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環境衝突

追風追太陽能 海陸都有挑戰

英衝風電容量 穩定電力電網是關鍵

要完成減碳大業,英國低碳能源目標急起直追,不過,英國要再追風力目標,陸上風電面臨「鄉村工業化」、「別在我家後院蓋風機」的爭議,離岸也有恐影響生物多樣性、尋找合適海域發展風電的挑戰,另外,電網是否能全面地方化,也是再生能源是否能成功的關鍵。

根據英國再生能源組織(Renewable UK)統計,英國2000年只有百分之三的電力來自風力,去年一度已經超過三分之一。目前英國的風力發電規模為80億瓦特,未來目標是300億瓦特,預計市場擴張到500億英鎊,預期2030年離岸風電達到超過三分之一的電力,再加上陸上風電,可望達到40%以上供電量,也就是說,英國對於風電產業的容量有信心,但在興建電廠的選擇地,也有難題與考量。

路上風電居民抗爭 離岸風電注意生態多樣

綠色和平政策策略長道格帕表示,英國在風電上遇到的主要挑戰有兩個層面,首先,陸上風電比較便宜,但是也遭遇到比較多地方居民的抗爭,反對意見包括把鄉村工業化,以及別把風電廠蓋在我家後院,也有擔心對於鳥類、蝙蝠、農作物的影響,目前也因為蓋陸上風電較不容易,因此,大多都朝向離岸風電發展。

而離岸風電面臨的問題,道格帕表示,離岸風電很多建在英國北邊、東邊的海岸線附近,這兩個地方剛好是生物多樣性比較多的區域,因此需要更多評估跟調查,在選擇地點的時候,要對生物多樣性影響不大,也要避開鳥類冬夏兩季遷移的途徑,因此要找到適合的海床會需要多一些時間評估。

綠能電網系統地方化 整合新難題

對此,英國再生能源組織外部事務部長路克克拉克表示(Renewable UK Head of External Affairs Luke Clark),英國現在面臨最大的困難不是發展風力本身,而是再生能源的電力系統如何形成。克拉克表示,未來十到十五年之間,英國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讓電網系統地方化,現在除了中央的電網計畫之外,地方部門也正在進行,是一個跨部門、跨單位的整合工作。

克拉克表示,對於英國來說,未來最理想的狀況是,每個家戶都是一個巨大的電池跟發電廠,在尖峰用電時間或者缺電時節,家戶所發出的電也可以主動送回供電中心,這個目標將是未來英國與業界十到十五年要做的事情。

降低地方抗爭 溝通、產值是關鍵

英國是風能大國,但是也面對許多居民抗爭與環保的爭議。但民團以及業者都表示,這些並非無解,像是邀請居民投資、創造地方產值、有效的溝通,都可以減少居民對於風電的反感,才能共創地方價值。綠色和平政策策略長道格帕以他自己住家附近的一個風電案例為例表示,當時廠商在建造時有三分之二的資金向銀行貸款,另外三分之一的資金則是邀請附近25英里的居民共同加入。

道格帕表示,風電廠依照居民住的遠近來認股,方圓五英里的居民拿到的報酬率,比住在方圓25英里的人更好,以他自己來說,他住在25英里左右,報酬率會隨著當年的風強不強,發多少電等而有差別,平均報酬率約一年三到四個百分比,民眾也會開始關心今年的風好不好,強不強,對於風電也比較有認同感。

英商海德益於布萊頓經營風場,該公司的再生能源專案經理馬克伯朗表示,他們推動在地供應鏈,鼓勵在地供應商一起參與,如果有什麼服務是風場可以使用的,都可以向他們提出申請,他舉例,像是做纖維的在地供應商、提供離岸風電訓練計畫相關服務的都有被採用。

另外,為了減輕居民疑慮,許多公開報告、公聽會是必須的,如果民眾有疑慮,除了立即針對居民疑惑,當下處理,不能處理的,也會寄信給提問者說明,像是讓漁民知道有哪些地方還能撒網捕魚等,不要讓居民覺得我什麼都不知道,你就蓋了風場,可以減少居民對於風場反感的情緒。

