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向非煤家園

能源轉型新世代 速關燃煤發電

氣候覺醒 德國周五為未來而戰 敲到政府醒為止

歐洲走在全球減碳的最前線,但歐洲人對邁向減碳甚至零碳的進度越來越不滿意。德國2022年減碳承諾確定跳票後,反煤抗議在德國各地烽煙四起,光是今年八月中在柏林就有三場抗議,中、小學生響應瑞典女孩發起的「周五為未來而戰」(Fridays for Future),每周五在德國各地上街遊行,示威者要求政府積極提出保護氣候的政策,提早廢除燃煤發電,「敲到政府醒為止」。

今年八月十六日德國首都柏林伊凡里德公園(Invaliden Park)聚集上千人,除了十幾歲的中小學生之外,還有老奶奶、教師團體聚集在公園廣場上,聲援氣候行動,為氣候發聲。參與者拿著鍋碗瓢盆、水桶在公園聚集,並且敲打,高聲唱出:「能源、能源、能源,廢除煤炭,支持再生能源」、「我們只能在再生能源中看到我們的未來」的歌詞,試圖敲響政府以及部分再生能源的保守勢力。

「Fridays for Future 」行動,學生要求政府積極應對氣候變遷。
「Fridays for Future 」行動,學生要求政府積極應對氣候變遷。
「Fridays for Future 」行動,學生要求政府積極應對氣候變遷。

遊行從公園出發,參與者除了中小學生之外,還有老奶奶團體、老師團體等分別拿著「Grannies for Future」「Teacher for Future」的標語出席支持。隨後上千位示威群眾沿著夏森街(Chaussenstraße)、施普雷河,最後抵達能源組織團體創新新社會市場經濟INSM(Intiative Neue Soziale Marktwirtschaft)抗議。

氣候罷課行動延燒國際,德國也如火如荼,學生罷課抗議,就連家長、老師都支持。還有祖孫三代共同參加,氣候罷課行動從中小學生擴及到各個年齡層,幾乎成為全民運動。

響應罷課行動 祖孫三代出動聲援保護氣候政策

女法官雅娜卡德吉斯(Jana Kadegis)一家三代一起聲援抗議行動,她說,她女兒十歲,因為住在柏林之外25公里的波茲坦城,因此陪著孩子一起來參與示威遊行,至於孩子罷課的行動,她說,「我覺得讓女兒來參加這個活動是好的,因為在這裡比在學校學到的東西更多。」

奶奶也上街,聲援抗議行動。
奶奶也上街,聲援抗議行動。

周五為未來而戰柏林主辦人18歲的克拉梅爾(Clara Mayer)表示,他們所提出的不是新的訴求,而是要讓政治家記得遵守巴黎氣候協約,達成保護氣候的目標,他們也觀察到,雖然德國定下再生能源百分之百的發展目標,不過,目前困難仍重重,像是去年就有3萬個再生能源的員工,因為風力電廠工程案變少而遭到裁員。政治人物沒有實際行動,他們將會持續地示威,一直到政府許諾把他們從氣候危機中拯救出來。

零煤電大業 英倒數2025

當台灣燃煤發電占比仍在近四成的高點難以下降之時,世界第一個燃煤發電國家-英國,僅費時不到八年的時間,就減少近四成的燃煤發電。目前,英國無煤發電已成新常態,2012年英國燃煤發電占比還有百分之四十二,與台灣相當,但去年英國的燃煤發點僅剩百分之五。預計2025年前關閉最後一波燃煤電廠,擁抱藍天,向骯髒的能源道別。

目前在英國,無煤發電已經成為「新常態」。今年5月還有兩周都不使用燃煤發電。

英國能源研究中心教授吉姆華生(UK Energy Research Centre, UKERC,Professor Jim Watson)表示,除了民眾已經受不了燃煤所帶來的空氣汙染之外,2050年碳排歸零是英國能源廢除燃煤最重要的依循目標。英國今年通過氣候變遷法(Climate Change Act)修正,將2050年底之前達到零碳排目標納進法律,成為第一個將零碳目標入法的國家。英國現正致力提升離岸風電發電量、核能佔比,以及發展碳捕捉技術等來達到零碳發電。

英國廢煤怎麼這麼有魄力?

