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經濟日報提供)
核爆
|
日期
|
當量
|
二戰小男孩原子彈
|
1945/08/06
|
13Kt
|
二戰胖子原子彈
|
1945/08/09
|
21Kt
|
朝鮮第一次核試
|
2006/10/09
|
1Kt
|
朝鮮第二次核試
|
2009/05/25
|
2Kt-6Kt
|
朝鮮第三次核試
|
2013/02/12
|
6Kt-7Kt
|
朝鮮第四次核試
|
2016/01/06
|
7.4Kt-16Kt
|
朝鮮第五次核試
|
2016/09/09
|
10Kt-30Kt
|
朝鮮第六次核試
|
2017/09/03
|
100Kt
|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整裡)
1978年到1993年間前蘇聯研發的SS-17洲際彈道導彈可以攜帶10枚核彈頭。(圖/擷自BBC中文網)
國家 | 彈頭數量 (布署/總數) |
首次核測試 | 最後一次核測試 | 「全面禁止核子試爆條約」簽署情況 |
---|---|---|---|---|
「核武禁擴條約」中提及的5個擁有核子武器之國家 | ![]() |
2,104 / 4,804 | 1945年的三位一體核試 | 1992年的儒略行動(Operation Julin) | 簽署條約 |
![]() |
1,600 / 4,480 | 1949年的RDS-1原子彈試驗 | 1990年10月24日 | 正式批准 |
![]() |
160枚/225枚 | 1952年的颶風計劃(Operation Hurricane) | 1991年的巨林·布里斯托核子試爆(Julin Bristol) | 正式批准 |
![]() |
290枚/300枚 | 1960年的藍色跳鼠核子試爆 | 1996年的克蘇托斯核子試爆(Operation Xouthos) | 正式批准 |
![]() |
預計270枚/預計300枚 | 1964年的596核子試驗 | 1996年7月29日的地下核子武器測試 | 簽署條約 |
非《核武禁擴條約》提及但擁有核子武器之國家 | ||||
![]() |
未知/80枚至100枚 | 1974年的微笑佛陀核子試爆 | 1998年的博克蘭-II核子試爆(Pokhran-II) | 尚未簽署條約 |
![]() |
未知/90枚至110枚 | 1998年的賈蓋-I核子試爆(Chagai-I) | 1998年的賈蓋-II核子試爆(Chagai-II) | 尚未簽署條約 |
![]() |
未知/小於10枚 | 2006年的核子武器試驗 | 2017年9月的核子武器試驗 | 尚未簽署條約 |
尚未申明擁有核子武器的國家 | ||||
![]() |
未知/80枚 | 可能為1979年船帆座事件的起因 | 未知 | 簽署條約 |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整裡)