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場橫跨逾10年 突襲式停招仍上演

距首間受少子化衝擊的高鳳數位內容學院退場已有10載,政府後續雖透過制定、修正法條以改善私校退場的制度與配套措施,仍難防有心的私校藉雙軌制漏洞,「突襲式」宣布停招,使師生在無預警的狀況下得知學校倒閉的消息,甚至面臨失業、被迫轉校或考慮退學等困境。從宣佈到正式停辦這段時間,更可能出現資源落差、校方提供資訊不完整的問題。

本次專題,我們採訪了大漢技術學院師生、高教工會執行秘書張志綸與華夏科大、環球科大等5校的同學,為讀者探訪退場學校退場實情及師生困境。

與外界「同步得知」停辦 大漢師坦言2年前就有端倪

受訪時,大漢技術學院老師們憶起校方宣布停辦消息當天的情況,仍對董事會不尊重師生的做法感到相當氣憤。在大漢任教30年的游麗方副教授表示,今年2月學校召開校務會議,2位董事進場後,僅花了短短5分鐘進行口頭報告、宣布停辦停招,並且不讓在場的老師提問即離場。而沒過幾分鐘,她便從網路媒體上看到大漢停招辦的新聞。

同樣在大漢服務30年的企管系副教授陳建宏指出,早在2年前,自己便強烈地感受到學校無意繼續辦學。其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在去年碩士班放榜後,錄取的學生接到招生中心來電,以「學校會要求教學品質,教學會蠻嚴格的喔」等話語,有意勸阻碩士生入學。因錄取學生多為在職進修,校方希望他們以「工作考量」,不要來大漢註冊、報到。

於土環系任教,並曾兼任學務長的王世忠老師補充,到了去年8月下旬,明顯能看出來董事會已經開始動作,表示研擬於113學年度停招企管系、土環系、休旅系3系,並另新增1系,聚焦在地創生與智慧有機農業。最後停招3系一案在送至校務會議表決時並未通過。

就讀大漢企管系二技的黃姓學生則表示,他是看到媒體報導才得知學校要停辦,當時系學會發起連署抗議,他也參與連署,但少子化浪潮,也能理解學校虧損經營不易,必須停辦的苦衷。

王世忠認為,按教育部的規範來講,學校不能在未經教育部核定之前,便對外宣布停招停辦。當學校使出這一手段,縱使教育部不同意今年停招,還有可能招得到學生嗎?陳建宏也譴責,在校務會議之前,董事會就自行對媒體釋放消息,這是以一種極為粗暴、並未尊重在校師生的方式,宣布大漢將停招、停辦。

先是否認又改口 華夏生手足無措

面對在校期間即遭遇學校宣布停招辦的窘境,現就讀華夏科大電機系四年級的同學表示,「蠻荒謬的,很突然」,在宣布之前其實就有傳出相關消息,但學校告訴他們那是不實訊息,過幾個月後卻又改口說是真的。

就讀數媒系五年級的同學則表示,對於學校停招停辦並不意外,不過印象中宣布停招時也還未確定要與台科大合併,是後來才被證實。也有末代五專部的同學感到擔憂,表示在剛得知消息時很擔心會不會無法畢業。

機械系四年級的同學說,有關學校停招辦的資訊,實際上在校生所掌握的與新聞報導差不多,他們也無從得知更詳細的內容。資工系三年級與五專部的同學指出,學校之前有單獨安排演講,向各班級代表告知後續事宜,如保證原校畢業、若是被當也會輔導去其他學校等資訊。

危機還是轉機?末代學生各懷心事

實際上,除了成績和興趣考量外,也有不少學生將「就近入學」當作升學選校的首要條件。當學校退場,在校生不得不為自己的求學生涯做打算,校方及教育部所安排的轉介學校未必適合每位學生的情況,即使成功轉校,陌生環境及增加的生活開支也可能使他們焦慮不已。

末代學生吐心聲

十年前就讀於高鳳數位內容學院大四的潘先生表示,回想大學時期,「只差一個學期就要畢業了,學校就這樣結束了,當下得知蠻傻眼」。在學期中才遇到學校退場,潘先生認為,希望能是在學期結束,安排退場機制,這樣到新的環境,也能跟新同學相處一年,才不會幾個月就結束了。

就讀大漢企管系二技的黃同學則說,因自己明年就要畢業,學校熄燈對他的影響較小。他是就近入學的花蓮人,從二專到二技共讀了四年,對學校很有感情,也覺得在學期間學到許多專業知識、交了很多好朋友,大漢在土環的專業領域,在花蓮很少有,就此退場真的蠻可惜。

目前,華夏科大的校門口已掛上「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華夏校區」,受訪的華夏科大同學說,這個校區已陸續有台科大的學生來上課,部分教學大樓也交由台科大使用,暑假過完,更發現硬體設備開始換新。另一方面,雖然台科大也開放實體課程供華夏科大學生到本校區跨修,但交通問題及課程不符需求就讓許多人打消念頭,也有學生反映系上師長並未說明修課細節,五專部更不像四技,有開放課程供他們選修。

轉介他校問題多

今年大三、原就讀環球科大的楊同學表示,學校退場後他因家境問題及課程不符需求,所以沒有選擇教育部安排的學校,而是自行評估後獲得吳鳳科大的應允,再向教育部爭取。然而先前教育部曾承諾補助住宿及交通費,且原一、二年級學分可以折抵,但並未與安置學校溝通好,他到了吳鳳科大才知需要重修,只好再自行與學校溝通,補助住宿費更是音訊全無。