南韓再生能源中心落腳新萬金

南韓西岸全羅北道的新萬金有一道長33.9公里的世界最長人工海堤,其宏偉景象連在外太空也看得見,在南韓政府的規劃下,新萬金海堤內已變身409平方公里的填海造陸地區,而未來,該填海造陸地區還會再創一個世界之最──世界最大再生能源中心。

「我們要在新萬金打造世界數一數二的太陽能和離岸風力發電設備,」南韓總統文在寅於2017年上任後,誓言將廠齡超過30年的老舊火力發電廠除役,同時計劃在2030年,將再生能源在總發電量的佔比從目前的7%提高到20%,新萬金再生能源計畫正是此願景的關鍵一步。

新萬金將帶來20兆韓元經濟效益

「小心!有蜘蛛網!」《聯合報》採訪團隊實際走訪位新萬金將規劃為太陽能發電廠的預定地,只見該處仍是滿地紅土,雜草已長到一人高,方圓數公里內均未見人跡,若未多加留意,每走幾步路還會撞上大片蜘蛛網,但若隔幾年再訪這塊土地,眼前的荒煙漫草景象將會換成上萬片太陽能板及繁榮的再生能源產業聚落,總發電裝置容量上看2.6GW。

新萬金開發區,部分已開發區域已經架設太陽能發電廠。
新萬金開發區,部分已開發區域已經架設太陽能發電廠。

「新萬金的面積太大了,很難同時開發所有用地,」新萬金面積相當於首爾市三分之二,新萬金開發公司再生能源部門主任金玉(吉吉)拿著開發計畫圖,和採訪團隊介紹對該地的規劃。

新萬金開發計畫將先從人工海堤附近開始建設,再逐漸往內地拓展,計劃斥資6.5兆韓元,把該地打造成結合再生能源中心、生態保育、觀光、農業等的產業地,落成後將帶來逾20兆韓元的經濟效益。新萬金開發公司隸屬南韓國土交通部,與同樣隸屬南韓政府的新萬金開發廳一同負責此計畫的招商、投資獎勵等業務。

新萬金附近原是小漁村,居民大多靠海吃飯、從事捕魚業,而根據新萬金開發廳,新萬金再生能源中心完工後,預計將吸引100家再生能源廠商進駐,為當地帶來10萬個工作機會。「新萬金將成為南韓留給後代的珍貴遺產,」新萬金開發公司在推廣新萬金計畫的宣傳影片中說道,而在成為南韓珍貴遺產前,新萬金開發計畫將先為全羅北道帶來蓬勃的綠能商機。

鼓勵漁民投資再生能源,化解雙方歧見

南韓政府於1990年代開始規劃開發新萬金,當時曾遭到許多民眾反對,環保人士甚至發動歷時65天、步行305公里的「三步一拜」遊行,以苦行的抗議方式呼籲政府不要為了開發,破壞新萬金潮間帶的生態環境。

「如果沒有開發,新萬金附近捕魚業原本年產值達9,000億韓元、還有觀光業,現在全部都沒了,」全北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教授吳昌桓長期關注環保議題,過去也不贊成政府開發新萬金。不過,全羅北道居民的生計問題讓吳昌桓開始有了不同想法,由於當地居民大多以海為生,吳昌桓認為,若要促進當地就業,勢必得開發生態環境,現在,他主張有條件的開發,要求政府「在開發的同時也要能復原生態」。

新萬金開發公司外牆的太陽能發電板。
新萬金開發公司外牆的太陽能發電板。

吳昌桓目前擔任新萬金再生能源公私協調委員會共同會長,該委員會於2018年底成立,成員包含當地漁民、學者、政府代表等,專門協調當地漁民與政府間的歧見。

在委員會的協調下,全羅北道的居民將能優先投資、參與建設新萬金再生能源計畫。「新萬金的總發電容量中,1.9GW的10%會優先讓全羅北道居民投資,一年回饋他們7%利息;另外有0.5GW規劃由全羅北道當地公司優先參與建設。」不過,吳昌桓也表示,參與再生能源建設的成本很高,光是1MW的發電容量就得砸下20億韓元,全羅北道有資本能實際參與建設的公司不多。

