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龍珠:基隆嶼
位於台灣東北方海域、距基隆僅5公里之遙的基隆嶼,為日治時期的基隆八景之一,有「台灣龍珠」之稱,一度因颱風侵襲導致封島5年,開放之後立即成為北台灣熱門觀光景點。
基隆嶼為海底火山噴發而成的火山島嶼,加上海浪與海風經年的沖刷、侵蝕,使得島上皆為斷崖峭壁,且擁有許多海蝕洞穴與岩礁,如同一座火山地質公園。除了火山地形之外,島上植被豐富,5、6月的百合和8、9月的金花石蒜為島上兩大主要花季。
島上有兩種參觀路線,分別是依著海岸線而行的環海步道,及可登上最高海拔182公尺、需踩1100多階梯的登山步道。聳立於登山步道頂端的基隆島燈塔,為島上的最高點,可眺望遼闊的無敵海景。
旅遊資訊
開放時間:2021年為3月15日~10月31日,11月後禁止登島
出發港口:基隆八斗子觀光漁港(碧砂漁港)
旅遊方式:採預約報名制,可洽旅行社,或上「基隆嶼觀光預約平台」查詢核准登島業者,每日限額1200人。
行程共分四種,包括二合一行程(繞島+登島)700元、三合一行程(繞島+登島+攻頂看燈塔)850元、二合一+海上看象鼻岩行程900元、四合一行程(三合一+海上看象鼻岩)1050元,均為公定價。
必看景點
基隆島燈塔
台灣最早使用太陽能發電的燈塔,基隆嶼最重要地標,黑白垂直條紋相間的八角形塔身為其特色,興建於1980年,塔高12.3公尺,燈高189.3公尺是全台次高。
休憩中心觀景平台
因颱風損毀的遊客休憩中心是島上唯一有門牌的地方,雖已停止營業,但二樓的觀景平台可遠眺八斗子漁港。
停機坪
基隆嶼島上幾乎沒有平地,因此特地設置停機坪供直升機起降。
延伸閱讀
台灣最年輕火山島:龜山島
龜山島是位於宜蘭縣外海的火山島,也是該縣地標,不論搭火車或船隻,舉目就能看見。顧名思義,龜山島從海上觀望如同一隻大海龜,島上地形可分為龜首、龜甲與龜尾三部分,全島最高點「401高地」,為海拔398公尺的龜甲山峰,加上軍方興建的3公尺高哨所而成。
1977年前龜山島上原有住人,後因軍事需求強制居民撤離,由海巡署進駐管理。2000年開始解除軍事管制、開放觀光,每日、每時段限制登島人數(每日限額1800名,周三不開放參觀),以維護島上生態。
由於龜山島是活火山,擁有世界少見的海底溫泉,近年疑因地震導致溫泉水不斷從海底裂隙冒出,在島嶼周圍海域形成夢幻的乳白色「牛奶海」,讓龜山島旅遊更添可看性。
旅遊資訊
開放時間:3月~11月,12~2月禁止登島
出發港口:宜蘭烏石港
旅遊方式:
由於登島須向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提出申請(龜山島登島申請),且島上須由專業解說員陪同行動,建議參加旅行社旅遊團,行程包括海上繞島、登島、賞鯨豚,以及每日限額100名的401高地等,價錢視行程組合約為600至1500元不等。
必看景點
龜尾湖
混合淡水與鹹水的湖泊,走在環湖步道上可欣賞迷人的湖光山色,湖畔邊還有一尊乘龍觀音像,守護著龜尾湖和島上軍民。
島孤人不孤
設置於南岸碼頭的精神標語,也是島上重要地標,最適合「到此一遊」打卡之處。
軍事坑道
從南岸碼頭上岸後最近的景點,全長800公尺,走在隧道內可明顯感受到涼意,隧道盡頭還有島上目前僅存的一座高射砲。
延伸閱讀
台灣唯一珊瑚島:小琉球