英國綠色和平組織政策主任道格帕(Doug Parr)表示,再生能源的製造成本持續降低,再加上英國有不少天然氣站,都可以替代燃煤發電,且英國國內許多煤發電站也都老舊,達到除役年限,都是促成英國可以這麼快速廢除燃煤的原因。吉姆華生表示,過去十年之間,英國已經發展了其他電力來源,尤其是再生能源長足進展,此外,還有天然氣以及核能等,可以支撐英國的電力結構。

不過,英國即使不使用燃煤發電、要達到完全零碳也不容易,吉姆華生表示,由於英國家戶供熱系統主要來自天然氣,天然氣仍屬化石燃料,仍會排碳,業界、政府正致力發展碳捕捉技術,來達到零碳目標。

關鍵兩判決 荷蘭加速擁抱永續再生能源

即使2015年荷蘭加入巴黎公約後,也沒有非常在意減碳目標,結果被荷蘭環保組織Urgenda基金會代表800多位公民「告政府」,認為荷蘭政府明知氣候變遷的嚴重性及急迫性卻無積極作為,未盡保護公民責任,職責疏失屬違法行為。這項官司在2015、2018年兩度判決,都要求荷蘭政府修正減碳目標,是荷蘭法院上一項歷史性的裁決。

荷蘭的外海樹立起一支支的風機,在港口陸續布建氫氣生產基地,從2015年的再生能源「後段班」,荷蘭喊出的減碳、永續時程現在與先起跑的德國不相上下。陽光與風車驅動了荷蘭的農牧發展,如今改為風機與太陽能驅動荷蘭的經濟發展。擁有核能、煤電和天然氣各種資源優勢,荷蘭卻在最近宣布各種石化、核能退場時程,全面擁抱永續能源。

荷蘭從再生能源後段班躍居前段班

荷蘭經濟事務和氣候政策部根據「巴黎協定」和「國家氣候法」,在今年6月底發表了最新的「氣候協議」,發布多項目標:荷蘭溫室氣體2020年排放量將先較1990年降低30%,2030年降為50%,2050年減少95%;2021年起,荷蘭正式課徵碳稅,從每噸30歐元,10年後漲為125-150歐元;所有燃煤發電廠必須在2029年底關閉或改為生質電廠;2018年起新建房屋停用天然氣,將推動150萬戶老舊房屋改設管線、100萬處公用事業建築改善用電效率。

荷蘭經濟事務和氣候政策部長艾瑞克韋伯斯(Eric Wiebes)指出,各項策略和數字是基於政策制定,要讓經濟發展更具可持續性,但大量引進永續能源也要讓企業與家庭覺得可行,財務影響要降到最低,因此同步推動對低收入戶、社會住宅的補貼策略。

2017年10月荷蘭選出新聯合政府,執政聯盟認知到氣候變遷議題的未來嚴重性、能源轉型必須更積極,因此持續公布多項能源轉型政策與相關進度,以讓民眾和企業了解未來策略規劃方向。

建設「都市綠心」 烏特勒支停用天然氣

烏特勒支地區(Utrecht)是荷蘭積極進行永續規劃的城市。烏特勒支市副市長維克特艾維哈特(Victor Everhardt)表示,發展要兼顧民眾的工作、健康和生活空間,中央有減碳政策,但民眾必須能承受減碳、零碳的代價,所以民眾的參與態度很重要。

烏特勒支市2015年曾廣邀市民參與能源轉型,請公民參加「城市對話」,討論共同達到能源政策目標。維克特艾維哈特指出,除了老屋改建,市府看好年輕人對新觀念的接受性高,在最近一次社區建案中,主動和未來居民溝通房屋設計方向,包括天然氣替代方案、引進永續能源方案。他坦言,民眾未必想參加座談、反對聲音也多,甚至在網路批評,「溝通需要時間,還有很多耐心」,政府有必要對民眾說清楚未來發展進度,讓民眾提出意見、認知政策發展。即使不接受,也要理解,才能減少推動的阻力。

要達到碳中和目標,近兩年荷蘭房屋紛紛蓋起太陽能板。
要達到碳中和目標,近兩年荷蘭房屋紛紛蓋起太陽能板。

另外,烏特勒支市政府從社會住宅開始著手逐步提供補貼,讓老房屋逐步淘汰天然氣管,引進太陽能等再生能源解決方案。最近(Overvecht)地區,市府提供4,700萬歐元補貼,改建約372戶的私人與出租房屋,成為第一個停用天然氣供應的地區。2020年將啟動的Wooderlands 計畫,也是邀集民眾、社團參與討論的造鎮成果,要在市區建設「都市綠心」。維克特艾維哈特坦言,民眾習慣於公用電網、天然氣管更是荷蘭家家戶戶必備冬天供暖系統,所以政府一面要讓家戶從瓦斯轉型到地區性供暖,並且提供住戶申請隔熱和暖氣設備改建。