「讓當地居民投資再生能源計畫,不如讓他們能繼續捕魚」,吳昌桓指出,新萬金的海堤於2010年落成後,當地的海水遭到淡化,對捕魚業、水產造成極大傷害,參與協調委員會的漁民代表因此極力主張將新萬金的海堤部分打通,讓新萬金附近的海水能流通。

打造效率更高的水上太陽能發電廠

KOEN新能源&再生能源全羅南道中心所長李俊相。
KOEN新能源&再生能源全羅南道中心所長李俊相。

為降低開發所帶來的生態破壞問題,全羅北道的民間代表也主張架設較環保的水上太陽能板。全羅北道的群山市目前已有全南韓最大、一年可發電28.6GW的水上太陽能發電廠,共同經營此發電廠的KOEN新能源與再生能源全羅南道中心所長李俊相表示,水有冷卻效果,可提高太陽能板發電效率,水面反射的光也會再被太陽能板吸收,水上太陽能板的發電效率因此較一般太陽能板高了10%

群山水上太陽能發電廠目前共有5.2萬個太陽能板,從高處往下看,只見水面上整齊的漂浮著一列又一列的太陽能板,而未來,新萬金水上太陽能發電廠的規模將再大上150倍。

KOEN新能源&再生能源全羅南道中心的水上太陽能發電廠。
KOEN新能源&再生能源全羅南道中心的水上太陽能發電廠。
及時顯示再生能源電廠的發電量。

不過,儘管再生能源對環境造成的傷害較小,還是會帶來其他問題。吳昌桓舉例,若在陸地上擺放太陽能板,下方的土地便照不到太陽、無法作為農業用地,水上太陽能板也可能使底下的漁業受影響,他因此強調「一定要先推動節能,再發展再生能源」。儘管過程艱辛,但為了能讓新萬金開發計畫也能兼顧生態保育及居民利益,吳昌桓仍繼續為一個更「永續發展」的新萬金奔走。

群山水上太陽能發電廠。
群山水上太陽能發電廠。

綠能觀光潮 出海看風機

出海一趟35英鎊 近距離感受風電威力

風電領頭羊英國現在除了離岸風電的發電量領先各國之外,在社區發展方面,也發展出地區創生的典範區域,像是位在倫敦東南方布萊頓(Brighton)海邊的離岸風機之旅,因受觀光客歡迎,成為當地特色景點之一。

八月位在倫敦東南方的布萊頓(Brighton)正值夏季觀光旺季,沙灘上一個一個穿著比基尼,曬日光浴的遊客,舒服地或坐、或躺在沙灘上,享受溫柔的海風吹拂。

採訪團隊自倫敦出發,車才一進到布萊頓市區,遠望就看到一座座白色風機矗立海上,與海景相互輝映。

Brighten外海的Rampion離岸風場,岸上清楚可見。
Brighten外海的Rampion離岸風場,岸上清楚可見。

英商海德益公司再生能源專案經理馬克伯朗表示,這個離岸風電廠2012年拿到許可執照,2016正式建設,當中因季節魚群回流,停工後再造,於2017年4月完成,該年11月開始併聯發電,目前共有116隻風機,最大發電量是四億瓦特。

行至碼頭,我們踏上船長大衛羅斯(David Ross)的觀光船,預計進行一趟來回三小時的離岸風電之旅。當天雖然風感覺不大,但出發時,天色看來有些陰暗,果不其然,才剛出海不久,船上的遊客,就幾乎無法好好站穩,觀光船如海盜船在海上搖搖盪盪、忽上忽下,過不一會兒,一陣海浪打上來,一群遊客大叫,頭髮、衣服全濕透了。