屬於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的一部分,從屏東東港搭船只需約半小時,由於島上沒有東北季風,四季皆適合旅遊,因而從昔日的漁業小島,轉變成觀光小島,每年都吸引數萬遊客前往遊覽,島上甚至還開設免稅店。
小琉球是台灣本島周圍屬島中唯一的珊瑚礁島嶼,擁有石灰岩洞地形、被珊瑚礁圍繞的海岸,島上著名景點如美人洞、山豬溝、烏鬼洞、花瓶石、龍蝦洞等,便是因此而生成的特殊自然景觀。
此外,島上還有多元的動植物生態,不但有熱帶海岸森林,夏冬候鳥都會過境,潮間帶資源豐富。其中,海龜是島上的人氣代表,在這裡浮潛不但能欣賞到繽紛的海底世界,還有機會與海龜在海中共遊。
旅遊資訊
開放時間:全年
出發港口:屏東東港、鹽埔港、大鵬灣
旅遊方式:
1. 搭乘大眾運輸或自駕到東港、鹽埔港或大鵬灣,再搭交通船至小琉球的白沙港(民營東琉線)或大福港(公營東琉線、民營鹽琉線和鵬琉線)。(船班時刻表)
2. 下船可租汽機車,或搭乘環島接駁公車(路線圖)行動。
必看景點
花瓶石
也稱花瓶岩,被海水侵蝕形成貌似花瓶形狀的珊瑚礁岩,是遊客到訪小琉球絕對不會錯過的地標景點,能近距離看到海龜,也是熱門浮潛地點。
美人洞
位於西北角,由琉球鄉公所闢建,背山又面海,共打造出十三景,各具特色的礁岩洞穴處處令人驚嘆,登上望海亭可眺望湛藍清澈的無敵海景,以及悠游其中的海龜群。
厚石裙礁
東南沿岸綿延的珊瑚礁岩,受海水侵蝕呈現一條條海溝狀,由高處俯瞰彷彿百褶裙。此區奇岩怪石多,包括紅番石、觀音石等,都是熱門取景標的。
延伸閱讀
國之北疆:東引
馬祖列島由南竿、北竿、莒光(含東莒島和西莒島)與東引,共四鄉五島所組成,從台灣本島前往,除了搭飛機到南、北竿,也可以選擇從基隆港坐船到東引。
東引是四鄉中面積最小,也是唯一沒有沙灘的島嶼,為我國最北方的國土,島上分為東引與西引,以中柱堤彼此連結。由於過去長期執行國防任務,島上仍有許多阿兵哥與軍事設施,濃厚的軍事色彩也正是此島的特色。
除了戰地風情之外,東引也是黑尾燕鷗的故鄉,每年春夏可見其飛舞覓食身影,還因天然地形和漁獲資源豐富,被稱為磯釣者的天堂。當然也別忘記,3到9月都有機會見到馬祖著名的「藍眼淚」奇景。
東引地勢起伏大,海岸四周可見堅硬閃長岩構成的陡峭海蝕崖,鄉公所每年夏季都會開航「海上看東引」行程,帶遊客從船上觀看東引高聳壯麗的海岸線。
旅遊資訊
開放時間:全年
出發港口:基隆港
旅遊方式:
1. 上「馬祖海上交通訂位購票系統」網站購買船票,從基隆港搭乘臺馬之星或臺馬輪前往東引中柱港。船班雙數日先抵東引後南竿,單數日先南竿後東引,船票開放2個月前預訂,經濟艙單人床1050元(回程1000元)、座位630元(回程600元),其中以單人床最為熱門,請儘早搶位。(詳細票價表)
2. 下船後可租機車或台灣好行(可提前上網訂位)開始旅遊。
必看景點
東湧燈塔
又名東引島燈塔,有北疆燈塔之稱,不但是當地的精神地標,也是台灣最北的國定古蹟。面向東海,位處全馬祖極東之地,高13公尺的純白塔身,具有18世紀歐式風格,搭配海景,拍出網美照非難事。
一線天
岩壁上「天縫聆濤」的題字,說明了這裡曾是戰地前線的過去,解除軍事管制區的限制後,成為東引必訪景點之一。兩座聳峭岩壁緊密相貼,只留下一條細縫,每當海水拍打底部石塊,迴盪於岩壁中的浪擊聲響猶如萬馬奔騰。
安東坑道
興建於1971年冷戰時期的戰備坑道,全長約300公尺,由坑道口往下走4百多個階梯後,即可發現它別有洞天的面貌。內部共有8個通往海洋的砲口,是欣賞海景、燕鷗、奇岩怪石的最佳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