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建怡
退休3年,只為自己設定一個目標:每天都要自由自在的樂活著。朱全斌直言,「我的退休夢想並沒有清單,因為放下了執著心,反而成了善變的人,對阻礙不再抱怨,只追求快樂與開心。」
人生經歷過很多角色的朱全斌,曾經是電視製作人、紀錄片導演、編劇、作家、廣播主持人等,3年前卸下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傳播學院院長一職,從職場退休,展開退休新人生。
剛開始思考「退休」這件事,朱全斌也曾就教於其他退休的前輩,「多數人會選擇留在學校兼課,當時心想,我有這麼喜歡教書嗎?希望留校嗎?如果不留校能做什麼?」最後,他選擇裸退。
退休前一年,他進行一場「退休暖身」,安排很多趟的旅行,也更堅定退休計畫。「世界如此開闊,過一種不同的人生也沒這麼可怕。」他決定給自己更多的可能,於是,依然寫作、主持廣播,和學生學做Podcast,日子過得自在又充實。
歷經喪妻之痛
開始書寫努力活出精采
朱全斌退休前5年面臨喪妻之痛,妻子是知名美食家韓良露,33年相依相偎的神仙眷侶,瞬間成了一人單飛,朱全斌從此開始書寫,身分轉換與社交圈的拓展,讓他不致太孤單。
「很多人把生活切割得太清楚」,朱全斌與韓良露膝下無子,自稱「非一般的生活模式」,「我和妻子每個寒暑假都在旅行,我們關注在自己的興趣,把錢花在自己身上,不會等到退休才捨得。」這也讓朱全斌很早就過得像自由的退休族。
當他也成了退休前輩,常有朋友提問「自己該不該退休?」朱全斌發現,很多人期待退休,只是想要改變,但又說不出想做什麼,因此,常聽聞有人一退休就生病、甚至離世,都是因為失去慣性生活帶來的安全感、自覺沒有了價值,「那麼,活著的價值是什麼?」他說,若沒想好、不知自己要做什麼,那就再想想、想清楚再退。
朱全斌認為,我們常說要愛自己,但這話說得空泛,其實是要懂得照顧自己的需要、找到與自己相處的樂趣。
給退休族的建議 學習和自己相處
「學習和自己相處」是朱全斌建議擬退休或已退休的人,最需要的生活技能。高齡離婚率逐年攀升,很多案例是男人退休後「被離婚」,「在我這一代,還有許多男性不操持家務,甚至生活無法自理,當另一半去旅行就會恐慌,太大男人又不會做人,退休後少了朋友總是寡居在家,還無法獨立生活,這是很可怕的。」
朱全斌認為,退休不但要發展自己的興趣,而且還要以「非功利」的角度去學習,例如他學法文,只因為法語的音調讓自己覺得開心,學習沒有功利目的,過程自然是處在愉悅的狀態,「我們一生都在被量化,退休了,就得學會放下。」
「一定要先拋掉制式的想法」,不要自我設限、我適合或不適合什麼,千萬別自怨自艾,「想想,退休後沒有牽掛、衣食無缺,只要顧好健康、自由自在的樂活著,是多美好的一件事?」
生活唯一標準 今天過得是否開心
3年疫情,打亂了朱全斌的旅行計畫,但他反而完成了更多的事:花兩個月的時間整理房子,寫完一本書,運動健身學習新東西…「當既定計畫碰到阻礙,有些人選擇抱怨,我不想快樂被決定,於是放下執著心,做一直想做卻總被耽擱的事。」
也因此,朱全斌成了他口中「善變的人」,「因為不需要對別人負責所以更自在,現在生活的唯一標準就是今天過得是否開心。」退休後的朱全斌想法更開闊,他認為,過去我們總是鼓勵年輕人要追求夢想、堅持努力不放棄,但現在的他,認為夢想隨時可以改變,「我們常把太小的事看得太重。」「學習放鬆後,想做的事自然會找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