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人貨請上車

《 體檢行的正義3.0 》線上活動

邱星崴:當「慢城」成了諷刺|體檢行的正義3.0

圖 / 南庄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主持人 邱星崴
圖 / 南庄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主持人 邱星崴

南庄是一個充滿自身特色又面臨共同偏鄉困境的地方。當代的觀光產業沒能帶動南庄整體的發展,在交通上更是一種諷刺。

南庄由多元的物產與族群交織而成,自19世紀晚期開始,樟腦、林業、煤礦等產業,串起了客家、泰雅、賽夏的互依共生。南庄是中港溪第一個沖積台地,作為內山貿易腹地而興起。

所謂貨暢其流,在產業繁盛的時候,交通並不是問題:在樟腦時期,英國人可以來到南庄最深處的部落設立商館(紅毛館)、賽夏族還有一條通往大溪的腦路。在林礦時期,十三間街口有計程車排班、甚至可以乘著卡車涉過二十一條溪水直上最高的鹿場部落。

在外界眼中,南庄是夢幻的山鄉,既位於浪漫台三線上,又認證為國際慢城,遊客可以透過快速道路來到南庄享受慢的浪漫;但對當地人來說,「慢」是一種無奈,生活總是漫長的等待,舉手迎來的往往不是公車,而是呼嘯而過的重機。

破碎複雜的地形及運輸能量的低落,造就南庄的交通艱難,也讓南庄分為好幾個世界:東河村以上,完全沒有公車;向天湖、蓬萊,減班到三班;只有中港溪南北岸各一小時一班。雖然有因應觀光的台灣好行,但先天不良(缺乏與苗栗客運整合)後天失調(取消獅山線、蓬萊線),居民與遊客仍然陷入困境。

就居民而言,目前的交通難以滿足買菜、就醫或洽公。南庄之前就發生公車事故,司機好心讓阿婆在未設有站牌的住家旁下車,卻遭到後車追撞,事後被懲處。就遊客來說,許多知名景點都需要開車抵達,衍生許多停車亂象,包車則要價兩千元左右,乾脆繼續擠在觀光老街。

在南庄,面臨著多重的斷裂與衝突。過去因產業興起的交通模式,現在看來像是傳說,必須重啟一套共生機制將危機變為轉機。

我與幾名在地夥伴,今年開始推動「南庄好好行」的計畫,採取「差別取價」與「交叉補貼」的模式進行,希望整合政府部會資源(教育部、交通部、衛福部)與在地閒置車輛,提供就醫、通勤、就學、觀光等所需服務,平日以公車價接送居民、假日以計程車價導覽遊客,價差則是觀光倫理的在地補貼。

不過,整合過程還有賴苗栗縣政府、苗栗客運協助行政事項與相關資源轉介,特別是系統相容的問題,例如長輩乘車點數補助、大眾運輸轉乘等,才能真正架起觀光產業與在地居民的共好機制。期盼能順利運作,未來再推廣到古坑、平溪、北埔等觀光型偏鄉。

這不只是處理交通問題,更是社會力的重建。

【相關文章】

1.交通斷鏈 失落的偏鄉創生拼圖

2.慢活南庄 難解交通困境

延伸閱讀

《 體檢行的正義3.0 》專題報導
《 體檢行的正義3.0 》專題報導
查看全文
「下一站,人貨請上車」故事募集
「下一站,人貨請上車」故事募集
查看全文
【影音】接力送菜 不讓偏鄉路程吃垮餐費
【影音】接力送菜 不讓偏鄉路程吃垮餐費
查看全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