歐盟2018「綠首都」奈梅亨建造的自行車高速公路。

急降運輸高碳排

零碳排放的荷蘭風電火車

荷蘭火車站,月台屋頂布滿太陽能板,供給公共用電。
荷蘭火車站,月台屋頂布滿太陽能板,供給公共用電。

荷蘭國鐵(Nederlandse Spoorwegen, NS)在2017年提前讓全國火車轉為風力發電啟動,荷蘭民眾大量利用公共運輸工具,荷蘭國鐵每年使用超過1.2億千瓦度的電力,占荷蘭每年用電總量的1%,相當於阿姆斯特丹市的總用電量。但包括火車在內的交通工具,是荷蘭最先達到「零碳排放」的項目,荷蘭國鐵更比原訂目標提前一年、在2017年就達到全面使用風能發電。

荷蘭國鐵透過風能發電,2017年就已經零碳排。
荷蘭國鐵透過風能發電,2017年就已經零碳排。

荷蘭國鐵發言人吉特柯林(Geert Koolen)指出,最大困難當然是要確保綠能供應量穩定持續,因此在能源供應上採多方採購,與荷蘭最大永續能源業者Eneco合作,確保能源來自新的永續能源供應地區。目前,一半的風能來自荷蘭,另一半來自瑞典(33%),芬蘭(15%)和比利時(2%)。吉特柯林說,荷蘭鐵路每天運送超過百萬名乘客,但不排放任何二氧化碳。他說,如果每個汽車用戶每年乘坐一次火車,每年就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4萬噸,希望幫助政府實現氣候協定目標。

1.25萬輛 烏特勒支站 全世界最大單車停車場

城市發展同時要兼顧環保和民眾生活空間、還要滿足交通需求並不容易。隨著烏特勒支市的快速發展,市府與國鐵都遇到共同問題「怎樣讓大家放棄自家汽車、使用公共運輸系統」?於是,荷蘭國鐵總部所在的烏特勒支市,市政府與荷蘭國鐵共同合作改造烏特勒支中央車站,今年8月19日正式啟動地下三層樓的腳踏車停車場,每天可停1.25萬輛自行車,是全世界最大自行車停車場。維克特艾維哈特坦言,不希望因為都市成長讓汽車大量進入市區,影響空氣、生活品質,還造成塞車,既然大家都騎自行車,就讓自行車作為人們連接家裡到火車站的「最後一哩」工具,所以從中央到地方,都積極改善自行車道路與大眾運輸基礎建設,不讓民眾苦於找自行車停車位。

烏特勒支中央車站啟用全世界最大單車停車場,可停1.25萬輛自行車。
烏特勒支中央車站啟用全世界最大單車停車場,可停1.25萬輛自行車。
烏特勒支中央車站啟用全世界最大單車停車場,可停1.25萬輛自行車。

荷蘭各個主要火車站,幾乎都有廣大的自行車停車場空間,道路設計上多有自行車專用車道。中央到地方也決定打造更多自行車友善空間,在交通規畫上常可見到民眾輕鬆騎自行車進入停車場,場內有維修據點,低收費讓更多人維持騎車習慣。烏特勒支市政府相信,如果大眾交通運輸很方便,就能減少自有車輛,烏特勒支有50%以上的家戶沒有自用車,靠自行車、分享汽車以及火車、電車等工具交通。

另外,吉特柯林也邀請觀光客到車站「盪鞦韆」,在烏特勒支中央火車站引入了特殊的鞦韆,旅客可以盪鞦韆產生能量為手機充電,每天都吸引大人小孩到車站玩鞦韆兼充電,還是打卡景點。

烏特勒支車站的「發電盪鞦韆」,民眾邊玩邊幫手機充電。
烏特勒支車站的「發電盪鞦韆」,民眾邊玩邊幫手機充電。

廢物利用「賣火車」

除了使用可再生能源外,荷蘭國鐵在車站內有多項永續概念設計。例如荷蘭火車站多處月台屋頂上覆蓋太陽能板,供應月台看板所需電力,阿姆斯特丹站內設有風力渦輪機,靠火車頻繁進站的氣流帶動發電;荷蘭國鐵也逐漸汰舊換新,最能廢物利用的部分是「賣火車」:將不能再使用的舊火車車廂逐步拆解,除了讓回收業者買走外,內飾部件用來做新產品,包括椅子、火車車窗、室內裝潢、衣帽鉤、行李架甚至廣播揚聲器都可以拿來「翻新」,在車站內有火車地板,垃圾桶製成的乒乓球桌,還有垃圾桶拿來種植物、以及用舊火車座套製成袋子,回收再製了約1170萬公斤的廢物。

機場使用全綠能 自訂零碳目標

英國倫敦整個城市都在力拚減碳,尤其機場排碳量高,一直都深受矚目。英國倫敦蓋威克機場自訂零碳目標,不只機場電力早已使用百分之百綠能,也在尋找供熱系統零碳方式,過去十年來,蓋威克機場旅客運量跟其他主要國際機場一樣都持續上漲,不過,卻能透過節能設施與技術,達到節能百分之十。