原就讀東方設計大學的陳同學則說,一開始,教育部說有很多大學可以選擇,後來不了了之,從專二下學期宣布停招拖到專三快結束了,才大致上有著落,但限制「同科轉同科、五專轉五專」,最後,她和班上同學全被就近安排到樹德科大,「只能妥協了」。

危機何嘗不是轉機

看到明道可能退場的消息後,提前轉學至建國科大的蕭同學表示,她一直很想到日本念書,但過去在明道,都被以進修部(夜間部)學生不能當交換生為由拒絕,之後她到新學校後試探當交換生的可能性,沒想到建國很積極安排,讓她覺得改變未必是壞事。

原環球科大的楊同學說,對他來說最懷念的是學校老師,環球科大的老師上課都很有趣,也很關心學生,師生感情真的很好,至於把學校「唸倒了」會不會擔心影響未來求職,他倒是一點都不擔心,因為在惡劣、惶恐的環境他都能夠適應,並且畢業,還能爭取自己的權益,代表自己有適應能力、也能主動爭取,這樣的經歷對求職一定有很大的幫助。

延伸閱讀

私校教師陷困境

當一所私校宣布停辦,除了學生受教權可能受到影響外,教職員工同樣也是這項決策的受害者。若是遇到依循《私校法》退場的學校,沒有充分「緩衝期」的停招辦不僅會侵害到教師的工作權,在與董事會商議離退事宜時,只要對方有心拖延、不斷鬼打牆似地否決提案,就容易讓協商淪為過場。

而私校教師所面臨的困境遠遠不止這些,從採訪個案及監察院調查報告中可以發現,部分私校曾藉故刪減教師學術研究費長達數年,威逼教師簽下自願資遣的例子更是不勝枚舉。即使教師上報教育部申訴,教育部的無作為或學校威逼常讓他們最後無奈離開私校教學體系。

協商淪為過場 如何對抗學校高層?

有半數以上教師加入高教工會的大漢技術學院,目前仍在持續與校方進行協商。但王世忠坦言,直至現在,他們都未曾看過停辦計畫的全文,起初校方連教師的優退金也講得含含糊糊,許多細節都是在開始協商後,對方才肯一點一點透露。且在協商的過程中,教師們並未感受到校方的誠意,「他的做法是跟你玩文字遊戲,這一條不行、那一條不行,等你修好,到時候他又跟你有意見。」儘管在採訪當下,大漢教師與校方已經歷兩次團體協約的會議,但實質上卻毫無進展。

除了優退金外,張志綸還補充,大漢教師實際上從民國103年至今,都有學術研究費被刪的狀況。王世忠解釋,民國102年,當時的校長提出,董事會希望大漢可以永續經營,盼老師們接受以考績評分為依據,將學術研究加給打折,為學校多爭取一些時間。然而今年大漢便突然宣布停招停辦,令老師們相當氣憤,「其實我們老師都是大漢的股東啦」,王世忠表示,這十年間每個老師都大概被扣了200多萬,若是校方不想要繼續辦學了,是否該把當初「共體時艱」的錢還給大家?

工會曾透過立法委員去質詢教育部,大漢校方刪減費用的情況是否不合理?學校見此便提交一份協議書,向教育部辯稱教師們都有簽署。然而實際上那份合約僅是當初,其中一位老師因不同意校方做法而去申訴,事後與學校調解後才有的協議書,從103年至今,全大漢僅此一張,再沒有其他老師簽過協議。

「早知道就把大漢進入專輔了。」面對與校方爭取權利的漫漫長路,王世忠與游麗方有共同感受。游麗方感嘆,過去她為了讓學校評鑑過關,每天都工作至半夜兩、三點,但這些奉獻與努力,換來的只有退場時完全不如專輔的福利,學校連兩年改善期都沒有。看到自己目前的困境,她反而想要藉由媒體呼籲其他學校老師,列入專輔對自己才有保障,「真的是很殘忍的事。」

不擇手段逼退教師 為何求助無門?

一位曾在中部某私立大學任教的老師表示,自109學年度起,學校便藉多位教師未在期限內升等(該校的升等門檻異常嚴格,通過比率是全台私校最低),威脅教師接受義務超鐘點4學分的以上的「教學型教師聘約」,若教師不接受或無法負荷這麼多課程,即會對其先通過不續聘,並威逼教師辦理假性自願資遣或退休,如此躲避教部的審查。而該教師也指出,教育部明明深知此情況,卻無積極調查作為,可能是默認了私校那套遊戲規則。

此外,南部某私立大學也出現,因學生不足,許多教師的授課時數不夠,但校方並未依法進行安置,直接以教師法第27條逕行資遣的情況。

監察院諮詢高教工會林柏儀主任意見指出,這些學校的真實目的是為了刪減教師人數、降低人事成本,增加「獲利」,但卻不願拿出優退金招募自願資遣退休的教師,也不顧學生的教學品質,假藉聘約條款,而先提案不續聘,實則逼迫他們轉資遣退休,或是無償工作等等。

直至本專題發布時,這份調查報告的案件狀態仍為「機關檢討改善情形,仍需持續定期追蹤。」

延伸閱讀

專題製作/謝亞庭、陳品諭
採訪報導/王燕華、郭韋綺、陳雅玲、劉星君、劉懿萱、戴永華、簡慧珍、陳敬丰、陳品諭、謝亞庭
美術設計/朱怡姿
專題監製/劉姎宜、張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