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美食】徐銘志:
專注當下,好好吃飯

文/高婉珮

六年級後段班的美食旅遊作家徐銘志(Eric),是個十分講究生活風格的人,除了將自己的生活經營得有滋有味,他的飲食品味跟家宴更在美食圈中聞名遐邇。

曾經在高壓的媒體業連續工作15年,夾心世代的生活樣態,徐銘志都親身經歷:「現代人的生活步調非常快速,而且會有很多來自於環境的干擾;你的身體在家,但你的腦子卻在別的地方,身體和精神呈現出一種『分離』的狀態。」

「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可能會習慣性地變得『食不知味』,吃飯好像變成只是為了維持生存、補充能量的一種手段。」徐銘志分享:「所以用餐的『儀式感』這件事情,還是需要的。」

美食旅遊作家徐銘志,生活得有滋有味。 王聰賢/攝影
美食旅遊作家徐銘志,生活得有滋有味。 王聰賢/攝影

所謂「儀式感」並不是指要把餐桌布置得多麼華麗,或者是花大錢去買一整套昂貴的進口餐具:「『儀式感』並不是一個純粹視覺的事情,而是你可以刻意透過一些用餐前的準備工作,讓自己可以慢慢慢慢地靜下心來,專注在好好享受接下來的這頓飯。」

徐銘志讓自己靜下心來的方法,就從用餐前的食器挑選與餐具擺放開始。「我會先把周邊的干擾關掉,好比把電視先關掉,然後把餐桌上的東西清乾淨,接著把等一下吃飯要用的餐具跟碗筷,一個、一個擺上去,再把杯子擺上來。」「你要專注地而心無旁騖地來做這些事情,讓自己的心情過渡到可以靜下心來好好用餐的狀態。」

徐銘志表示:「我去過日本的京都許多次,京都的許多餐廳,都有類似用意的安排。就是進入餐廳前,你經常會先經過一個蜿蜒而狹長的步道,步道是用石頭鋪設的,餐廳會先把水潑到石頭上,作為迎賓的意思;但是你在走這個步道的過程當中,也等於是讓自己從擾攘的大馬路,進入一個寧靜優美的日式庭園,做為用餐前的轉換。」

用喜歡的茶具,為自己沏一壺茶,也是徐銘志用來轉換心情的日常儀式之一。王聰賢/攝影
用喜歡的茶具,為自己沏一壺茶,也是徐銘志用來轉換心情的日常儀式之一。王聰賢/攝影

「做菜對我來說是一件很舒壓的事,因為做菜我必須很專心地去備料、觀察菜的狀態...等,在這樣的過程中,我是心無旁騖地專注著。」談到做菜的料理風格,徐銘志說自己其實並沒有只喜歡某一種特定風格的料理或食物,所以做菜往往是Mix & Match。

這種精神,也反映在徐銘志的食器搭配上。他從一趟又一趟的旅行中,扛回來各式各樣的杯盤,從樣式、長相、材質都截然互異,卻在他的好品味之下,不論搭配日料、歐陸料理、亞洲料理或者中菜,都絲毫沒有違和感。

從旅行中扛回來各式各樣的杯盤,在徐銘志的好品味下,搭配任何料理都毫不違和。王聰賢/攝影
從旅行中扛回來各式各樣的杯盤,在徐銘志的好品味下,搭配任何料理都毫不違和。王聰賢/攝影

不過徐銘志強調,雖然他的料理風格多元,但在風味方面的最高指導原則,依舊和他過日子的方式一樣,追求的是簡單而純粹。「我會要求食材的品質是好的,在調味跟烹煮方式上,不會太複雜、也不會有過多的添加,要展現的是食材本身的美好風味。」

想要好好過生活,不妨就從專注當下,好好吃飯開始吧。

徐銘志讓自己靜下心來的方法,就從用餐前的食器挑選與餐具擺放開始。王聰賢/攝影
徐銘志讓自己靜下心來的方法,就從用餐前的食器挑選與餐具擺放開始。王聰賢/攝影

● 徐銘志小檔案

媒體工作資歷超過15年,現為作家,文章散見於各大報章雜誌。著有《暖食餐桌,在我家》、《私‧京都100選》、《日本踩上癮》。同時經營「艾瑞克的旅行廚房」頻道(臉書及Youtube)。

徐銘志的創意料理
「清燉牛肉牛雜三吃」

首先將本土牛的牛筋、蜂巢肚和螺絲肉(沙朗的外殼部分)三種部位的牛肉牛雜,先以冷水加熱汆燙,再以清水沖洗乾淨。另取一鍋水,將牛肚與牛筋放入,加入牛肉滷包,與紅蘿蔔、洋蔥、蔥段、薑片等同煮。煮沸後加入米酒或料理酒,待酒精蒸發後,加蓋改以文火慢燉一個半小時。

慢燉完成後,先不開蓋,在鍋裡燜個40分鐘,讓牛筋軟化。之後才將汆燙過後的螺絲肉放進去,加入海鹽調味,燉煮約40分鐘到1小時。好了一樣不開蓋,燜一下。「這個時候若加入中式麵條,就成了清燉牛肉牛雜麵。」

徐銘志的義大利式吃法,是將三樣放冷後切成適口大小,擠上檸檬汁,撒上海鹽、黑胡椒,再淋上特級初榨橄欖油,拌點芝麻葉進去,就成了義大利菜。

第三種日式吃法,是取其湯汁加入兩年熟成紅味噌、一點咖哩粉、辣醬或辣油、少許清酒。煮開後,將洗淨的蒟蒻、切條的牛肚、牛筋放進去加蓋煨煮約15分鐘,再將螺絲肉放進去。待涼之後,擺進冰箱一晚,隔天再加熱一次,吃的時候撒上蒜苗和香菜,就成了日式味增牛肉牛雜。

將湯汁加入兩年熟成紅味噌再重新煨煮,吃的時候撒上蒜苗和香菜,就成為日式味增牛肉牛雜。圖/徐銘志提供
加上檸檬汁、鹽巴,並淋上橄欖油調味,就是義大利式吃法。圖/徐銘志提供
將三種部位的牛肉牛雜,跟牛肉滷包與蔥段、薑片等,放進鍋中慢火燉煮。圖/徐銘志提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