蓋威克機場是英國第二大機場,該機場的永續部門主管瑞秋湯普森(Rachel Thompson, Head of Sustainability)表示,使用再生能源與提高能源效率是是減少機場作業碳排放兩項很重要的方式。

倫敦蓋威克機場(London Gatwick Airport)採用全綠電。
倫敦蓋威克機場(London Gatwick Airport)採用全綠電。

2010年開始,蓋威克機場透過購買節能設備,像是LDE燈泡、節能鍋爐等方式進行節能,隨後,機場透過招標程序,徵求供應全綠能的電力公司,由Haven Power成功競標,2013年開始,整個機場的電力完全使用再生能源。

瑞秋說,過去十年來,機場相較過去節能百分之十,雖然這個數字看起來不是非常多,可是過去十年,旅客運量卻是成長了百分之五十,也就是說,在旅客運量持續成長之下,卻還能進行節能。瑞秋表示,目前為止,蓋威克機場的碳排放已經減少了百分之五十、節能百分之十,且透過避免漏水、增加機場沖洗間、餐飲設施的節水方式達到節水百分之廿五,且也達到零廢棄的目標,機場廢棄物可重新循環使用的比率達到百分之七十。

超低排放區實施 倫敦交通局:每天少1萬輛車進倫敦

倫敦交通局空氣品質與環境計畫負責人露西海沃德斯佩特(Delivery Planning Manager Air Quality and Environment, City Planning Lucy Hayward-Speight)表示,超低排放區實施以來,每天少了約一萬輛車子進到倫敦,減幅是百分之廿五,未來預期會再減少約三成的氮氧化物排放。

露西海沃德斯佩特表示,他們把空氣汙染資訊公開給民眾了解,加上倫敦一些區域本來就有收取壅塞費,因此人們前往一些區域是要付費的,也容易接受。露西海沃德斯佩特說明,這些錢都是回到支持大眾運輸交通的工作上,除了支持大眾運輸之外,也有針對弱勢民眾的補助,像是低收家庭的換車計畫、身障補助,另外身障輔助車若進到這些特定收費區域,也可以免除收費。

英國倫敦超低排碳區(Ultra Low Emission Zone,ULEZ)。
英國倫敦超低排碳區(Ultra Low Emission Zone,ULEZ)。

抗空汙 倫敦疾呼:空氣超毒

今年四月英國倫敦推出全球第一個24小時執法最嚴的「超低排放區」(Ultra Low Emission Zone,ULEZ),而且跟台灣政府常常說,台北的空氣比日本還好,不太相同,倫敦交通局疾呼,我們的空氣真的太毒了,必須救救孩子。倫敦超低排放區規定進入該區的車輛若不符合空品排放標準,除了原本就要付的壅堵費(Congestion Charge)之外,還將被強制徵收空汙費, 每天12.5英鎊(約500台幣)。

倫敦每天有580萬旅途是透過車子,英國空汙最糟的地方之一。

倫敦交通局端出數據,超過2百萬的倫敦人,包含40萬孩童居住在空氣品質超標的地區,有450個學校是在空氣品質危險級的地方,糟糕的空氣品質導致倫敦人提早死亡,若換算為經濟產值,等於每年損失37億英鎊,而車輛就是倫敦重要的空氣汙染來源,有五成的空汙都來自車輛。根據倫敦交通局規劃,超低排放區明年十月開始,還將再擴大至整個大倫敦地區,所有倫敦巴士都要符合超低排放區規定,所有新的雙層公車都要是電動車或者是氫氣車。

除了市區巴士之外,倫敦的小黑也有嚴格規定,倫敦交通局統計,目前倫敦已經有超過一千七百輛零碳排的計程車,未來新申請的計程車也一定要是零碳排才能取得執業資格。至於長遠目標則是2041年8成的倫敦交通都是用走路、腳踏車或者是大眾運輸。但也有民眾質疑,車輛並非空氣汙染的主因,但大部分的民眾是持支持態度。

延伸閱讀

綠首都 騎單車比開車快
綠首都 騎單車比開車快
查看全文
創新拚永續 荷蘭大學「綠谷計畫」
創新拚永續 荷蘭大學「綠谷計畫」
查看全文

採訪團隊:
游昌樺、董俞佳、余承翰(英國、德國)
蔡佩芳、游昌樺(日本)
謝汶均、鄭超文(南韓)
彭慧明、葉信菉(荷蘭)
監製:何振忠、王茂臻、許君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