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球很辛苦,讀書也很辛苦,要把兩個加在一起是辛苦乘以二,兩者兼顧、文武雙全是很難的事情。」39歲的中信兄弟隊明星球員周思齊語重心長的話,道出想要球技與學問兩得意是多麼不容易的事,但真的就這樣放棄任何機會嗎?
如果不是球員可能沒有周思齊那麼深的感受,當2018年台灣師大台灣史研究所碩士班錄取榜單出現他的名字,引起許多球迷的熱議與佩服,就知道身為球員卻不是研究運動相關學科,是有多麼讓人驚訝。周思齊卻不認為這是斜槓,他說:「只是換一個角度看棒球」。
去年在中職球季打出3成24打擊率、生涯新高22支全壘打的周思齊,是在求學路上有不錯成就的職棒球員,他鼓勵小球員「要把握可以受教育的時間,在學生時期努力去嘗試,或許在打球、念書會有一邊沒辦法完成,但你還是可以是不錯的學生或不錯的選手。」
最棒的楷模
周思齊、官大元 球技學業兩得意
再看看另一名今年球季投出夢幻的連續29.1局無失分的中信兄弟隊投手官大元,這名在2019年取得大葉大學運動健康管理學系碩士學位的強投,也期望小球員們在追求打球的快樂之餘不要放棄課業,「讀書的目的是為了你自己,為了之後想做的事。」
官大元舉例很多孩子打球後期望旅外發展,需要第二、第三外語,還有生活中的聆聽、表達能力,也是可以從閱讀中獲得。官大元:「學習成果不一定是反映在成績、數字,但會在往後的人生中發酵。」
閱讀確實是人生中重要的事,對球員來說,在球場上閃亮的演出同樣重要。人生中不一定能達成「文武雙全」,但保持讀書上進心,與在球場展現充滿自信的球技,確實是從小就要建立的目標。為了朝此目標前進,近幾年在國小棒球隊已看到練球兼顧讀書的成效,新竹縣中山國小就是很棒的例子。
暑假過後要升上新竹縣中山國小3年級的張善希,因為跟著相差2歲的哥哥開始打起棒球,讓他喜歡棒球也喜歡寫作。在他充滿童真的筆觸下,刻畫平常忙碌於工作的父親前來接自己放學的身影,寫作「最溫暖的一天」,成為新竹縣中山國小少棒隊的「棒球小文青」。
最棒的陪伴
教練一起練球、陪寫作業
中山國小從2017年開始參與「愛接棒計畫」,張善希中午放學後,先留在學校由教練陪寫作業,等到下午4點放學後,跟著哥哥一起參與棒球隊練球,晚上哥哥張善恩要上課輔,張善希會跟著留在教室裡閱讀,課輔老師也會檢查他的作業寫完了沒。
張善希從日常感受出發,回憶曾在與父親一起送菜時,看到訂菜的地點是寺廟,與家裡信仰的基督教不同而嚇了一跳,而父親、班導師教導他,不論是什麼宗教信仰都可以交換分享,啟發了他的另一篇極短篇「不一樣也沒關係」,他也曾上台分享作品,在全校面前朗讀。
「愛接棒計畫」近年來與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合作,在109年學年度檢測小球員的認知能力,同時也納入家庭面向、住宿環境等綜合評估,得到的結果令人憂心。這份研究顯示,約有46%的4到9年級球員數學能力程度只有小學三年級程度。棒球訓練、教育難以並重,這是多數球隊遇到的問題,往往使得這批小球員成為在教育路上被提早放棄的一群。
最棒的挑戰
1%的職棒夢、殘酷卻迷人
打棒球的孩子,心中都有仰望的目標,有人希望成為下一個陳偉殷、王柏融、林子偉,又或者抱著「二刀流」的夢,想成為台灣的大谷翔平;守游擊、三壘的張善希也不例外,最常看中信兄弟隊的比賽,最喜歡的球員是江坤宇、王威晨。
然而想成為職棒球員有多難?中華職棒打了32年,去年才出現第1,000名登錄本土球員,打棒球的孩子最終能成為職棒選手的比例,是殘酷的1%以下。
即便進了職棒也不代表人生就此一帆風順,有人可以職棒奮鬥10多年,也有人在2、3年內就被淘汰。根據統計,球員平均年資不到5年,很多人在不到30歲的年紀,就會面臨釋出、轉職,多數球員都在此時才驚覺,除了棒球之外,他們不懂的事情太多。
