵襲而損失慘重。根據內政部消防署消防統計年報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災害資料顯示,歷年台灣因颱風死亡、失蹤人數約4300人,受傷人數約15000人,房屋全倒逾11萬戶,半倒約22萬戶,財物損失更難以估算,下表列出幾個颱風災害慘重者(下表六)。

歷年颱風災害統計表
Infogram

至於台灣的颱風災害頻率有多高?根據內政部消防署天然災害年報顯示,統計近10年共發生颱風46次、水患43次、地震9次及其他3次災害(下表七),其中以2009年失蹤、死傷人數最多(下表八),當年莫拉克風災,是台灣氣象史上傷亡最慘重的颱風。而房屋損失方面,因為2016年發生高雄美濃地震,導致全倒或半倒的戶數為近10年最多,2009年受莫拉克颱風豪雨影響而居次(下表九)。

近10年天然災害種類、傷亡人數統計
Infogram

- 破解颱風迷思 -

- 破除颱風5迷思 -

台灣天災已經發展成複合性災變的型態,例如一個颱風襲台就包含洪澇、風災、山崩及土石流等災害,因此台灣每到颱風季,就使人膽戰心驚。你是否聽說九月的颱風很可怕要特別提防?中央山脈真的能稱為「護國神山」?以下5個關於颱風的迷思,帶你一一破除!

颱風來襲前,路上行人的傘都被吹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颱風來襲前,路上行人的傘都被吹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 颱風不登陸不會帶來災害?

氣象局在「颱風百問」報告指出,颱風眼經過地方一定有重大災害,如果颱風眼沒有登陸,僅沿著海岸經過,但風速最大部分卻在陸上掃過,仍會造成災害;反之,如果颱風眼牆距離陸地較遠,暴風最大之處也沒有經過陸地,災害較輕。因此有無災害,需要看所在地是否有山脈阻隔及該地的風速大小,並非颱風不登陸就沒有災害。

● 輕度颱風可以不用擔心?

內政部消防署表示,颱風能否造成災害需看風速大小和降雨量多寡而定,輕度颱風的風力有8~10級,此強度會使行人寸步難行,還可以吹斷小樹枝,如果加上簡陋的房屋設備以及一切裝置不牢固的東西(如招牌),仍會造成災害;即使風速較小的輕度颱風,同樣會帶來災害,對於輕颱不容忽視。

● 聽說9月颱風特別可怕?

台灣有句俗語叫「9月颱無人知」,指的是古代沒有氣象預報,民眾為了預測颱風是否將來臨,透過各種氣候徵兆推測,但現今已有氣象預報,連遠在幾千公里外的颱風都可以透過衛星雲圖監視,因此這句俗語不適用於現今的時空背景。另外,這句俗語的9月是指農曆,代表國曆10月,屆時天氣受到季風影響,颱風來襲前的徵兆已經不明顯或消失。

人們透過氣象預報,得知颱風相關資訊。圖/中央社資料照
人們透過氣象預報,得知颱風相關資訊。圖/中央社資料照

● 中央山脈是「護國神山」嗎?

氣象局解釋,颱風在東部登陸後,會受到中央山脈的阻擋,導致底層結構被破壞而消散,但上層結構仍可通過,通過後可能再發展,但威力不如登陸前強烈;或者可能在中央山脈的西方形成副中心,這一個副中心再發展,就可以取代原颱風中心繼續前進。例如1958年襲台的溫妮颱風,因為受中央山脈阻擋,中心結構漸趨消散,但同時在台誘發一副中心,逐漸發展,最後登上中國大陸。

● 每次颱風都在夜間登陸嗎?

颱風登陸的時間並非一定在夜間登陸。根據氣象局統計,在白天登陸和在夜間登陸的次數大致相同,一般人以為颱風常在夜間登陸,這或許是因為狂風暴雨在夜晚來襲時,容易加深記憶,所以覺得颱風常在夜間登陸。

延伸閱讀

怪颱是如何產生的?颱風與臺灣的十種糾纏方式
怪颱是如何產生的?颱風與臺灣的十種糾纏方式
查看全文
2020年首見7月沒颱風!日本將創69年紀錄
2020年首見7月沒颱風!日本將創69年紀錄
查看全文
颱風都避開台灣? 彭啟明:比平均值少很多是警訊
颱風都避開台灣? 彭啟明:比平均值少很多是警訊
查看全文
你愛的颱風假,但你真的了解它嗎?
你愛的颱風假,但你真的了解它嗎?
查看全文
水果、神仙、動物都入列 颱風名字怎來的?
水果、神仙、動物都入列 颱風名字怎來的?
查看全文
颱風天在家也有危險?快檢查你家電線狀況
颱風天在家也有危險?快檢查你家電線狀況
查看全文
專題製作/聯合新聞網編輯李詩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