隨著海浪飄漂浮浮,風機的景象也越來越接近,隨後,佇立在眼前的是十六層樓高的風機,葉扇就在眼前繞轉,數十根風機排排站,十分壯觀。觀光船隨後繞行變電中心,可以看到許多海鳥飛梭其上,成為一個海鳥的海上臨時休憩站。

英商海德益(ODE)在Brighten外海的Rampion離岸風場。
英商海德益(ODE)在Brighten外海的Rampion離岸風場。
英商海德益(ODE)在Brighten外海的Rampion離岸風場。

離岸風機之旅很夯,一趟三十五英鎊,出海前都要提早一個禮拜預約,有些人將離岸風機之旅當作生日之旅、畢業旅行,搭過一次,經驗難忘。經營風機觀光船的大衛羅斯(David Ross)表示,風機觀光行程一趟來回三小時,尤其當地人都非常好奇,參加者不少。

英商海德益公司再生能源專案經理馬克伯朗 (ODE Renewables Project Manager Mark BROWN )表示,爭取在地支持,除了公開透明的地方會議以及公開報告資訊之外,也有提供在地工作機會以及在地產業供應鏈,相關的地方產業都可以申請提供合作。

此外,英國也有多個地方發展出風機觀光行程,不少對於風機好奇的民眾,也有機會搭船出海親眼看看風機是否真的沒有環境疑慮,以及風機現場是什麼模樣。大衛說,風機之旅以當地旅客較多,因為當地居民可以說是「看著風機被建造起來」,因此對於風機特感好奇,參加者都是想近距離看看風機到底是怎麼回事。

台灣怎麼做?

在正式開發之前會做環境調查,開發之後如果會對原本的樣子做改變,就用這個做比較,他們做了很多相關的公開報告,民眾如果有任何疑慮可以去那裡看,另外也有公聽會,居民如果有任何問題,他們會當下處理,如果不能處理也會寄給提問者,另外也跟政府的漁民組織合作,讓漁民知道還有哪些地方可以撒網捕魚,他說如果有妥善溝通,讓大家知道,不要覺得我都不知道,就發生,可以減少反感。

英商海德益公司也在台灣彰化海域的海龍計畫、海能計畫提供服務,台灣區域經理馮宗緯表示,布萊頓風場開發的經驗,可以拿到台灣借鏡,像是漁民、漁船如何跟開發商一起合作,協助工作轉型。此外,英國強調地方溝通,馮宗緯說,現在於彰化也有設立專責辦公室,有地方溝通人員,平常就主動關心漁民的需求,像是何時出海作業,漁獲量如何,並加強與地方居民的互動,希望將來完成之後,可以也可透過這些分析,協助漁民轉型,納入維運的狀況。

風能觀光 在地人最好奇

除了帶動觀光船的離岸風電遊程之外,離岸風機也讓原本就有的景點,更有看頭。搭上英國航空i360觀景塔,可以360度看到布萊頓的城市景觀並遠眺海景。觀景塔設施施工程管理部門負責人賽門休斯表示,景觀塔跟風機合作,參觀風場之旅,就會轉介到景觀塔參觀,且不只整座建築物全使用綠電,就連景觀平台也是靠重力發電,遊客越多,載重越多,發電也就越高,平均來說,每三趟其中有一趟是來自自發電力。而在景觀方面,賽門休斯表示,原本觀景目標是東方、西方、北方,風場蓋好後,又增加了南方,等於360度都有看點。

英國航空i360觀景塔,可觀賞濱海風景。
英國航空i360觀景塔,可觀賞濱海風景。

風電來了 共生?哀歌?

風電進駐 漁村的願景與怨嘆

一架架離岸風電正進駐台灣西部漁村外海,未來我國西部沿海、漁村發展會是什麼面貌,離岸風電會創造什麼機會又會帶給當地居民什麼轉變?

沃旭在英國西北海岸建立全英國最大的運維中心(East Coast Hub),打造兩座世界最大的離岸風電廠,總裝置容量都超過1GW(1億瓦),最晚預計2022年全部完工,將是世界上最大的離岸風場,可供應英國200多萬用戶用電。採訪團隊前往這個格里姆斯比(Grimsby)的漁村,這裡曾是英國第二大的魚貨供應市場,不過,現在卻因為漁民人口老化、市場轉型,使得漁村逐漸凋零,不過,現在這個小城因離岸風機進駐,讓城裏興起了轉型的契機。

全英最大離岸風電維運中心 帶來繁榮未來?