中山國小棒球隊過去受限於經費,課輔30幾名球員只能開設兩班,直接由兩位教練擔任課輔老師,但學生混齡、混班且人數眾多,教練難以每一個孩子都照顧到,作業完成速度慢,正確度也不理想,長期下來學習成果不佳,棒球隊課輔猶如大鍋炒。
教練蔡育勝回憶教球兼教課的日子,大約持續1年多,「現在有些數學教法和我們以前不一樣,我們的方式也可以算出答案,但不是老師要的答案。」加上孩子們剛練完球,心情比較毛躁一點,要把心思拉回課業上又是另一難題。
最棒的後盾
用小球員的步調、解決學習難題
2017年有了「愛接棒計畫」補助球隊課輔後,中山國小一個時段聘用3到4位老師,按年級、能力分組,以1對6或1對8的小組方式授課,提高課輔效率,教務主任邱鈺惠主任也參與規畫及投入教學,實際了解學生的困境,讓棒球隊不再只是打好球。
蔡育勝說:「很多人會誤解是因為打棒球所以成績不好,老實說,很多小朋友是因為本身對學習比較沒興趣,所以才來打球,基礎原本就比較不好、缺乏學習動機,現在參加球隊後要上課輔,對他們帶來正面的影響,家長也感覺到作業完成度較過去好很多。」
校長郭碧玄表示,透過「愛接棒計畫」資助課輔教師鐘點費,讓打球與課業學習並重,同時還提供兼職人力費補貼教練及行政人員,留校陪伴課輔師生上課,讓球員的學習步上軌道,更重要的是,也提升了孩子的學習意願。「希望球隊的孩子們不要只在乎打球這件事,而忽略了學習是學生應盡的本分。『學習』是包含對所有事物的學習,都應全力以赴,這是一輩子的事。」
愛接棒計畫同時也在2018至2020年期間針對孩子的心理素質進行追蹤,加上導師的觀察回饋,孩子們的六大心理能力逐年成長。
中山國小現在的課輔課程,可以配合學生學習步伐,完成當天作業、解決學習上的難題,如果還有餘裕,課輔教室圖書區有書報,教室同時有足夠的iPad,供課輔教師分派教育部線上自學平台「因材網」的作業。
最棒的鼓勵
用孩子的語言、帶他認識世界
張善希最喜歡的課輔老師鍾建得,負責棒球隊課輔已有1年半的時間,也曾經歷一段與小球員的摩擦期,他形容帶棒球隊的孩子就像帶一群「勁量電池」,不只有用不完的活力,音量也很大,他笑說:「帶他們很需要體力,對聲音的容忍度也要很高。」
現在鍾建得已摸索出能讓孩子聽進講課的方法,像是常用棒球術語激發學習動機,因為他發現一般的舉例,孩子們不見得聽得懂,碰上棒球時卻一點就通。教到數學分數的概念時,如果以「投手投10球有9球好球」說明9/10,孩子們馬上就能懂;講解「襲」一字時,講「偷襲」孩子們不一定有反應,但一說「強襲球」就會搶著發言:「老師,我昨天被強襲球打到!」
張善希的家長坦言,兩個兒子都加入球隊,原本也擔憂孩子投入非常多時間在打球,將來卻不一定能以棒球為職業,有了完善的課輔後相對放心,「除了幫助小選手完成學校作業外,也替我們家長分擔了一些放學後的作業指導,給予孩子們第一線的鼓勵與支持。」
最棒的公益
捐彩券獎金、學習路上不中斷
台灣彩券持續鼓勵中獎人將部分獎金捐作公益,14年來捐款金額已超過50億,成為一股能量滿滿的「善循環」,在台灣每個角落發酵,讓好事發生。眾多中獎人捐助計畫之一的「愛接棒計畫」自2014年起,累積資助145所學校,幫助3,447位球員,投入計畫總金額已超過1.4億元。「愛接棒計畫」不僅協助基層棒球隊發展,更透過補助小朋友營養午餐費、課後輔導費與手套、球棒等設備更新項目,讓想打球的孩子能兼顧身心、學業發展,在生活上也能受到更多的支持與照顧,讓他們未來能閃閃發亮,培育出下個世代的周思齊與官大元。
文字 / 陳宛晶視覺設計 / 張心慈網頁製作 / 張心慈、蘇韋豪統籌製作 / 蔡嘉棋監製 / 黃顯祐影像 / 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提供2021.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