Grimsby小鎮位在倫敦西北方,從倫敦搭上火車,約四個小時車程才到,沒有倫敦的繁忙,車站外,感受冷清,很難想像這裡曾是英國第二大的魚產業市場,曾有著繁華的市景面貌。但2014年丹麥商沃旭(Ørsted)進到格里姆斯比離岸插旗,為這個漁村帶來了新的轉機,直至目前為止沃旭持續擴大離岸風電的規模,已經在這個小鎮,打造出全英國最大的離岸風電運維中心,也讓這個小鎮,以離岸風電發展聞名,現在碼頭停的不再只是漁船,更多的是運補船,海上所見也清一色都是風機工作船。

沃旭離岸風電控制中心隨時監控海上工作人員。
沃旭離岸風電控制中心隨時監控海上工作人員。

風電進駐漁村後,帶給當地的年輕學子一些學習與工作機會。今年19歲的盧卡斯(Lucas Button)參與沃旭的學徒計畫邁入第3年,前兩年他接受沃旭獎學金到當地大學主修電子學,今年九月開始,他每天到離岸風場工作,認識現場技術。

盧卡斯在丹麥風電商沃旭擔任學徒,他表示風電可以給在地新發展。
盧卡斯在丹麥風電商沃旭擔任學徒,他表示風電可以給在地新發展。

盧卡斯表示,他很喜歡離岸風能的工作,雖然有一些危險,但不是坐在公司裡,而是坐船每天在海上工作,這是他最享受的部分,而這個持續衰弱的漁業小鎮,現在也因為離岸風電,使得在地有一些新起色。

當地人甚至形容快變為鬼城。
當地人甚至形容快變為鬼城。

漁民感嘆 當地只剩下虛幻影子

但格里姆斯比居民麥可羅老先生表示,現在這個地方留下的只是漁業黃金時期的幻影,風機進駐後,他說,現在仍看不到對於在地的改變與影響,不過他也抱持希望表示,在地居民期待的不只是風力,而是超越風力的技術,像是電動車或者水利等發展,可以用科技來主導風能變遷。

伊克賽爾(Excel)海鮮店店長表示,居民想要得到資源,可是卻什麼都沒有,這裡發電供應至其他地方,在地人也沒有因風電而受益,當地人本來以為這裡開發風電,用電價格會比較低,但也沒有,而這些使得當地對風力發電產生了一些負面情緒。

格里姆斯比漁貨拍賣市場漁獲量已大不如前。
格里姆斯比漁貨拍賣市場漁獲量已大不如前。
居民羅麥可在漁業做了20年,但當地人不知道風電進駐改變甚麼。

沃旭利益關係部門顧問蘿倫立得(Lauren Little)說,無法限制每個人的不同想法。他說,她從小生長在這裏,世代都在這裏從事海鮮相關工作,不過,漁業沒落後, 她本來以為未來得要遠離家鄉工作,而現在因為有了風機這個全新產業,她得以留在家鄉,跟爸爸、家人在同一個地方工作。

蘿倫表示,這個世界級的風力發電廠,計畫至少在這裡25年以上,現在有350個工作職位,大部分都是屬於高階工作,有海洋學家、科學家、經理或者是海洋技師等,此外,有些技能像是船運等是可以移轉的,預計可以協助一些老舊的產業轉型或者多元化經營。

延伸閱讀

保障海上風機勞工安全 工時更嚴格
保障海上風機勞工安全 工時更嚴格
查看全文


採訪團隊:
游昌樺、董俞佳、余承翰(英國、德國)
謝汶均、鄭超文(南韓)
蔡佩芳、游昌樺(日本)
彭慧明、葉信菉(荷蘭)
監製:何振忠、王茂臻、許君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